秋之晋豫(一〇九):阳城·天官王府·下

标签:
海会寺双塔樊家庄园参政府王国光樊氏宗祠杂谈 |
分类: 京津晋蒙 |
天官王府景区的河街后端,有王国光侄孙、山东参政王征俊修建了自己棋盘院“参政府”,内有“务本堂、书房院、厅堂院,仰山居”。

离开王国光这个坐标,上庄古村还有一处官邸值得提。民国时,大商人之子樊次枫,又修建了“樊氏祠堂”,修建了中西合璧的府邸“樊圃”,这才给上庄的古建筑,画上了句号。



在樊氏宗祠外,还建有一座砖雕照壁,有趣的是照壁下方的石雕图案,最下一层雕狮滚绣球,代表神狮镇宅,威力无限;第二层雕飞鸟、梅花、菊花,寓意声名远播、百世流芳;最有意思的是在第三层中雕刻了“牛、虎、兔”三只动物,主人故意没有雕刻“子鼠”和“辰龙”,这样就组成了一个成语叫“忘(望)子成(辰)龙”。

离开天官王府,前往皇城相府,路过海会寺,远观双塔。海会寺双塔,即舍利塔与如来塔,坐落在海会寺西北处。

“参政府”四院仅存一院。李自成攻破阳城后,王征俊自杀,他的府邸又被称为“忠臣第”。由于建于明末,故所有建筑高大厚重,内部水井、碾磨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极具防御特征。在大门内侧匾额上有“天宠褒荣”四字
历经明末动乱,天官王府的后人开始认识到以武力保卫家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他们在读书习文的同时,请来武师教习子孙练武保家。至清康熙丁卯科,王家第十三代王永彰高中武举人。他把祖上留给自己的宅院进行了改建,命名“武举第”。并在武举第沿河修筑了城垛和碉楼,扩建了演武场,使之成为了天官王府又一座攻防兼备的家族城堡。




树德居为清乡贡进士、直隶州州判王家宾的府第。清代随着社会的逐步稳定,使上庄这个古老的村庄也出现了新的转机,至康乾盛世前后,这里先后又走出了两名进士,两名举人,六十多位贡监生员。到了清末,随着大清王朝整治腐败,硝烟四起,民不聊生,王家后人也渐渐被卷入了历史的深渊,从此日趋没落。

离开王国光这个坐标,上庄古村还有一处官邸值得提。民国时,大商人之子樊次枫,又修建了“樊氏祠堂”,修建了中西合璧的府邸“樊圃”,这才给上庄的古建筑,画上了句号。

在樊家庄园大门上方保留有精美的福禄寿三星和八仙过海的木雕,为民间木雕艺术精品。门额上方“樊圃”二字为清末进士,山西近代著名书法家洪洞张衡玉老先生所书。


穿过月亮门和后面的“乐琴书”门楼,是樊家的后花园。

走入大门,迎面可见一座中西合璧式建筑,它把我国传统的月亮门与西洋欧式风格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这和樊府主人任职期间主要负责外宾接待工作,受西方文化影响不无关系。



穿过月亮门和后面的“乐琴书”门楼,是樊家的后花园。

走入大门,迎面可见一座中西合璧式建筑,它把我国传统的月亮门与西洋欧式风格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这和樊府主人任职期间主要负责外宾接待工作,受西方文化影响不无关系。

“樊氏宗祠”四字是时任阎锡山秘书长的贾景德所书。贾景德,沁水端氏人,由樊家资助考中清末进士,贾氏对樊家始终身怀感激,在其出任阎锡山政府秘书长之后,当年就举荐樊次枫为秘书处副处长,樊次枫曾于民国七年当选国会众议院议员,樊家现存的多处楹联、牌匾、及墓地碑文均出自贾景德之手。


在樊氏宗祠外,还建有一座砖雕照壁,有趣的是照壁下方的石雕图案,最下一层雕狮滚绣球,代表神狮镇宅,威力无限;第二层雕飞鸟、梅花、菊花,寓意声名远播、百世流芳;最有意思的是在第三层中雕刻了“牛、虎、兔”三只动物,主人故意没有雕刻“子鼠”和“辰龙”,这样就组成了一个成语叫“忘(望)子成(辰)龙”。

离开天官王府,前往皇城相府,路过海会寺,远观双塔。海会寺双塔,即舍利塔与如来塔,坐落在海会寺西北处。

这座丰腴古朴的砖塔,创建于唐末梁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塔为六角十级,高二十余米,塔内空阔,交叉辟有门洞,壁画满镶三排规整的小像,工艺精湛,造型古朴。塔外砖壁密布佛龛,龛内嵌满坐佛,因此又称“千佛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