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之晋豫(一〇九):阳城·天官王府·下

(2020-06-26 06:58:58)
标签:

海会寺双塔

樊家庄园

参政府

王国光

樊氏宗祠

杂谈

分类: 京津晋蒙
天官王府景区的河街后端,有王国光侄孙、山东参政王征俊修建了自己棋盘院“参政府”,内有“务本堂、书房院、厅堂院,仰山居”。
秋之晋豫(一〇九):阳城·天官王府·下


“参政府”四院仅存一院。李自成攻破阳城后,王征俊自杀,他的府邸又被称为“忠臣第”。由于建于明末,故所有建筑高大厚重,内部水井、碾磨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极具防御特征。在大门内侧匾额上有“天宠褒荣”四字
秋之晋豫(一〇九):阳城·天官王府·下


进门左拐,“务本堂”院落。“务本”取“崇实务本”之意。院内主体大厅采用双排石柱作为支撑,显得高大厚重,其连体石柱工艺是民居建筑中的绝品。
秋之晋豫(一〇九):阳城·天官王府·下


秋之晋豫(一〇九):阳城·天官王府·下


秋之晋豫(一〇九):阳城·天官王府·下


与大厅对应建有砖雕照壁一座,上刻“鹿鹤同春”图案。院子南面是供主人休息的花园,园内现存明代古槐一株。上庄王氏为三槐王氏的分支,在府第栽植槐树是王氏子孙效法先贤的举动。
秋之晋豫(一〇九):阳城·天官王府·下


参政府的主院褒忠堂。整座大厅规模宏大,用材考究,这是主人当年会客的地方。大厅檐廊完全用高大的八棱石柱作为支撑,并在明间采用双斗拱做法。
秋之晋豫(一〇九):阳城·天官王府·下


“参政府”内的褒忠堂
秋之晋豫(一〇九):阳城·天官王府·下


秋之晋豫(一〇九):阳城·天官王府·下


秋之晋豫(一〇九):阳城·天官王府·下


秋之晋豫(一〇九):阳城·天官王府·下


仰山居,参政府的后宅。
秋之晋豫(一〇九):阳城·天官王府·下


历经明末动乱,天官王府的后人开始认识到以武力保卫家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他们在读书习文的同时,请来武师教习子孙练武保家。至清康熙丁卯科,王家第十三代王永彰高中武举人。他把祖上留给自己的宅院进行了改建,命名“武举第”。并在武举第沿河修筑了城垛和碉楼,扩建了演武场,使之成为了天官王府又一座攻防兼备的家族城堡。
秋之晋豫(一〇九):阳城·天官王府·下


秋之晋豫(一〇九):阳城·天官王府·下


树德居为清乡贡进士、直隶州州判王家宾的府第。清代随着社会的逐步稳定,使上庄这个古老的村庄也出现了新的转机,至康乾盛世前后,这里先后又走出了两名进士,两名举人,六十多位贡监生员。到了清末,随着大清王朝整治腐败,硝烟四起,民不聊生,王家后人也渐渐被卷入了历史的深渊,从此日趋没落。
秋之晋豫(一〇九):阳城·天官王府·下


离开王国光这个坐标,上庄古村还有一处官邸值得提。民国时,大商人之子樊次枫,又修建了“樊氏祠堂”,修建了中西合璧的府邸“樊圃”,这才给上庄的古建筑,画上了句号。
秋之晋豫(一〇九):阳城·天官王府·下


樊家庄园为经营有盐店、当铺、钱庄等生意的清末富商、书香世家樊玉麟所建造的宅院。民国年间,樊玉麟次子、毕业于山西法政专门学校的樊次枫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
秋之晋豫(一〇九):阳城·天官王府·下


在樊家庄园大门上方保留有精美的福禄寿三星和八仙过海的木雕,为民间木雕艺术精品。门额上方“樊圃”二字为清末进士,山西近代著名书法家洪洞张衡玉老先生所书。
秋之晋豫(一〇九):阳城·天官王府·下


秋之晋豫(一〇九):阳城·天官王府·下


穿过月亮门和后面的“乐琴书”门楼,是樊家的后花园。
秋之晋豫(一〇九):阳城·天官王府·下


走入大门,迎面可见一座中西合璧式建筑,它把我国传统的月亮门与西洋欧式风格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这和樊府主人任职期间主要负责外宾接待工作,受西方文化影响不无关系。
秋之晋豫(一〇九):阳城·天官王府·下


秋之晋豫(一〇九):阳城·天官王府·下


“慕陶居”是樊家主人的住所,取名“慕陶居”体现了主人樊次枫厌倦战争动乱,仰慕陶渊明归隐田园的生活,梦想自己的庄园也可以成为远离尘嚣、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
秋之晋豫(一〇九):阳城·天官王府·下


马房院大门上刻“稼穑惟宝”四字,主人将这四字放在这儿寓意很深,是在教育子孙后代唯有勤俭,方可发家。
秋之晋豫(一〇九):阳城·天官王府·下


樊家的马房院,是主人喂马的地方,墙上的这些小石墩叫拴马桩,为当年拴马所用。
秋之晋豫(一〇九):阳城·天官王府·下


秋之晋豫(一〇九):阳城·天官王府·下


“樊氏宗祠”
秋之晋豫(一〇九):阳城·天官王府·下


秋之晋豫(一〇九):阳城·天官王府·下


秋之晋豫(一〇九):阳城·天官王府·下


秋之晋豫(一〇九):阳城·天官王府·下


“樊氏宗祠”四字是时任阎锡山秘书长的贾景德所书。贾景德,沁水端氏人,由樊家资助考中清末进士,贾氏对樊家始终身怀感激,在其出任阎锡山政府秘书长之后,当年就举荐樊次枫为秘书处副处长,樊次枫曾于民国七年当选国会众议院议员,樊家现存的多处楹联、牌匾、及墓地碑文均出自贾景德之手。
秋之晋豫(一〇九):阳城·天官王府·下


秋之晋豫(一〇九):阳城·天官王府·下


在樊氏宗祠外,还建有一座砖雕照壁,有趣的是照壁下方的石雕图案,最下一层雕狮滚绣球,代表神狮镇宅,威力无限;第二层雕飞鸟、梅花、菊花,寓意声名远播、百世流芳;最有意思的是在第三层中雕刻了“牛、虎、兔”三只动物,主人故意没有雕刻“子鼠”和“辰龙”,这样就组成了一个成语叫“忘(望)子成(辰)龙”。
秋之晋豫(一〇九):阳城·天官王府·下


离开天官王府,前往皇城相府,路过海会寺,远观双塔。海会寺双塔,即舍利塔与如来塔,坐落在海会寺西北处。
秋之晋豫(一〇九):阳城·天官王府·下


这座丰腴古朴的砖塔,创建于唐末梁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塔为六角十级,高二十余米,塔内空阔,交叉辟有门洞,壁画满镶三排规整的小像,工艺精湛,造型古朴。塔外砖壁密布佛龛,龛内嵌满坐佛,因此又称“千佛塔”。
秋之晋豫(一〇九):阳城·天官王府·下


这座瘦俏玲珑的琉璃塔是明代嘉靖、隆庆年间仿照西湖南面月轮山的六和塔建造的。此塔为八角十三层,高五十多米,塔的各层都设有内室,在内室之外厚厚的塔壁中辟有螺旋形通道,通道中有砖砌台阶,盘旋而上可直达塔顶,外观八角形,层层向上递减,各层斗拱、重檐和塔身三者之间,在尺度投影设计上非常适度。建造者在塔身增施了许多琉璃构件,使这座琉璃宝塔更加流光溢彩。特别是在塔的第十层向外支出一圈平座,并围以琉璃栏杆,形成了一座瑰丽的悬空楼阁。
秋之晋豫(一〇九):阳城·天官王府·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