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晋豫(一〇〇):平遥古城(七)文庙·城隍庙

标签:
旅游财神庙土地殿明代壁画琉璃屋顶 |
分类: 京津晋蒙 |
大成殿两边腋门各3间。神厨在东庑之南以造祭品,神库在西庑之南以藏祭器。大成殿、东庑、西庑是其中的重要祭祀场所。
作为配殿的东庑、西庑供奉着七十二贤人。平遥文庙是国内保有孔子及其弟子彩塑群像的孔庙当中规模最大的一处。塑像的后墙上还绘有孔子圣迹图,从颜母祷尼山开始,到孔子去世后弟子庐墓为止。

大成门是联系贯通第一、二进院的建筑物,亦称“戟门”,是文庙建筑中的重要配置。大成之意取自孟子评价孔子“孔子之谓集大成”之语。各地的文庙这点有保持一致。

大成门分为东、中、西三道门,平时开两侧腋门,中门只在举行祭孔大典时开启。大门两边分置钟和鼓。这里的钟鼓却是时运钟和圣音鼓。大门东西两侧分别有更衣厅和斋宿所,是祭孔时斋戒、沐浴和更衣的地方。

这下来到文庙的第一进院落,以棂星门到大成门之间的泮池为主体。泮池是文庙的象征性建筑。池上一座石桥,即状元桥,那是留给中状元的,不是什么人都可以上去走走。

大成门是联系贯通第一、二进院的建筑物,亦称“戟门”,是文庙建筑中的重要配置。大成之意取自孟子评价孔子“孔子之谓集大成”之语。各地的文庙这点有保持一致。

大成门分为东、中、西三道门,平时开两侧腋门,中门只在举行祭孔大典时开启。大门两边分置钟和鼓。这里的钟鼓却是时运钟和圣音鼓。大门东西两侧分别有更衣厅和斋宿所,是祭孔时斋戒、沐浴和更衣的地方。

这下来到文庙的第一进院落,以棂星门到大成门之间的泮池为主体。泮池是文庙的象征性建筑。池上一座石桥,即状元桥,那是留给中状元的,不是什么人都可以上去走走。

棂星门,

城隍是中国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按照“天人合一”的礼制,以城内南大街为轴,同平遥县衙东西相对称,城隍庙居上首。城隍庙的牌楼为四柱三门十一踩斗拱的高耸华丽之门户。柱子上有联“善游此地心不愧,恶过吾门胆自寒。”

平遥城隍庙始建于明代的嘉靖年间,距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在明清两代都遭受过火灾,但后来又重建了。现在大部分建筑都是清朝的遗物。山门后的院子有十二生肖塑像。

城隍庙院宏大,布局完整,官祀宗教规制齐全,在国内县级城隍庙中当属珍品。所以这里是国保单位。建筑群坐北朝南,前后四进院落,轴线建筑过了牌楼、山门就到了戏楼。满布殿宇屋顶的琉璃瓦属清代原件,以蓝、绿为主黄色相间,组成青冷色调,渲染出神秘的意境。


城隍庙院宏大,布局完整,官祀宗教规制齐全,在国内县级城隍庙中当属珍品。所以这里是国保单位。建筑群坐北朝南,前后四进院落,轴线建筑过了牌楼、山门就到了戏楼。满布殿宇屋顶的琉璃瓦属清代原件,以蓝、绿为主黄色相间,组成青冷色调,渲染出神秘的意境。

戏台过道背面书“敢入”二字,据说是清代大家傅山所书。“入”写的形似一把“刀”,心里有鬼的人就望而生畏了。

戏台的两侧是晨钟暮鼓,底座上的题词倒是让你惊醒。这边是“晨敲迷途”。

另一侧是“暮击黄粱”。人生再长也就一百年,有多少的迷途你陷入,有多少的美梦你还做?

据说城隍爱看戏,每年的农历5月11至6月11的庙会期间,由商会组织,或者由民间自发组织社戏,前来赶会看戏的人络绎不绝。


戏台的两侧是晨钟暮鼓,底座上的题词倒是让你惊醒。这边是“晨敲迷途”。

另一侧是“暮击黄粱”。人生再长也就一百年,有多少的迷途你陷入,有多少的美梦你还做?

据说城隍爱看戏,每年的农历5月11至6月11的庙会期间,由商会组织,或者由民间自发组织社戏,前来赶会看戏的人络绎不绝。

戏台的正面,就是城隍殿。平遥古城的城隍庙是集城隍庙、财神庙、灶君庙三庙合一的“庙中庙”,全国仅有。灶君庙和财神庙分置在城隍献殿东西两侧,东侧还有碑亭。

西侧的土地殿内,供奉的平遥城内各坊的土地爷。保一方平安,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月台上,城隍庙的最主要建筑就是城隍殿。居高临下,居中为大,毕竟是这里的主神。


西侧的土地殿内,供奉的平遥城内各坊的土地爷。保一方平安,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月台上,城隍庙的最主要建筑就是城隍殿。居高临下,居中为大,毕竟是这里的主神。

古人认为:"有水环护的城池为城,无水环护的城池为隍"、"水则城也,庸则隍也"。古人认为,凡于人们日常生活有关的事物皆有神在,城池与人生活密切相关,当然也应有个城神来护佑百姓,于是产生了城隍,其构成了双重防御体系。明太祖朱元璋对城隍封官进爵,各地更是大建城隍庙。

城隍殿的柱础,形态各异,丰富多彩。



边墙的壁画为判官和小鬼。

戏台,献殿,主殿,是城隍庙的中心位置。

殿内,城隍正襟危坐,面目严肃,红脸判官与勾魂小鬼肃立身旁,随时听后差遣,赏善与罚恶判官一语点破本庙一直以来贯穿的主线"善恶终有报,到头必分明"。



通过二街门,进入城隍的内宅。内宅由二常、寝宫、东西厢房组成。

城隍寝宫属上楼下窑式结构,只有辈份最长的方可住窑洞。这是这一带大户人家的特色。


入乡随俗,本地的城隍的住所也必须本地化。


让人惊叹的是这里的琉璃屋顶和饰品,还真是一饱眼福。国内施用琉璃如此豪华讲究的城隍庙仅平遥一处。


城隍殿的柱础,形态各异,丰富多彩。



边墙的壁画为判官和小鬼。

戏台,献殿,主殿,是城隍庙的中心位置。

殿内,城隍正襟危坐,面目严肃,红脸判官与勾魂小鬼肃立身旁,随时听后差遣,赏善与罚恶判官一语点破本庙一直以来贯穿的主线"善恶终有报,到头必分明"。

两山墙壁画初绘于明代,重描于清,60年代曾被涂厚厚一层白灰。这幅壁画则是洗掉白灰后的原迹,没有再重新描,整幅画属工笔淡彩,场景宏观气势磅礴,小鬼执呜锣清道旗走于最前方,四个冤魂跪于路的石头后,虽个个衣衫褴褛,但他们十分希冀神灵为自己伸冤做主,使其及早投胎转世。

城隍身着黄袍,坐着八抬大轿,脚踩两头狮子浩浩荡荡向前走去。他每年出巡三次,春季清明节、秋七月十五、冬十月初一、时令鬼节。清明出巡意为放鬼,秋季访鬼,冬季把遗留于人间的孤魂野鬼通通收至城隍庙。通过他坐的八抬大轿得知确实高出人间县令,有权管辖七品知县。

通过二街门,进入城隍的内宅。内宅由二常、寝宫、东西厢房组成。

城隍寝宫属上楼下窑式结构,只有辈份最长的方可住窑洞。这是这一带大户人家的特色。


入乡随俗,本地的城隍的住所也必须本地化。


让人惊叹的是这里的琉璃屋顶和饰品,还真是一饱眼福。国内施用琉璃如此豪华讲究的城隍庙仅平遥一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