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晋豫(一〇一):平遥古城(八)迎薰门·雷履泰旧居

标签:
真武殿古陶四省通衢轿杆院票祖功德堂杂谈 |
分类: 京津晋蒙 |
平遥古城的游记,写到这里是最后一篇了。这一段写博客,就按长篇步行记,没有特意区分段落,片子到哪里,笔记到哪里。
城隍寝宫的西侧就是财神殿,真武殿在位于财神殿上层,供奉着道家的四方神之一玄武大帝,既然来了,就顺路参观。

迎薰门的正面。

平遥城,还真宏伟。我们走过的几个城门,就属南熏门最大气。

我们来的时候,这里正在举办国际摄影大展,许多地方设有展板。

走回城内,城门楼上的游客和我们来个对视,谁也都成了风景的一部分。

往西书院街,目标是当日的最后一个景点,雷履泰故宅。

玄武身旁为侍从周公桃花女,两侧是水火将军,周围还有四大元帅。
财神庙的戏台雕刻精湛,建筑考究,虽不及别的戏台高大雄伟、耀眼辉煌,却也庄重古朴、精巧玲珑。戏楼前加歇山抱厦,施五踩米字形斗拱,斗拱边缘雕有龙、凤,百象头形,跃跃欲动。

屋顶中心所采用的天花为级别最高的八卦藻井。藻井为阶梯式窟窿构造,这样可以很好地收拢声音,起到聚音作用;戏台地底下埋了五口大瓮,可以产生共鸣。藻井中八卦图外圈为文王八卦,中心图案是古老的"河图洛书"。

城隍庙中还有六曹府、灶君庙等,就没一一走到。

来到南大街继续往南,路过“中国珍奇报纸陈列馆”,顺便参观一下。该馆在永庆祥商号旧址内。建筑保存了明清时期的风格,馆内分别有图片题词厅、平遥厅、山西厅、世纪之交厅、港澳厅等等。


屋顶中心所采用的天花为级别最高的八卦藻井。藻井为阶梯式窟窿构造,这样可以很好地收拢声音,起到聚音作用;戏台地底下埋了五口大瓮,可以产生共鸣。藻井中八卦图外圈为文王八卦,中心图案是古老的"河图洛书"。

城隍庙中还有六曹府、灶君庙等,就没一一走到。

来到南大街继续往南,路过“中国珍奇报纸陈列馆”,顺便参观一下。该馆在永庆祥商号旧址内。建筑保存了明清时期的风格,馆内分别有图片题词厅、平遥厅、山西厅、世纪之交厅、港澳厅等等。

馆藏报刊已载入世界吉尼斯之最纪录大全,有清代名国珍奇报、五十年代文革时期的系列报刊、少数民族报刊等。最特别的异型报纸有特大的报、有最小的报;发行时间最短的报;还有手掌报、明信片报、名片报、丝绸报、扇子报等等。

南大街继续往南,商铺林立。

到了南门,也就是迎薰门。这里又是游客集中地,一支支旅游团在这里汇集。


南大街继续往南,商铺林立。

到了南门,也就是迎薰门。这里又是游客集中地,一支支旅游团在这里汇集。

平遥旧称“古陶”。平遥古城的城楼是清康熙年间重修的,其中南、北二门的建筑格局基本一样,为三重檐二层七檩歇山回廊式,午后我们去的北门,现在傍晚了,来到南门。

古时称东南风为熏风、和风。平遥城池面南而偏东,南门迎纳着东南方的和薰之风,故命名为“迎熏门”。中国很多古城的南门都叫迎薰门。

穿过密集的游客群,我们上城门楼。

迎薰门内的南大街,整条街道保留着完整的传统格局和独特的历史风貌,街道两侧现存有大量百年以上、独具明清风格的“前店后寝”式传统老字号和古民居建筑,是平遥城的精华。

瓮城,里面依然建有房子,不是空荡荡的。

城门楼,有“四省通衢”匾。

这里,还有仿制的红衣火炮。

沿着瓮城走一周。


下到楼底,看看城门洞。虽然大部分已经翻新,但地面石头上,还保留有古代的车辙。


古时称东南风为熏风、和风。平遥城池面南而偏东,南门迎纳着东南方的和薰之风,故命名为“迎熏门”。中国很多古城的南门都叫迎薰门。

穿过密集的游客群,我们上城门楼。

迎薰门内的南大街,整条街道保留着完整的传统格局和独特的历史风貌,街道两侧现存有大量百年以上、独具明清风格的“前店后寝”式传统老字号和古民居建筑,是平遥城的精华。

瓮城,里面依然建有房子,不是空荡荡的。

城门楼,有“四省通衢”匾。

这里,还有仿制的红衣火炮。

沿着瓮城走一周。


下到楼底,看看城门洞。虽然大部分已经翻新,但地面石头上,还保留有古代的车辙。

瓮中捉鳖,到了现代,已经不起太大的作用了。

迎薰门的正面。

平遥城,还真宏伟。我们走过的几个城门,就属南熏门最大气。

我们来的时候,这里正在举办国际摄影大展,许多地方设有展板。

走回城内,城门楼上的游客和我们来个对视,谁也都成了风景的一部分。

往西书院街,目标是当日的最后一个景点,雷履泰故宅。

雷履泰,作为日升昌的首任大掌柜,中国票号的创始人,在其发迹后,也会同北方富绅一样,大兴土木修建宅院。其旧居选在了平遥龟城地势最高的西南面,始建于道光年间,距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了。

这里也是国保单位。整座院子坐北向南,由两主院、两跨院组成,整体建筑犹如一座轿子,因此又称为轿杆院。

南房是不通的,必须走东偏院的侧门进去。这道门叫“继晷”。



这里也是国保单位。整座院子坐北向南,由两主院、两跨院组成,整体建筑犹如一座轿子,因此又称为轿杆院。

南房是不通的,必须走东偏院的侧门进去。这道门叫“继晷”。

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可能另一道门叫“焚膏”。出自于韩愈的《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中厅的匾“拔乎其萃”,是日升昌财东送他七十大寿的贺匾。楹柱一对,上联是“李唐飞钱赵宋交子朱明宝钞具脉行其道怎比票庄一纸汇通天下”下联是“孔门商第越国大夫碧卢玉工有在天之灵共赞古陶雷君后来居上”,洋洋洒洒。
室内摆设虽然简单,也不失精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