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之晋豫(一〇一):平遥古城(八)迎薰门·雷履泰旧居

(2020-06-14 06:45:07)
标签:

真武殿

古陶

四省通衢

轿杆院

票祖功德堂

杂谈

分类: 京津晋蒙
平遥古城的游记,写到这里是最后一篇了。这一段写博客,就按长篇步行记,没有特意区分段落,片子到哪里,笔记到哪里。

 城隍寝宫的西侧就是财神殿,真武殿在位于财神殿上层,供奉着道家的四方神之一玄武大帝,既然来了,就顺路参观。
秋之晋豫(一〇一):平遥古城(八)迎薰门·雷履泰旧居


玄武身旁为侍从周公桃花女,两侧是水火将军,周围还有四大元帅。
秋之晋豫(一〇一):平遥古城(八)迎薰门·雷履泰旧居


财神殿供有人们最为信仰的三位财神。文财神比干、正财神赵公明、武财神关公。殿前有自己的院落、戏台和看台。
秋之晋豫(一〇一):平遥古城(八)迎薰门·雷履泰旧居


财神庙的戏台雕刻精湛,建筑考究,虽不及别的戏台高大雄伟、耀眼辉煌,却也庄重古朴、精巧玲珑。戏楼前加歇山抱厦,施五踩米字形斗拱,斗拱边缘雕有龙、凤,百象头形,跃跃欲动。
秋之晋豫(一〇一):平遥古城(八)迎薰门·雷履泰旧居


屋顶中心所采用的天花为级别最高的八卦藻井。藻井为阶梯式窟窿构造,这样可以很好地收拢声音,起到聚音作用;戏台地底下埋了五口大瓮,可以产生共鸣。藻井中八卦图外圈为文王八卦,中心图案是古老的"河图洛书"。
秋之晋豫(一〇一):平遥古城(八)迎薰门·雷履泰旧居


城隍庙中还有六曹府、灶君庙等,就没一一走到。
秋之晋豫(一〇一):平遥古城(八)迎薰门·雷履泰旧居


来到南大街继续往南,路过“中国珍奇报纸陈列馆”,顺便参观一下。该馆在永庆祥商号旧址内。建筑保存了明清时期的风格,馆内分别有图片题词厅、平遥厅、山西厅、世纪之交厅、港澳厅等等。
秋之晋豫(一〇一):平遥古城(八)迎薰门·雷履泰旧居


馆藏报刊已载入世界吉尼斯之最纪录大全,有清代名国珍奇报、五十年代文革时期的系列报刊、少数民族报刊等。最特别的异型报纸有特大的报、有最小的报;发行时间最短的报;还有手掌报、明信片报、名片报、丝绸报、扇子报等等。
秋之晋豫(一〇一):平遥古城(八)迎薰门·雷履泰旧居


南大街继续往南,商铺林立。
秋之晋豫(一〇一):平遥古城(八)迎薰门·雷履泰旧居


到了南门,也就是迎薰门。这里又是游客集中地,一支支旅游团在这里汇集。
秋之晋豫(一〇一):平遥古城(八)迎薰门·雷履泰旧居


平遥旧称“古陶”。平遥古城的城楼是清康熙年间重修的,其中南、北二门的建筑格局基本一样,为三重檐二层七檩歇山回廊式,午后我们去的北门,现在傍晚了,来到南门。
秋之晋豫(一〇一):平遥古城(八)迎薰门·雷履泰旧居


古时称东南风为熏风、和风。平遥城池面南而偏东,南门迎纳着东南方的和薰之风,故命名为“迎熏门”。中国很多古城的南门都叫迎薰门。
秋之晋豫(一〇一):平遥古城(八)迎薰门·雷履泰旧居


穿过密集的游客群,我们上城门楼。
秋之晋豫(一〇一):平遥古城(八)迎薰门·雷履泰旧居


迎薰门内的南大街,整条街道保留着完整的传统格局和独特的历史风貌,街道两侧现存有大量百年以上、独具明清风格的“前店后寝”式传统老字号和古民居建筑,是平遥城的精华。
秋之晋豫(一〇一):平遥古城(八)迎薰门·雷履泰旧居


瓮城,里面依然建有房子,不是空荡荡的。
秋之晋豫(一〇一):平遥古城(八)迎薰门·雷履泰旧居


城门楼,有“四省通衢”匾。
秋之晋豫(一〇一):平遥古城(八)迎薰门·雷履泰旧居


这里,还有仿制的红衣火炮。
秋之晋豫(一〇一):平遥古城(八)迎薰门·雷履泰旧居


沿着瓮城走一周。
秋之晋豫(一〇一):平遥古城(八)迎薰门·雷履泰旧居


秋之晋豫(一〇一):平遥古城(八)迎薰门·雷履泰旧居


下到楼底,看看城门洞。虽然大部分已经翻新,但地面石头上,还保留有古代的车辙。
秋之晋豫(一〇一):平遥古城(八)迎薰门·雷履泰旧居


瓮中捉鳖,到了现代,已经不起太大的作用了。
秋之晋豫(一〇一):平遥古城(八)迎薰门·雷履泰旧居


迎薰门的正面。
秋之晋豫(一〇一):平遥古城(八)迎薰门·雷履泰旧居


平遥城,还真宏伟。我们走过的几个城门,就属南熏门最大气。
秋之晋豫(一〇一):平遥古城(八)迎薰门·雷履泰旧居


我们来的时候,这里正在举办国际摄影大展,许多地方设有展板。
秋之晋豫(一〇一):平遥古城(八)迎薰门·雷履泰旧居


走回城内,城门楼上的游客和我们来个对视,谁也都成了风景的一部分。
秋之晋豫(一〇一):平遥古城(八)迎薰门·雷履泰旧居


往西书院街,目标是当日的最后一个景点,雷履泰故宅。
秋之晋豫(一〇一):平遥古城(八)迎薰门·雷履泰旧居


雷履泰,作为日升昌的首任大掌柜,中国票号的创始人,在其发迹后,也会同北方富绅一样,大兴土木修建宅院。其旧居选在了平遥龟城地势最高的西南面,始建于道光年间,距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了。
秋之晋豫(一〇一):平遥古城(八)迎薰门·雷履泰旧居


这里也是国保单位。整座院子坐北向南,由两主院、两跨院组成,整体建筑犹如一座轿子,因此又称为轿杆院。
秋之晋豫(一〇一):平遥古城(八)迎薰门·雷履泰旧居


南房是不通的,必须走东偏院的侧门进去。这道门叫“继晷”。
秋之晋豫(一〇一):平遥古城(八)迎薰门·雷履泰旧居


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可能另一道门叫“焚膏”。出自于韩愈的《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秋之晋豫(一〇一):平遥古城(八)迎薰门·雷履泰旧居


前院北面是中厅,三开间,双坡硬山瓦顶房,夔龙纹雀替,门脸朴素无华,檐下悬匾“拔乎其萃”,
秋之晋豫(一〇一):平遥古城(八)迎薰门·雷履泰旧居


东西厢房也相对简朴。
秋之晋豫(一〇一):平遥古城(八)迎薰门·雷履泰旧居


厢房也就是住房,民居的样子。
秋之晋豫(一〇一):平遥古城(八)迎薰门·雷履泰旧居


秋之晋豫(一〇一):平遥古城(八)迎薰门·雷履泰旧居


中厅的匾“拔乎其萃”,是日升昌财东送他七十大寿的匾。楹柱一对,上联是“李唐飞钱赵宋交子朱明宝钞具脉行其道怎比票庄一纸汇通天下”下联是“孔门商第越国大夫碧卢玉工有在天之灵共赞古陶雷君后来居上”,洋洋洒洒。
秋之晋豫(一〇一):平遥古城(八)迎薰门·雷履泰旧居


中厅内的匾额让人们真切感受到了晋商的经营理念。在过去的商战中,他们不仅赢得了物质财富,也形成了特有的精神财富,道德在商战中何其重要,或许这也是晋商能够兴盛数百年的原因。
秋之晋豫(一〇一):平遥古城(八)迎薰门·雷履泰旧居


两侧,还有雷履泰的生平介绍。
秋之晋豫(一〇一):平遥古城(八)迎薰门·雷履泰旧居


绕过屏风可穿到后院,后院正房是下窑上屋式,面阔三间带前廊,是全院最高的建筑。檐下悬匾“晋元楼”。
秋之晋豫(一〇一):平遥古城(八)迎薰门·雷履泰旧居


一侧,有土地神。
秋之晋豫(一〇一):平遥古城(八)迎薰门·雷履泰旧居


后院东厢房,曾经是雷家长子的居室。
秋之晋豫(一〇一):平遥古城(八)迎薰门·雷履泰旧居


室内摆设虽然简单,也不失精细。
秋之晋豫(一〇一):平遥古城(八)迎薰门·雷履泰旧居


后院正房面阔三间带前廊,是由下为窑洞,上为木结构楼房组成的建筑,房顶为双坡硬山瓦顶,雀替、挂落装修完整,前后两院厢房左右各三间,呈三三对应式 。
秋之晋豫(一〇一):平遥古城(八)迎薰门·雷履泰旧居


整院建筑用料考究、坚固实用、建筑工艺朴实无华,建筑造型雄伟壮观 ,充分反映了一位金融家丰厚的家财和务实的创业精神。
秋之晋豫(一〇一):平遥古城(八)迎薰门·雷履泰旧居


窑洞内的摆设,炕头都有火炉。
秋之晋豫(一〇一):平遥古城(八)迎薰门·雷履泰旧居


秋之晋豫(一〇一):平遥古城(八)迎薰门·雷履泰旧居


秋之晋豫(一〇一):平遥古城(八)迎薰门·雷履泰旧居


雷履泰故居中也有很多精美的石雕,这里的石雕虽然不如王家大院出名,却也很有看头。
秋之晋豫(一〇一):平遥古城(八)迎薰门·雷履泰旧居


秋之晋豫(一〇一):平遥古城(八)迎薰门·雷履泰旧居


楼上,是票祖功德堂。现在里面塑着的是雷老爷子,因为他已被商帮敬为“票祖”。他53岁开创票号,78岁离号,79岁去世,不仅带领日升昌昌盛繁荣,更推动整个平遥票号行业的发展,堪称业界先驱。
秋之晋豫(一〇一):平遥古城(八)迎薰门·雷履泰旧居


晋商这个群体在叱咤中国商界五百年之久后走向衰落,消失在历史中。这见证了晋商“史诗般传奇”的故居,也值得我们好好回味。

秋之晋豫(一〇一):平遥古城(八)迎薰门·雷履泰旧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