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晋豫(七八):灵石·绵山(二)抱腹岩·铁索岭

标签:
铁索岭铁索空王佛信仰明王殿包骨真身云峰寺杂谈 |
分类: 京津晋蒙 |
绵山的抱腹岩,这个角度拍,感觉很有仙山一日、地上百年的意境。

真正的古殿在上面。

上看抱腹岩,抱腹岩为绵山百余处岩洞之首,因形如两手抱腹而得名,这应该从远处看过来才直观。

上午的光线,也只到一半。寺内建筑因地势走向分上下两层,朝向不一,高低参错,高处全修以悬空的栈道,连通各个殿宇。

按照和尚的指点,往右边上来,但这样子就把中间部分的几个殿宇给漏掉了。

如此形胜,真不愧为绵山第一。

来到最高层的殿宇,原先的寺庙牌位,就安置在这。


云峰寺是绵山主要的佛教活动场所,正殿空王宝殿为绵山一绝,供奉全国绝无仅有的大佛--空王佛。云峰寺有空王古佛殿、药师佛殿、弥勒殿、观音殿、眼光菩萨殿、五龙殿、天所自出殿、龙池、求子洞、十大明王殿、马鸣菩萨殿等46处殿宇。

空王宝殿,这是后建给普通香客的,位置中心。

真正的古殿在上面。

上看抱腹岩,抱腹岩为绵山百余处岩洞之首,因形如两手抱腹而得名,这应该从远处看过来才直观。

上午的光线,也只到一半。寺内建筑因地势走向分上下两层,朝向不一,高低参错,高处全修以悬空的栈道,连通各个殿宇。

按照和尚的指点,往右边上来,但这样子就把中间部分的几个殿宇给漏掉了。

如此形胜,真不愧为绵山第一。

来到最高层的殿宇,原先的寺庙牌位,就安置在这。

岩内建筑分上下两层,故有岩中有岩,洞中有洞之称,大岩之中回栏曲折,殿宇参差,气氛庄严,很象世外梵宫。

五龙殿。此殿为明代建筑。五龙为绵山的地方保护神。殿内还塑有五条龙,其中两条龙的爪里抓着人头。又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五龙殿。此殿为明代建筑。五龙为绵山的地方保护神。殿内还塑有五条龙,其中两条龙的爪里抓着人头。又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抱腹岩的寺庙体量都不大。由于它深嵌在抱腹岩的凹处,巨岩如盖,挡风遮雨,实乃天佑。


空王真身殿,这是国保单位。空王殿又叫“石佛殿”,殿内所有构件,包括台坐、门拱均为石雕,保持了唐代的风格。殿前楹联云:“真山真水真人修成正果;古岩古洞古佛炼就金身。”边上是相对古朴的张仙洞,张仙和他的妹妹在此洞中结伴修行,最后得道。善男信女们常在此洞中摸石求子,据说很灵验。



空王真身殿,这是国保单位。空王殿又叫“石佛殿”,殿内所有构件,包括台坐、门拱均为石雕,保持了唐代的风格。殿前楹联云:“真山真水真人修成正果;古岩古洞古佛炼就金身。”边上是相对古朴的张仙洞,张仙和他的妹妹在此洞中结伴修行,最后得道。善男信女们常在此洞中摸石求子,据说很灵验。

介绍说,正中为“包骨真身”的空王佛像,两边为文殊、普贤二菩萨。空王佛俗姓田,名志超,祖籍陕西冯翊,后移居山西榆次源涡。

这才是真正的文物,多看多待。 殿内配享的摩斯、银空二弟子。

空王真身殿的上部构造。



这才是真正的文物,多看多待。 殿内配享的摩斯、银空二弟子。

空王真身殿的上部构造。


《续高僧传》载,释志超,俗姓田,同州凭翎人。唐武德五年(622年)至贞观十五年(641年)住持云峰寺暨上方院。春秋七十有一。圆寂后“神色不变,宛若生存”,“太宗礼毕,敕赐空王佛号,包塑真容”(见明正德十三年《抱腹岩重建空王佛殿碑记》)。这又是绵山的一绝。
上方为悬塑的东方琉璃世界、释迦牟尼的婆娑世界和西方极乐世界,其中天宫耸立,楼桥隐现,祥云缭绕,花木缤纷,六十八尊天界诸神立在云端,展现出天国无穷的美妙与神奇。


下方是十大明王,各施其法,各发其威。个个都是硕大身躯,袒胸赤身,坐骑猛兽,足踏恶鬼,三面六臂,立目龇牙,赤发如焰,怒气万丈。整座殿堂,好似充满明王们震耳欲聋的喝吼。阳刚之气,溢满殿堂。





罗汉堂最里面,是空王修行洞,我光顾这里的塑像,没有深入,咳。唐太宗十五年(641年)始建。据说太宗在绵山礼佛时,回忆起当年与洛阳王世充交战,当时有少林棍僧相助,转败为胜。他认为这是罗汉化身,敕令在此建罗汉殿记盛。


下方是十大明王,各施其法,各发其威。个个都是硕大身躯,袒胸赤身,坐骑猛兽,足踏恶鬼,三面六臂,立目龇牙,赤发如焰,怒气万丈。整座殿堂,好似充满明王们震耳欲聋的喝吼。阳刚之气,溢满殿堂。





罗汉堂最里面,是空王修行洞,我光顾这里的塑像,没有深入,咳。唐太宗十五年(641年)始建。据说太宗在绵山礼佛时,回忆起当年与洛阳王世充交战,当时有少林棍僧相助,转败为胜。他认为这是罗汉化身,敕令在此建罗汉殿记盛。
两旁的众罗汉,形象逼真。


也是文物狻猊,明代早期,造型古朴,周身饰以孔雀蓝绿釉,眼睛为介休黑琉璃,神采奕奕。


一路慢慢溜达,伙伴在送子娘娘殿旁招呼要快点。把马鸣殿给漏了。

这里,确实是绵山景区的精华,喜欢。




也是文物狻猊,明代早期,造型古朴,周身饰以孔雀蓝绿釉,眼睛为介休黑琉璃,神采奕奕。

空王佛信仰尽管佛教典籍从未记载,佛教界也从未认可,但历代山西通志、汾州府志、介休及周边县志却反复入册。空王佛崇拜体现了“佛在心中”“心中有佛便是佛”的善者流芳的理念。老百姓对施善济民的人,无论是官是民是僧道,也不论生前身后,用各种具有民族和地域特征的方式怀念和崇拜,向他祈冀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一路慢慢溜达,伙伴在送子娘娘殿旁招呼要快点。把马鸣殿给漏了。

这里,确实是绵山景区的精华,喜欢。


绵山第三绝:铁索岭铁索。它是由抱腹岩而上一个高70多米的绝壁,由山顶垂下两条铁索,每条长60米。人们背向万丈深渊,面向摩天绝壁,手抓脚蹬铁环,沿75度的峭岩攀援而上,可至绵山峰顶。以前要想上正果寺只能通过这条铁索,《大唐汾州抱腹寺碑》记载,铁索岭的铁索,始悬于唐代之前。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当年就是从岩沟登云梯上抱腹寺,再由铁索岭上到岩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