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晋豫(六一):洪洞·广胜寺·毗卢殿·地藏殿

标签:
旅游韦陀殿十殿阎罗送子观音殿十二圆觉图杂谈 |
分类: 京津晋蒙 |
广胜寺毗卢殿,又叫天中天殿,它是元代大至二年(1309年)创建,明弘治十年(1497年)重修。
殿内明代雕塑,场面宏大。正中明间,地藏菩萨头戴王冠,身着长袍,半跏趺坐。两侧分别为焰摩使者、持宝童子、大慈天女、宝藏天女。外侧侍立闵公长老、其子道明和尚。


东侧壁画有完整的明代正德八年(1513)所绘诸仙赴会图

东西侧各有两当差,两侍女,形象生动。



回到上寺门口,古树甚多。据说这里多有历代和尚塔。

再来一张飞虹塔。

一路下行,果真见到一些和尚塔。


从广胜寺上寺到下寺,步行的路不会太远。一路下坡的阶梯,我们走了15分钟,就到门口了。


进门,我们先来到水神庙。它左傍霍山,面临泉源,坐北朝南,与广胜下寺一墙之隔,是祭祀霍泉神的风俗性祭祀庙宇,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因元时大地震毁坏,于元延佑六年(公元1319年)重建。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霍水出自霍太山,积水成潭,数丈之深。据碑志记载,洪赵两县在唐贞观元年开始分水,当时的分水是在河内垒起石头把水分开,“油锅捞钱分三七”后,洪、赵两县为霍泉仍屡争屡讼,械斗不断。

在门口看到一汪水潭,当时没有做功课,对霍泉认识不深。实际上,至今这都是洪洞的生命之源。

毗卢殿前两侧,一侧为送子观音殿,里面塑像感觉很新,没拍。
殿内明代雕塑,场面宏大。正中明间,地藏菩萨头戴王冠,身着长袍,半跏趺坐。两侧分别为焰摩使者、持宝童子、大慈天女、宝藏天女。外侧侍立闵公长老、其子道明和尚。
十殿阎罗是中国道教所说的十个主管地狱的阎王的总称,这一说法始于唐末。分别是: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卞城王、泰山王、都市王、平等王、转轮王。


悬塑,据说是升往善道或成佛的众生。

右侧的五尊阎罗。


右侧的悬塑,依旧是各方菩萨。


悬塑,据说是升往善道或成佛的众生。

右侧的五尊阎罗。


右侧的悬塑,依旧是各方菩萨。
上寺的最后,有神仙洞,看不出什么。

顺路走韦陀殿。北侧神台,中塑韦陀像,武将装束,一腿盘曲,一腿着地,周身贴金。东侧为他处移来的太子、太保、关羽铸铁像,西侧为土地神像。

东侧壁画有完整的明代正德八年(1513)所绘诸仙赴会图

东西侧各有两当差,两侍女,形象生动。



回到上寺门口,古树甚多。据说这里多有历代和尚塔。

再来一张飞虹塔。

一路下行,果真见到一些和尚塔。


从广胜寺上寺到下寺,步行的路不会太远。一路下坡的阶梯,我们走了15分钟,就到门口了。


进门,我们先来到水神庙。它左傍霍山,面临泉源,坐北朝南,与广胜下寺一墙之隔,是祭祀霍泉神的风俗性祭祀庙宇,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因元时大地震毁坏,于元延佑六年(公元1319年)重建。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霍水出自霍太山,积水成潭,数丈之深。据碑志记载,洪赵两县在唐贞观元年开始分水,当时的分水是在河内垒起石头把水分开,“油锅捞钱分三七”后,洪、赵两县为霍泉仍屡争屡讼,械斗不断。

在门口看到一汪水潭,当时没有做功课,对霍泉认识不深。实际上,至今这都是洪洞的生命之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