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晋豫(六〇):洪洞·广胜寺·弥陀殿·大雄宝殿

标签:
广修宝塔《赵城金藏》西方三圣唐柏倒坐观音杂谈 |
分类: 京津晋蒙 |
塔院西南角,有一广修宝塔。塔身上出带椽挑檐,再上又为一大一小两级鼓形宝瓶。出六角塔檐,檐上为砖制宝葫芦式塔刹,全称传临济正宗报恩三十四世上广下修和尚宝塔。塔身成六角形,正面刻有塔铭。塔为覆钵式喇嘛砖塔。广修宝塔建设于清代,静穆耸立在塔院的苍松下。塔座为六角须弥座,上为鼓状宝瓶,再上出三道筑法不同的腰线。
向后为弥陀殿,上寺的前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前后檐明间开门,四壁无窗,虽经明代重修但仍保持着元代结构的特点。金皇统间平水版大藏经(就是著名的赵城金藏,据考证是金代平水崔法珍断臂募捐而来)原存于此,抗战时期因躲避日军的抢夺,被八路军安全转移,最后转到北京图书馆。
其中的曲折过程,在央视的纪录片中领略过了。《赵城金藏》被称为广胜寺三绝之首。
《赵城金藏》每卷卷首又加刻广胜寺刊刻的《释迦说法图》,被叫做《赵城金藏》,也简称为“赵城藏”。这部规模浩瀚的佛教典籍以7000余卷的篇幅汇集了佛经、史料,字体刚劲,雕刻工整,纸质优良,印刷清晰,在当今世界上已成孤本,极为珍贵。
殿内奉弥陀佛和观音大势至菩萨,称“西方三圣”,工艺甚佳。主佛前,安放着明代信士捐赠的释迦牟尼佛像,和力空法师像。力空法师(1892-1972),山西赵城县(现洪洞县赵城镇)人,初为民国官员,至定襄县长。后皈依佛教,任晋陕多座名寺住持。


佛坛上阿弥陀佛是铜铸的,东西两侧是泥塑的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这两尊泥塑可以说是广胜寺的泥墪精华,她们面庞丰满,衣带飘洒,比例适度,姿态优美,是元代泥塑中的佳作。
转到“西方三圣”后壁,背靠背的是弥勒佛。
弥勒佛身后的明代壁画保存完整,为十菩萨拜三世佛。

弥勒佛身旁的两侍者,还带着帽子,大约是广胜寺这里比较冷?和弥勒佛一样咧着嘴巴笑着,年纪感觉不小了。

正面来一张。两边各两位,很像双胞胎。

再往后,是大雄宝殿,需要说的是,殿前两棵唐柏,为广胜寺一奇:左右纹理,对称外扭,如两尊护法天王。



回看弥陀殿,这样实际上宝塔就在中轴线上。

中殿,又叫大雄宝殿,它是佛教寺院的中心所在


弥勒佛身旁的两侍者,还带着帽子,大约是广胜寺这里比较冷?和弥勒佛一样咧着嘴巴笑着,年纪感觉不小了。

正面来一张。两边各两位,很像双胞胎。

再往后,是大雄宝殿,需要说的是,殿前两棵唐柏,为广胜寺一奇:左右纹理,对称外扭,如两尊护法天王。



回看弥陀殿,这样实际上宝塔就在中轴线上。

中殿,又叫大雄宝殿,它是佛教寺院的中心所在

殿内中间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两侧是文殊和普贤菩萨,这几尊佛像是木雕的,佛像体态丰满,形象逼真,再请看这佛龛木雕的花卉等图案都是非常精美的,这些都是明代的木雕精品,

释迦牟尼佛左侧,坐在大象上的,是普贤菩萨。


抬头看这块“光辉万古”的牌匾,上有“癸已(1713年)菊月”,“皇四子和硕雍亲王敬书”,这是雍正皇帝于康熙五十二年尚为亲王时,到临汾地震赈灾所题,是该寺的镇山之宝。


释迦牟尼佛左侧,坐在大象上的,是普贤菩萨。


抬头看这块“光辉万古”的牌匾,上有“癸已(1713年)菊月”,“皇四子和硕雍亲王敬书”,这是雍正皇帝于康熙五十二年尚为亲王时,到临汾地震赈灾所题,是该寺的镇山之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