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晋豫(六二):洪洞·广胜寺·水神庙·下寺

标签:
明应王殿壁画元代塑像《炽盛光佛会图》《药师佛绘图》杂谈 |
分类: 京津晋蒙 |
水神庙实际上不属于广胜寺,现在只是作为景区成为一体。因为从边上进门直接到了场地中间,水神庙的山门兼戏台变成从内向外。山门,又称舞台,系明代建筑,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又予重修。全殿东西三开间,进深六椽,单檐硬山顶,中有一扇面墙隔开。

戏台上的面墙,中间有砖雕,上有对联: 鸢飞鱼跃参妙谛、风平浪静造化工。

戏台上的木构件,从用材颜色看,又有新的置换。

从戏台孔洞走出去,就是山门口了,前面已经堵上了。

山门正面两侧,塑有三米高的巡水神两尊。



戏台上的面墙,中间有砖雕,上有对联: 鸢飞鱼跃参妙谛、风平浪静造化工。

戏台上的木构件,从用材颜色看,又有新的置换。

从戏台孔洞走出去,就是山门口了,前面已经堵上了。

山门正面两侧,塑有三米高的巡水神两尊。


水神庙内景
整个壁画分东、西墙和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墙六大块。布于殿内四墙的壁画,高5.5米,总长34米,总面积190平方米,记有《龙王行雨图》、《祈雨图》、《元杂剧图》、《捶丸图》、《下棋图》、《渔民售鱼图》、《王宫尚宝图》、《王宫尚食图》、《王宫梳妆图》《古广胜寺上寺图》等十余个故事图画,

水神殿重建于元仁宗延祐六年(1319),壁画完成于元泰定元年(1324)。




水神庙

来到隔壁,就是广胜寺的下寺,这是山门。

由于从边门进入,绕过了山门,很快就到了前佛殿。前殿五开间,悬山式,建于明代。殿前的坡度有点大,而且不是台阶,有点难走。

殿内仅用两根柱子,梁架施大爬梁承重,形如人字柁站,构造奇特,设计精巧。抗战时期,这里作为太岳中学的教室。

殿内残存的壁画。

后殿建于元至大二年(1309),七间单檐,悬山式。

左右厢房比较古朴。




水神殿重建于元仁宗延祐六年(1319),壁画完成于元泰定元年(1324)。




水神庙

来到隔壁,就是广胜寺的下寺,这是山门。

由于从边门进入,绕过了山门,很快就到了前佛殿。前殿五开间,悬山式,建于明代。殿前的坡度有点大,而且不是台阶,有点难走。

殿内仅用两根柱子,梁架施大爬梁承重,形如人字柁站,构造奇特,设计精巧。抗战时期,这里作为太岳中学的教室。

殿内残存的壁画。

后殿建于元至大二年(1309),七间单檐,悬山式。

左右厢房比较古朴。



西壁《药师佛绘图》,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元代绘制。
后一篇:2020年的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