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晋豫(五六):临汾·姑射山仙洞沟·下

标签:
三教庙神居洞华夏第一洞房愿来殿尧帝和鹿仙女杂谈 |
分类: 京津晋蒙 |
继续姑射山仙洞沟的游览。看个远景,南北仙沟进到了同一画面。据说北仙沟曾经破坏严重,现在重建也并没到位,观赏性远不如南仙沟。
个人感觉这里的香火不旺,或许我们来的不是时候。和尚闲的发呆。

沟底也还有水,好像快干涸了。这么陡,下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走过95年才重建的“又一山”,观音堂又叫愿来殿,90年代这里有观音托梦的故事。

来到鹿仙女洞,传说尧帝和鹿仙女,在这里成亲,拜堂,入洞房,故号称华夏第一洞房,洞门是披红挂彩的爱情树。

洞房,洞房,果然在洞中。远古时期,这样就算是别墅了。

上下洞房,还得身体矫健。

不远,还有一处黑龙洞,传说古时有一烈性黑龙不受龙王约束,逃出龙宫兴风作浪,后被鹿仙女制服,成了她的坐骑。

继续走,就到了仙居洞。这是仙洞沟的又一个重点。


后有陕西洞、缠腰洞、小天庭等。走了一段,很黑很难走,赶紧退出。

神居洞,名副其实呀。这里面的三洞一山,我就到了一洞,走了一坡。


再往前,山体中的寺庙是地藏庙。

这是2006年重建的。

继续前进,到了三教庙,它始建于明代,最近什么时候重修,没提。

佛道儒三教合一,一起供奉,不多。

这里,就走得离大门有点距离了。

前面看不到庙宇了,介绍说还有自然景观,可惜我们时间不够,需要返回了。

深沟对岸的路,下不去,也上不来。

庄子的一篇文章写到这里,“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约如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一路回头,走下道,速度快多了。

个人感觉这里的香火不旺,或许我们来的不是时候。和尚闲的发呆。

沟底也还有水,好像快干涸了。这么陡,下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走过95年才重建的“又一山”,观音堂又叫愿来殿,90年代这里有观音托梦的故事。

来到鹿仙女洞,传说尧帝和鹿仙女,在这里成亲,拜堂,入洞房,故号称华夏第一洞房,洞门是披红挂彩的爱情树。

洞房,洞房,果然在洞中。远古时期,这样就算是别墅了。

上下洞房,还得身体矫健。

不远,还有一处黑龙洞,传说古时有一烈性黑龙不受龙王约束,逃出龙宫兴风作浪,后被鹿仙女制服,成了她的坐骑。

继续走,就到了仙居洞。这是仙洞沟的又一个重点。

神居洞,洞口嵌有宋代熙宁年间石碑,洞内,由彩塑、壁画、历代石碑组成。后壁有互相连通达数十米深的石洞。

庙前,是两马加马夫。

还有宋代到清代的石碑。

这里,洞中建庙,庙后藏洞,庙洞合体。神像有数百尊,基本都不太大。

看这造型,佛道儒三教、天地人三界,济济一堂。据说这些彩绘都是明代的。


倒是墙壁上的28星宿画,看上去更像是文物,可惜边上乱涂乱画的不少。

洞中的塑像,感觉没有体系,比较随性。这一面陡坡,后人顺着鳞次栉比的石阶,泥塑了三教汇聚的据说是89尊神像。


庙前,是两马加马夫。

还有宋代到清代的石碑。

这里,洞中建庙,庙后藏洞,庙洞合体。神像有数百尊,基本都不太大。

看这造型,佛道儒三教、天地人三界,济济一堂。据说这些彩绘都是明代的。


倒是墙壁上的28星宿画,看上去更像是文物,可惜边上乱涂乱画的不少。

洞中的塑像,感觉没有体系,比较随性。这一面陡坡,后人顺着鳞次栉比的石阶,泥塑了三教汇聚的据说是89尊神像。


后有陕西洞、缠腰洞、小天庭等。走了一段,很黑很难走,赶紧退出。

神居洞,名副其实呀。这里面的三洞一山,我就到了一洞,走了一坡。


再往前,山体中的寺庙是地藏庙。

这是2006年重建的。

继续前进,到了三教庙,它始建于明代,最近什么时候重修,没提。

佛道儒三教合一,一起供奉,不多。

这里,就走得离大门有点距离了。

前面看不到庙宇了,介绍说还有自然景观,可惜我们时间不够,需要返回了。

深沟对岸的路,下不去,也上不来。

庄子的一篇文章写到这里,“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约如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一路回头,走下道,速度快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