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之晋豫(五五):临汾·姑射山仙洞沟·上

(2020-03-25 06:22:12)
标签:

南仙洞

观音阁

明正德

碧岩寺

吕梁山脉

杂谈

分类: 京津晋蒙
九月十三日,恰逢中秋节,我们还是按照原计划出游。上午先到姑射山仙沟洞,这里距离我们在临汾市入住的酒店有22公里,到的时候,最年轻体健的兰心身体感觉不爽,让我们自己先游。车停在景区的服务区,来的时候这里没见到其他游客。
秋之晋豫(五五):临汾·姑射山仙洞沟·上


姑射山,属于吕梁山脉,以沟壑纵横,地貌奇待堪称晋西南第一大峡谷。南北两处仙洞相呼应,两洞中间横卧一条深达50米的壕沟,也即峡谷,沟南称为南仙洞,沟北称为北仙洞,两洞间深沟隔断,无法逾越。对面的北仙洞,亦名佛兴寺,由50多间庙宇和30多眼窑洞组成。
秋之晋豫(五五):临汾·姑射山仙洞沟·上


来的路上快到的时候在修路,原来沟底正在修建一个水电站。
秋之晋豫(五五):临汾·姑射山仙洞沟·上


走到崖边也没看到工程的全貌。
秋之晋豫(五五):临汾·姑射山仙洞沟·上


南仙洞是我们要参观的景区,这里是重点。这里,历史上曾是道教兴教之所。宋、金时的道士皇甫靖,元代道士任志真、王德仁在此修炼。山门阁前,有2003年立的“南仙洞修建记事”,
秋之晋豫(五五):临汾·姑射山仙洞沟·上


整个南仙洞,以碧岩寺为主,由神居洞、观音阁、戏楼及70多间房屋、40多眼窑洞组成。
秋之晋豫(五五):临汾·姑射山仙洞沟·上


一个弧度,沿山崖一直伸到山尾。
秋之晋豫(五五):临汾·姑射山仙洞沟·上


山门上为玄帝楼,下为拱形过道。石头基座,上面砌砖,大门的空间不小,如同城门。
秋之晋豫(五五):临汾·姑射山仙洞沟·上


中间还有瓮城的形式。空地种植竹子,一片阴凉。
秋之晋豫(五五):临汾·姑射山仙洞沟·上


出了门洞,豁然开朗。联排的窑洞房子,挂着红灯笼。
秋之晋豫(五五):临汾·姑射山仙洞沟·上


第二个门洞上做戏台,设计合理。只是方位不是正对着神仙或菩萨。
秋之晋豫(五五):临汾·姑射山仙洞沟·上


姑射山,自古闻名,吕不韦所著《吕氏春秋》曾有记载, 说尧为广招天下贤士,来到藐姑射山拜见了四大贤人。传说中尧的夫人鹿仙女在这里与尧相逢并成为夫妻。因为,对姑射山的读音,我们一路都在开玩笑,就应该是姑爷山。
秋之晋豫(五五):临汾·姑射山仙洞沟·上


嵌在山崖上的观音阁,是需要参观的第一个景点。
秋之晋豫(五五):临汾·姑射山仙洞沟·上


前头,是碧岩寺的大雄宝殿。
秋之晋豫(五五):临汾·姑射山仙洞沟·上


登高,可以看到沟底。传说,沟那边的南天门与唐高祖李渊有关。说当年李渊与隋军大战,曾避险于此。
秋之晋豫(五五):临汾·姑射山仙洞沟·上


还说仙洞沟的第一个道观,就因为李渊而建。
秋之晋豫(五五):临汾·姑射山仙洞沟·上


一路登上有三四层高,还得穿过一个黑洞,需要手扶脚蹬。
秋之晋豫(五五):临汾·姑射山仙洞沟·上


喘气上到顶层,出现一阁院,正中建献亭,亭后石洞为观音殿阁,它始建于明代,现存塑像有120余尊,表现观音菩萨度南海的故事。顶部是坛城。
秋之晋豫(五五):临汾·姑射山仙洞沟·上


两旁四排排列有十二圆党、阎罗、罗汉、二十四诸天像等。
秋之晋豫(五五):临汾·姑射山仙洞沟·上


秋之晋豫(五五):临汾·姑射山仙洞沟·上


秋之晋豫(五五):临汾·姑射山仙洞沟·上


靠门的地方两侧,分别是送子观音、行年观音。
秋之晋豫(五五):临汾·姑射山仙洞沟·上


韦陀守在洞门。
秋之晋豫(五五):临汾·姑射山仙洞沟·上


护法阁屋脊上,还端坐着一位小将,双手放在膝上,眼望前方。
秋之晋豫(五五):临汾·姑射山仙洞沟·上


殿外,还有腾云驾雾的金刚。
秋之晋豫(五五):临汾·姑射山仙洞沟·上


秋之晋豫(五五):临汾·姑射山仙洞沟·上


外头门洞,还有骑着神兽的道教壮武真君。
秋之晋豫(五五):临汾·姑射山仙洞沟·上


相对应的,另一处居然是真武。
秋之晋豫(五五):临汾·姑射山仙洞沟·上


秋之晋豫(五五):临汾·姑射山仙洞沟·上


观音阁的壁上,还有记述政和八年宋徽宗游驾仙洞的碑刻。

秋之晋豫(五五):临汾·姑射山仙洞沟·上


下了观音阁,继续前行。
秋之晋豫(五五):临汾·姑射山仙洞沟·上


靠着山崖的大雄宝殿,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外观模样这么新,又是近年重建的。
秋之晋豫(五五):临汾·姑射山仙洞沟·上


大殿两旁,立着许多古碑,那才是有历史。
秋之晋豫(五五):临汾·姑射山仙洞沟·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