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晋豫(四四):新绛·绛州文庙

标签:
旅游大成殿御路石卧碑棂星门杂谈 |
分类: 京津晋蒙 |
有计划这天上午是去绛县参观几个文物的,但由于前一天安排太多了,绛州三堂只能路过,晚上住到侯马好在不太远,所以,在参观过彭真故居后我们又回到新绛。这第一站就指到了绛州文庙。全国文保碑就在2002年重修的山门一侧。

大成门内这块卧碑系康熙年间雕刻,它是文庙现存石刻中最有价值的一块,记载着历代帝王名人对孔子的赞颂,碑后刻“至圣先师”。两墙璧有飞龙相对。

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明代遗构,面宽七间,重檐歇山顶,殿前献台、四周围廊,望柱石栏板。
绛州文庙,位于新绛县城内四府街。创建年代待考。据庙内存宋人集刻晋右军将军王羲之书碑《重修夫子庙碑记》记载,推断文庙至迟为宋代所建,以后元、明、清屡经增修,是一处很有特色的古建筑群。这个照壁就是保留下来的。绛州文庙的影壁上书写“孔子简介”,是对照壁的一种活用。


泮池,水深丈余,池边筑有石栏,夹砌石坊,坊上刻有鲤鱼跃龙门图案,多是现代补修,而进水口为原雕龙头。


棂星门,原为木砌,明代知州李文洁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易木为石,左右为坊。


大成门,门前有三门三台,取“连升三级”之意。大成门东侧为金声门,西侧为玉振门,红墙绿瓦悬山顶,大门楹联题写着“道似江河,满地皆成洙泗;德如日月,四时应是春秋。

泮池始建于明代,距今有500多年的历史,池水来自县城北30里外的古堆泉水,入水由池壁内的四个龙头吐纳,它的形状很像人们所用的砚台。

棂星门,原为木砌,明代知州李文洁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易木为石,左右为坊。


大成门,门前有三门三台,取“连升三级”之意。大成门东侧为金声门,西侧为玉振门,红墙绿瓦悬山顶,大门楹联题写着“道似江河,满地皆成洙泗;德如日月,四时应是春秋。

大成门内这块卧碑系康熙年间雕刻,它是文庙现存石刻中最有价值的一块,记载着历代帝王名人对孔子的赞颂,碑后刻“至圣先师”。两墙璧有飞龙相对。

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明代遗构,面宽七间,重檐歇山顶,殿前献台、四周围廊,望柱石栏板。
这里曾经有的明伦堂、尊经阁、树龄数百年的柏树,不见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