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晋豫(四二):新绛·绛守居园池·龙兴寺

标签:
洄莲亭碧落碑宋金时期彩塑龙兴寺宝塔隋代州府园林杂谈 |
分类: 京津晋蒙 |
从稷益庙到新绛县城,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本想先参观这里的绛州大堂,地图指到绛守居园池,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内西侧高地之上,是我国现存唯一的隋代州府园林。

购票入门,冒雨参观。绛守居园池系绛州街府花园,始建于隋开皇十六年(596),由内军将军临汾令梁轨开创。供太守、官僚、士大夫及其妻室儿女游乐的地方。

进门登嘉禾楼楼,观新绛城。远处教堂,佛塔都可以见到。


园内,有亭子数座。我们本想穿园而过去绛州大堂,那边关门了,正在维修。

绛守居园池重点,是园中的这座亭。园池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唐宋时期许多文人墨客岑参,范仲淹,欧阳修,梅尧臣等曾到此咏诗作赋,留有大量的文墨名联。北宋大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有“静境合通仙,消阴不知暑”的佳句赞美园池。 园池自唐代以来屡经修复,便形成现在的春、夏、秋、冬四个景区,名木繁卉分植其中。


购票入门,冒雨参观。绛守居园池系绛州街府花园,始建于隋开皇十六年(596),由内军将军临汾令梁轨开创。供太守、官僚、士大夫及其妻室儿女游乐的地方。

进门登嘉禾楼楼,观新绛城。远处教堂,佛塔都可以见到。

绛守居园池 [ 宋 ]
欧阳修
尝闻绍述绛守居,偶来览登周四隅。异哉樊子怪可吁,心欲独出无古初。穷荒搜幽入有无,一语诘曲百盘纡。
孰云已出不剽袭,句断欲学盘庚书。荒烟古木蔚遗墟,我来嗟祗得其余。栢槐端庄伟丈夫,苍颜郁郁老不枯。
靓容新丽一何姝,清池翠盖拥红蕖。胡鬅虎搏岂足道,记录细碎何区区。虙氏八卦画河图,禹汤皋虺暨唐虞。
岂不古奥万世模,嫉世姣巧习卑污。以奇矫薄骇群愚,用此犹得追韩徒。我思其人为踌躇,作诗聊谑为坐娱。
嘉禾楼

园内,有亭子数座。我们本想穿园而过去绛州大堂,那边关门了,正在维修。

绛守居园池重点,是园中的这座亭。园池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唐宋时期许多文人墨客岑参,范仲淹,欧阳修,梅尧臣等曾到此咏诗作赋,留有大量的文墨名联。北宋大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有“静境合通仙,消阴不知暑”的佳句赞美园池。 园池自唐代以来屡经修复,便形成现在的春、夏、秋、冬四个景区,名木繁卉分植其中。

洄莲亭,亭正方形,半陆半水,绿柳成荫,仲夏下池中荷花盛开,为园林“夏景”。


来绛守居园池车停门口坡道上,出去发现不能逆行,只能走小路,正好遇到放学高峰,这下堵惨了,到龙兴寺广场,已经是五点出头了。

这里位于县城中心,台地景观,还需要腿脚功夫。



来绛守居园池车停门口坡道上,出去发现不能逆行,只能走小路,正好遇到放学高峰,这下堵惨了,到龙兴寺广场,已经是五点出头了。

这里位于县城中心,台地景观,还需要腿脚功夫。

据记载,龙兴寺始建于唐。因其中供有碧落天尊像,初名碧落观。唐咸亨元年(670年)改称龙兴寺。唐会昌五年(845年)毁于武宗灭佛,唯只塔院寺幸存。宋代时,太祖赵匡胤曾寓居于此,所以改寺为宫。后因僧人入住,才又恢复了龙兴寺之名。


登上108级,看看新绛。唐代这就称为绛州,是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春秋时曾为晋都,战国时属魏。隋开皇三年(583年)州治从玉壁迁至今县城处,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

龙兴寺,最著名的是碧落碑。此碑系唐高宗李治咸亨元年(公元670年),高祖李渊第十一子韩王元嘉的儿子李训、李谊、李撰、李谌为其亡母房氏祈福而立。文为篆体,共21行,每行32字,除去空阙,实有630个字。

龙兴寺,最著名的是碧落碑。此碑系唐高宗李治咸亨元年(公元670年),高祖李渊第十一子韩王元嘉的儿子李训、李谊、李撰、李谌为其亡母房氏祈福而立。文为篆体,共21行,每行32字,除去空阙,实有630个字。
碑体笔画细挺,线条圆润,字狭长,有的笔画、部首仍然保留了大篆字体的象形特征,让人想到日月、云霜、虫鱼等自然界的事物,显得古朴而有意趣。结体大多上紧下松,左右对称、平稳,整篇碑文在布局上整齐严格,又具有丰茂古雅的特征。据说,自诩为李斯之后的李阳冰见了此碑后,爱慕备至,居然徘徊数日不忍离去。左右琢磨,反复研习而不得,竟愤然以槌击之,羞愧而去。碑上有一块残缺,相传就是李阳冰的槌痕。

转个弯,到殿后。

龙兴寺塔紧邻大殿之后,原高八级,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塌坍予以重修,外皮包以青砖,且增至13级,平面呈八角形,为楼阁式砖塔。


大雄宝殿,元代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
殿内塑有宋金时期彩塑、卢佛、释迦牟尼佛、卢舍那佛及侍立观音、地藏、文殊、普贤。这里不让拍照,只得网上搜一张,加深印象。殿前左右各有一配殿。
转个弯,到殿后。

龙兴寺塔紧邻大殿之后,原高八级,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塌坍予以重修,外皮包以青砖,且增至13级,平面呈八角形,为楼阁式砖塔。

上塔要另外收费,考虑到时间已完,就不作此行了。
前一篇:秋之晋豫(四一):新绛·稷益庙
后一篇:秋之晋豫(四四):新绛·绛州文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