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晋豫(四一):新绛·稷益庙

标签:
朝拜图东帝赴会图鄷都狱门图朝圣图蝗虫精 |
分类: 京津晋蒙 |
离开司马光墓园,下个目标就是位于新绛阳王镇的稷益庙,这是2001年的国保文物单位,刚到的时候也是大门紧闭,后来发现有电话号码可联系,管理员从里面出来给我们开门。在登记好身份信息,给点开门费后,他就带我们参观。这有石碑的庙宇始建年代不详,是祀奉后稷和伯益的庙宇,俗称阳王庙。

现存的正殿和戏台是明代建筑。据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重修东岳稷益庙碑》记载:“阳王之墟者,东岳稷益庙也。罔知肇自何代,元至元重修。正殿旧三楹,国朝弘治年间恢复为五楹,增左右翌室各四楹,正德间复增先门三楹,献庭五楹、舞庭五楹。

国保碑立在一侧。从外观看,主殿很普通。

殿内光线很暗,可以让拍照就很不错了,值得加大光圈,放慢光速。先看下雕梁画栋的梁架和精美的双龙垂花匾。





稷益庙最有看头的是大殿内东南西三面满布壁画,面积130平方米,壁画保存基本完好,在现存明代壁画中属巨幅佳品。整个壁画共绘有人神四百余位,其创作者为山西翼城县画士常儒及其两个儿子常耕、常耜,门徒张捆,绛州画师陈圆和侄子陈文、门徒刘崇德。完成于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九月十五日。





现存的正殿和戏台是明代建筑。据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重修东岳稷益庙碑》记载:“阳王之墟者,东岳稷益庙也。罔知肇自何代,元至元重修。正殿旧三楹,国朝弘治年间恢复为五楹,增左右翌室各四楹,正德间复增先门三楹,献庭五楹、舞庭五楹。

国保碑立在一侧。从外观看,主殿很普通。

殿内光线很暗,可以让拍照就很不错了,值得加大光圈,放慢光速。先看下雕梁画栋的梁架和精美的双龙垂花匾。





稷益庙最有看头的是大殿内东南西三面满布壁画,面积130平方米,壁画保存基本完好,在现存明代壁画中属巨幅佳品。整个壁画共绘有人神四百余位,其创作者为山西翼城县画士常儒及其两个儿子常耕、常耜,门徒张捆,绛州画师陈圆和侄子陈文、门徒刘崇德。完成于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九月十五日。
后稷降生的传说故事画于东壁两侧,有祭祀天地,后稷降生,牲畜圈中,抛于山野,禽鸟饲养,樵夫发现,母亲抱回,邻人探望等故事画面。


画面中下方偏左众农夫押着一只蝗虫精的在美术史上反复被提起,其他谷神、土地神,报贺的、扛猎物的、箪食壶浆的不一而足。


传令兵报告事项,威严的将军站立其后。

南墙东壁:东帝赴会图。东帝张道陵羽扇纶巾,率众朝圣。



画面中下方偏左众农夫押着一只蝗虫精的在美术史上反复被提起,其他谷神、土地神,报贺的、扛猎物的、箪食壶浆的不一而足。


传令兵报告事项,威严的将军站立其后。

南墙东壁:东帝赴会图。东帝张道陵羽扇纶巾,率众朝圣。

南墙西壁,鄷都狱门图:这一系列人物中,贵贱尊卑以服饰区别,不同际遇、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亲情而神态各异,或伤悲、或喜悦、或痛苦、或无奈的多样表情,表现得惟妙惟肖。还有牛头马面。

西壁朝拜图,以三圣殿前的一部分布局,殿台、树木为近景,午门、军帐为中景,山川、云树为远景,祭庙楼阁为两翼。大禹端坐中央,右首坐后稷,手执谷穗,左首坐伯益,三人头顶各有冠盖。台下一文官手执笏板面朝后稷,一武将面向伯益,均作禀报状。两边有文武百官、武士侍女,分持笏板、斧钺、壶浆、果盘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