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晋豫(二四):灵宝·函谷关

标签:
老子太初宫鸡鸣狗盗紫气东来玄宗改元杂谈 |
分类: 鄂豫齐鲁 |
函谷关景区位于灵宝市,从三门峡市区过来,有十来公里,都是大路好开。这里是成熟景区,古迹大约没有,有的都是怀念。从停车场到大门口倒是很近,大门口到里面,年纪大的就需要坐交通车,我们赶时间,也坐。开始阶段是老子文化园,高大金黄的老子塑像,就在下车处前方。

曾经去过河南鹿邑老子故里,这里是他云游四方的最后有记载的所在,大约周敬王三十五年(鲁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老子离开故土,准备出函谷关。函谷关关令尹喜见紫气东来,设法挽留他而不得,只好要求老子留下一部著作。老子著书出关,这篇著作就是后来传世的《道德经》。

一道墙,道德经全文。

塑像后面,是纪念老子著书的太初宫。

函谷关处于洛阳至西安故道中间的崤山至潼关段多在涧谷之中,深险如函,古称函谷。战国时秦孝公从魏国手中夺取崤函之地,在此设置函谷关。此关关城东西长7.5公里、古道仅容一车通行,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


曾经去过河南鹿邑老子故里,这里是他云游四方的最后有记载的所在,大约周敬王三十五年(鲁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老子离开故土,准备出函谷关。函谷关关令尹喜见紫气东来,设法挽留他而不得,只好要求老子留下一部著作。老子著书出关,这篇著作就是后来传世的《道德经》。

一道墙,道德经全文。

塑像后面,是纪念老子著书的太初宫。

函谷关处于洛阳至西安故道中间的崤山至潼关段多在涧谷之中,深险如函,古称函谷。战国时秦孝公从魏国手中夺取崤函之地,在此设置函谷关。此关关城东西长7.5公里、古道仅容一车通行,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

函谷关不仅是一处军事重地,而且是古代中原腹地与西北地区文化、经济交流的要点。围绕着这座重关名城流传着“紫气东来”、“鸡鸣狗盗”、“公孙白马”、“玄宗改元”等历史故事和传说。

朱雀门,修建不久的关区南门。

仿古,也算怀古。

这里面应该算是函谷关最有历史的地方了。

函谷关灵符遗址,相传开元末年(公元741年),一日早朝时,唐玄宗刚刚坐定,陈王府的参军田同秀上前启奏:“启禀陛下,微臣昨晚做了一个梦,梦见桃林县(今灵宝市)函谷关丹凤门上紫气萦绕,玄元皇帝(老子)飘然其中,臣正要上前叩拜,只听他老人家说:‘我藏灵符,在尹喜故宅。’说完就不见了,臣不解其意,奏请陛下圣裁。”玄宗听后大喜,立即派人到函谷关寻找灵符。果然不错,在函谷关原关令尹喜故宅西边挖出了一道“灵符”——一个桃木制成的木片,上面用朱砂写着“十十十木”四个字,众人皆不解其意,只好将“灵符”送往长安(今陕西西安),呈送玄宗御览。玄宗拿着“灵符”,左看右看,怎么都看不明白,众臣也看不出什么名堂。后来还是擅长趋炎附势的田同秀试探着说:“微臣的看法不知对否,不敢妄言。”“爱卿发现‘灵符’有功,但讲无妨。”“臣看这几个字合起来好象是古书中的‘桑’字。三个十字,外加一个木字,将木拆开则为一个十字,一个八字,合起来是四十八。”这样一说,群臣都有所悟。“四十八,四十八,玄元皇帝保佑吾皇四十八年盛世。”一位大臣竟然高兴的大叫起来。大家也都随声附和,说这是玄元皇帝显灵,送来“灵符”,可喜可贺。唐玄宗自然也非常高兴,认为这是老子对他的恩赐,于是就把年号由“开元”改为“天宝”。并将发现“灵符”的桃林县改为灵宝县。

太初宫门,有石狮站立。


朱雀门,修建不久的关区南门。

仿古,也算怀古。

这里面应该算是函谷关最有历史的地方了。

函谷关灵符遗址,相传开元末年(公元741年),一日早朝时,唐玄宗刚刚坐定,陈王府的参军田同秀上前启奏:“启禀陛下,微臣昨晚做了一个梦,梦见桃林县(今灵宝市)函谷关丹凤门上紫气萦绕,玄元皇帝(老子)飘然其中,臣正要上前叩拜,只听他老人家说:‘我藏灵符,在尹喜故宅。’说完就不见了,臣不解其意,奏请陛下圣裁。”玄宗听后大喜,立即派人到函谷关寻找灵符。果然不错,在函谷关原关令尹喜故宅西边挖出了一道“灵符”——一个桃木制成的木片,上面用朱砂写着“十十十木”四个字,众人皆不解其意,只好将“灵符”送往长安(今陕西西安),呈送玄宗御览。玄宗拿着“灵符”,左看右看,怎么都看不明白,众臣也看不出什么名堂。后来还是擅长趋炎附势的田同秀试探着说:“微臣的看法不知对否,不敢妄言。”“爱卿发现‘灵符’有功,但讲无妨。”“臣看这几个字合起来好象是古书中的‘桑’字。三个十字,外加一个木字,将木拆开则为一个十字,一个八字,合起来是四十八。”这样一说,群臣都有所悟。“四十八,四十八,玄元皇帝保佑吾皇四十八年盛世。”一位大臣竟然高兴的大叫起来。大家也都随声附和,说这是玄元皇帝显灵,送来“灵符”,可喜可贺。唐玄宗自然也非常高兴,认为这是老子对他的恩赐,于是就把年号由“开元”改为“天宝”。并将发现“灵符”的桃林县改为灵宝县。

太初宫门,有石狮站立。

太初宫建筑群单座都不大。前两配殿,分别为三清殿、三皇殿。三清即:道德天尊,元始天尊,灵宝天尊。三皇即:天皇伏羲,地皇神农,人皇轩辕。
太初宫殿门口有两通石碑,分别为元大德四年(1300年)和清顺治十年(1653年)翻修此殿时留下的,上面都记载着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的故事。

石碑下的赑屃造型感觉很憨。

函谷关最高处鸡鸣台,就在这边,那是“鸡鸣狗盗”的发生处。


太初宫,它是函谷关现存的最古老的建筑,始建于西周,历经唐元明清各代翻修,现存建筑为元代的风格。门前的两句对联是:上联:太初明道德万丈显光芒遍绕兴社稷,下联:圣宫沐天尊大同崇朗耀巍峨乐修真。里面是老子著书塑像,左右站着关令尹喜和书童徐甲。


石碑下的赑屃造型感觉很憨。

函谷关最高处鸡鸣台,就在这边,那是“鸡鸣狗盗”的发生处。

全新的现代建筑,神像、供桌都是崭新。
函谷关地势险峻,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函谷关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间曾有16次大战役在这里发生,不少战役可以说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周慎靓王三年(前318年),楚怀王协同六国伐秦,秦国依傍着函谷天险,使六国军队“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秦始皇六年(前211年),楚、赵、卫等五国军队犯秦,在函谷关大败而归。楚汉相争时,刘邦也曾据守函谷关抵御项羽。“安史之乱”的唐军与叛军在此进行过“桃林大战”。


函谷关古道,据说还有残留7.5公里,我们没时间去走走。



函谷关古道,据说还有残留7.5公里,我们没时间去走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