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东海边的蚬子
东海边的蚬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5,992
  • 关注人气:1,2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之晋豫(一一):济源·王屋山·下

(2020-01-16 06:37:25)
标签:

总仙宫

无极玄穹门

月华峰

舍身崖

天坛神路

杂谈

分类: 鄂豫齐鲁
继续王屋山风景区的游览。登顶过程中,回望来时路。东极宫、钟楼都在脚下了。
秋之晋豫(一一):济源·王屋山·下


总仙宫的东侧下级建有无生殿、十大名医殿;再下级为祖师殿、火神殿、东极宫、火极宫、八仙台、白衣殿等。这些建筑依山就势,意境深远。现在看到的都是新建的,原建筑无存。
秋之晋豫(一一):济源·王屋山·下


无极玄穹门,俗称南天门,万历二十年(1592年)增建,这里天坛顶唯一留存的古代建筑。门口有1715米的极顶碑。
秋之晋豫(一一):济源·王屋山·下


山脚,就是我们进山的路。等下我们就从这里下去。
秋之晋豫(一一):济源·王屋山·下


还是仔细看看南天门,是洛阳万安王赐建。南天门为中门和东西翼门组成的三座券门,中间最为高大。墙身镶嵌不少明清两代题刻,大约也是到此一游之类。现在用玻璃框住,免得手痒。
秋之晋豫(一一):济源·王屋山·下


南天门的背面。顶部开始长草了。
秋之晋豫(一一):济源·王屋山·下


总仙宫古称琼林台,唐代,天坛顶建有三清殿、东西廊庑、轩辕庙及四角亭、换衣亭等,以三清为主要尊神。历代均有修葺或增建。元初改称“总仙宫”,由丘处机的弟子李志常题写宫名。明正德三年(1508年)增建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看到这么新,顿时不想登上去了。
秋之晋豫(一一):济源·王屋山·下


西面,是月华峰。
秋之晋豫(一一):济源·王屋山·下


实际上,这里有路可以通向灵山王母洞,好像有三四公里,需要走一个半小时。
秋之晋豫(一一):济源·王屋山·下


总仙宫四周,都是新石雕。
秋之晋豫(一一):济源·王屋山·下


回廊,有神仙图。
秋之晋豫(一一):济源·王屋山·下


转了半圈,下了极顶,过老子祠,来到舍身崖,定心石位于老子祠东北,与舍身崖相对,为一突出的巨石,阔尺许,长丈余,悬空而立,下临深渊,古时凡登山朝拜者,立此石上,以验其诚。相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说:“人心安定,方立此石”,故又名“定心石”。
秋之晋豫(一一):济源·王屋山·下


现在舍身崖有了围栏,还是有人以身试险,我不得不拦着。风光虽美,安全第一。
秋之晋豫(一一):济源·王屋山·下


不同的角度再拍舍身崖。
秋之晋豫(一一):济源·王屋山·下


秋之晋豫(一一):济源·王屋山·下


东面的日精峰,这个角度看,又不一样了。
秋之晋豫(一一):济源·王屋山·下


西面的月华峰,好像有路可以过去,我们时间有限,只能远观。
秋之晋豫(一一):济源·王屋山·下


天坛顶下的悬崖,路标提醒我们要注意落石,快速通过。
秋之晋豫(一一):济源·王屋山·下


崖下,有太乙池,看那一汪小水,不成规模,用手机拍一张,据说济水的源头就是它,我当是古代传说。
秋之晋豫(一一):济源·王屋山·下



秋之晋豫(一一):济源·王屋山·下


月华峰,现在景区不给去。
秋之晋豫(一一):济源·王屋山·下


崖边巨大的石块塌落,这要是地震,跑都来不及。
秋之晋豫(一一):济源·王屋山·下


秋之晋豫(一一):济源·王屋山·下


秋之晋豫(一一):济源·王屋山·下


经过不大起眼的“女娲补天石”,面前江山如画。
秋之晋豫(一一):济源·王屋山·下


我们的队伍,步调不大一致,嘿嘿。告别最高峰,开始了下山的路,边上有风伯雨师殿。
秋之晋豫(一一):济源·王屋山·下


好天气的九月份,也是走了一身汗。好在还有一条林荫路,
秋之晋豫(一一):济源·王屋山·下


玄坛殿、灵官殿,也是太新,没进去参观。
秋之晋豫(一一):济源·王屋山·下


一路下行,有近4000米的山路。
秋之晋豫(一一):济源·王屋山·下


山顶越来越远。。。
秋之晋豫(一一):济源·王屋山·下


又过了一条山脊。
秋之晋豫(一一):济源·王屋山·下


中州第一山。刻在这里,好像不够大气。
秋之晋豫(一一):济源·王屋山·下


天坛神路,我们算是走下来了。入口就在下方。
秋之晋豫(一一):济源·王屋山·下


从“女娲补天石”开始,走到天路入口处,有两个小时时间,路上少有歇息。两位伙伴还不见踪影。
秋之晋豫(一一):济源·王屋山·下


孙思邈药堂。
秋之晋豫(一一):济源·王屋山·下


太阳夕照了,我们经过千年银杏树(又名白果树、公孙树),据说八人才能合抱,当地有"七楼八拐棍"之称。它占地亩余,是中国五大银杏树之一。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为我国现存最大的银杏树,是神奇的不老不死之树。
秋之晋豫(一一):济源·王屋山·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