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之晋豫(一〇):济源·王屋山·上

(2020-01-15 06:39:31)
标签:

天下第一洞天

日精峰

五斗山

王母洞

明月台

杂谈

分类: 鄂豫齐鲁
从小就知道王屋山,那是背诵的老三篇中著名的《愚公移山》。风景区位于济源市西,东依太行,西接中条,北连太岳,南临黄河,是中国九大古代名山之一,也是道教十大洞天之首,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我们参观济渎庙后,就来到这里,入住边上的农家乐,安排停当就上山。大门口有售票处。
秋之晋豫(一〇):济源·王屋山·上


愚公移山,改造中国。这著名的论断,近百年的经历,已经得到验证。
秋之晋豫(一〇):济源·王屋山·上


趁着等景区交通车的间隙,探探这里的愚公村,还真有。
秋之晋豫(一〇):济源·王屋山·上
 

愚公村是王屋山风景区组成部分,愚公故居、阳台宫、景区入口服务中心等重要景点和建筑都位于愚公村境内,主要收入来源是林果、旅游服务业。
秋之晋豫(一〇):济源·王屋山·上


愚公挖山的故事来自《列子·汤问》。这个传说包含着“有志者事竟成”、人定胜天的思想。古今文学家、艺术家、政治家都曾经运用这个传说。当然,当代最著名的就是毛主席的《愚公移山》。秋之晋豫(一〇):济源·王屋山·上


从愚公村到王屋山主峰天坛山,尚有4公里的山路。景交车进山还得换车,才到索道下站。
秋之晋豫(一〇):济源·王屋山·上


路过紫微宫,王屋山三大道教宫观之一,创建于唐代圣历二年(699),后历代均有修葺,清末以后渐被废圮。今宫之遗址上尚存宋、元、明、清时石碑三十余通。
秋之晋豫(一〇):济源·王屋山·上


王屋山国家地质公园,是一座以裂谷构造,地质工程景观为主,以典型地质剖面、古生物化石景观、地质地貌景观为辅,以生态和人文相互辉映为特色的综合型地质公园。由天坛山、黑龙峡、三峡和西滩四大景区组成。
秋之晋豫(一〇):济源·王屋山·上


走进来,就看到最高峰天坛山了。相传轩辕黄帝在此设坛祭天,老子在此炼丹。
秋之晋豫(一〇):济源·王屋山·上


天坛山历代高道名士云集,号称“天下第一洞天”。道教第一代宗师陶弘景《真诰》云:“天坛山,下生泡济之水,中有不老草,人得服者长生耳。”全国道教首座司马承祯隐居在此修仙炼丹,自号“天台白云子”。
秋之晋豫(一〇):济源·王屋山·上


天坛神路,这是登山入口。在架设索道以前,沿着这条天坛神路走上去是到达主峰天坛的唯一方式。回撤我打算从山上下来走这条路。
秋之晋豫(一〇):济源·王屋山·上


坐缆车,很快就到了山上。全景玻璃窗,可惜在里面就是拍照效果还是不好。
秋之晋豫(一〇):济源·王屋山·上


下了缆车,是日精峰,离山顶还有距离。旧有玉皇殿、虚皇观、轩辕庙、真君祠等建筑,殿堂辉煌。现在看到的应该是新修的。
秋之晋豫(一〇):济源·王屋山·上


北面,远处就是山西阳城的五斗山。近处是灵山,山腰的部分并排的三个洞是王母洞。
秋之晋豫(一〇):济源·王屋山·上


灵山,也是王屋山风景区的一部分,现在还没正式开放。
秋之晋豫(一〇):济源·王屋山·上


灵山天路。
秋之晋豫(一〇):济源·王屋山·上


天坛顶,一峰突起,群峰伏拜,大有王者之风。自古以来,被道家尊为“道境极地”,称其为“五岳四渎,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神仙朝会之所”。
秋之晋豫(一〇):济源·王屋山·上


秋之晋豫(一〇):济源·王屋山·上


山脊上,金龟望日。
秋之晋豫(一〇):济源·王屋山·上


要上到天坛峰,需要下行再上行。
秋之晋豫(一〇):济源·王屋山·上


秋之晋豫(一〇):济源·王屋山·上


天坛峰的悬崖,过去就是舍身崖。
秋之晋豫(一〇):济源·王屋山·上


俺来了,清风亭这里留个影。
秋之晋豫(一〇):济源·王屋山·上


需要来回坐索道的,就得从这里上下。
秋之晋豫(一〇):济源·王屋山·上


秋之晋豫(一〇):济源·王屋山·上


缆车上来了,这里的路就不多了。
秋之晋豫(一〇):济源·王屋山·上


这样观日精峰,峰顶我们没上,就拐到这边了。
秋之晋豫(一〇):济源·王屋山·上


灵山,五斗山,要去的话,需要另一天或者两天的安排。
秋之晋豫(一〇):济源·王屋山·上


上到平台,周边有东极宫、钟楼,还有仙人洞之类的小景点,我上去敲了钟,宣告我来了。
秋之晋豫(一〇):济源·王屋山·上


游人在这里休息一下,真是好场所。
秋之晋豫(一〇):济源·王屋山·上


明月台,层层叠叠而成。坐在上面,大约是明月清风。
秋之晋豫(一〇):济源·王屋山·上


最后的陡坡,就在于坚持一下的冲刺。

秋之晋豫(一〇):济源·王屋山·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