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之夏(五五):平阴·洪范池·书院泉

标签:
洪范浮金龙祠东流泉书院村天池山杂谈 |
分类: 鄂豫齐鲁 |
中午时分来到平阴的洪范池镇,来这里的目标是洪范池和书院池。平阴算是济南的远郊,济南新七十二名泉有四处聚集在此地,属于洪范池泉群。在众多的大小泉水中,最为著名的有洪范池、东流泉、扈泉、日月泉、丁泉、白雁泉、拔箭泉、长沟泉、狼泉,历史上称为“洪范九泉”。镇区的新泉桥,应该是当地为发展旅游而立。

这里的河水,上篇说过,经过原东阿古城汇入黄河。桥上的双龙和小狮子,都是现代作品。

洪范池景区大门。在洪范池泉群中,它最为著名。池名源于《尚书·洪范》,取其洪水就范之意。


出水口有龙池二字,为清代贡生秦维翰书丹。还有一些残碑。边上还有新立不久的碑:济南七十二名泉-洪范池。


这里的河水,上篇说过,经过原东阿古城汇入黄河。桥上的双龙和小狮子,都是现代作品。

洪范池景区大门。在洪范池泉群中,它最为著名。池名源于《尚书·洪范》,取其洪水就范之意。

迎面就是洪范池。池呈方形,以石砌岸,池周筑以护身石栏,由栏板和立柱扣结而成。柱头立雕石狮、盖钮等饰物,栏板浮雕花卉。据清道光十八年《重修洪范池碑记》载:金完颜时,龙池呈正方形,四周石砌。

出水口有龙池二字,为清代贡生秦维翰书丹。还有一些残碑。边上还有新立不久的碑:济南七十二名泉-洪范池。

上台阶观池水。 洪范池奇特之处有二。其一是“洪范浮金”,为古东阿八大景之一。游人掷硬币于池中,上涌的泉水使硬币飘摇旋转而不沉下,日照其上,金光闪闪,呈现出浮光耀金之奇观。其二是旱涝如一,水位不受旱涝的影响,始终如此;池水是恒温,长年17,所以冬温夏凉。



古柏的另一侧是姜女池,据说当地人认为孟姜女是这里的。

龙祠前的石碑。

龙祠内,有龙王,还有盘在柱子上的龙们。

洪范池,有古韵,是一景。

后院,应该是近年开辟的景区。就当着公园走一圈。借月楼前的喷泉,楼台亭阁新景观。



扩大的面积还不小,还有观音洞。




池北虹桥卧波,桥北为“龙祠”,
金末尚书右丞、行山东省事、东平路兵马都总管侯挚创建。龙祠又名龙神祠。龙祠坐北朝南,硬山起脊,棕红柱,小青瓦,卷棚式抱厦,饰以吻兽。

龙祠的一侧是文昌阁,相邻是书院门,泉水绕匝池一周,流出小院进入东面的书院,里面有日月泉。

古柏的另一侧是姜女池,据说当地人认为孟姜女是这里的。

龙祠前的石碑。

龙祠内,有龙王,还有盘在柱子上的龙们。

洪范池,有古韵,是一景。

后院,应该是近年开辟的景区。就当着公园走一圈。借月楼前的喷泉,楼台亭阁新景观。



扩大的面积还不小,还有观音洞。



离开洪范池,前往下一站书院泉,门口的设施好像是农家乐,看到有人在池边钓鱼。

这么大的池水是泉?疑惑间,顺着水边的步道往前走。

走着,好像是田野边的水渠。

来到这里,不像是景区,更应该是乡村呀。

看到书院古村的标志,和东流泉的路标,还要继续前进。书院村,因明代中丞刘隅曾临泉建书院,故村名为书院。还是很有历史的哟。

这里,算是走入村中的水渠边。

个人觉得,这样的地方应该免费。据说村里办了不少的民居,可以入住。

走到这里,终于看到前方有游客了。果然有泉水,但好像水面入镜。


这么大的池水是泉?疑惑间,顺着水边的步道往前走。

走着,好像是田野边的水渠。

来到这里,不像是景区,更应该是乡村呀。

看到书院古村的标志,和东流泉的路标,还要继续前进。书院村,因明代中丞刘隅曾临泉建书院,故村名为书院。还是很有历史的哟。

这里,算是走入村中的水渠边。

个人觉得,这样的地方应该免费。据说村里办了不少的民居,可以入住。

走到这里,终于看到前方有游客了。果然有泉水,但好像水面入镜。

泉水从池南壁的石砌龙口中跌落至一方形小池,再流入半圆水池,随之沿小溪盘村绕户,穿林润木,汇入书院村西的汇泉湖中。当地居民不凿井,不设水缸,泉水日夜奔流,饮之延年。“曲水流觞,以娱佳宾”,使书院村民引以为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