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夏日苏南:苏州昆曲博物馆(全晋会馆)

(2019-09-12 06:35:59)
标签:

魏良辅

古典戏台

吴歈萃雅

满庭芳华

鸳鸯厅

杂谈

分类: 江苏上海
苏州昆曲博物馆的前身,是全晋会馆。来这里本来是参观会馆的,1983年初第一次来苏州,这里还未修复。1986年10月,全晋会馆作为苏州戏曲博物馆馆舍正式对外开放,2003年11月,升格为中国昆曲博物馆。会馆门厅,宏伟轩敞。屋檐为单檐歇山顶,塑高规格的龙吻脊,中间额“国泰民安”四字。门前围以铁栏杆,一对石狮左右侍立。
夏日苏南:苏州昆曲博物馆(全晋会馆)


走过全国各地不少地方山陕会馆,好像就苏州这里叫全晋会馆,山西人自己建,陕西人不参合了。六扇黑漆大门,平时只开明间的中门。中门两侧安置两座圆形青石质抱鼓石。石上深浮雕传统的“三狮戏绣球”图案,栩栩如生。
夏日苏南:苏州昆曲博物馆(全晋会馆)


两侧水磨砖贴面八字型照墙(蝴蝶墙)上,雕刻团龙图案,环以缠枝纹,左右相映成趣。墙基承青石须弥座,雕刻“鹤鹿同春”、“狮子滚绣球”图案。
夏日苏南:苏州昆曲博物馆(全晋会馆)


东墙瓦脊上,塑有“刘海戏金蟾”,讨“步步钓金钱”口彩。西墙瓦脊上,塑“和合二仙”,取“和气生财”之意。墙檐抛枋上的四幅砖雕戏文故事分别为:《盗仙草》、《西厢记》、《西天取经》、《千里走单骑》。前二折戏,取“情”“义”,表明了会馆经商的宗旨。
夏日苏南:苏州昆曲博物馆(全晋会馆)


六扇大门将门厅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为“海棠轩”,轩廊桁椽呈花瓣状;后为“鹤颈轩”,轩廊桁椽呈弓弧形。南北轩廊顶端的八朵彩色斗拱,雕刻“凤穿牡丹”,气势不凡,显示出华丽和富贵。
夏日苏南:苏州昆曲博物馆(全晋会馆)


海棠轩廊枋上饰以双排木雕金色蝙蝠,枋下饰以朱红金线纹垫拱板,连接三幅宫式万字挂落,中央镶嵌三盆万年青。
夏日苏南:苏州昆曲博物馆(全晋会馆)


走进大门,正见“昆曲之祖”魏良辅乌木雕像与其著作《南词引正》。魏良辅,嘉靖年间杰出的戏曲音乐家和革新家,对昆山腔的艺术发展晚年号尚泉、上泉,又号玉峰,新建(今江西南昌)人。嘉靖五年进士,后,历官工部、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广西按察司副使;后,任山东左布政使;再后,至当时南戏北曲十分活跃的太仓。他结合了南曲和北曲的精华,将原先“率平直无意致”昆山腔,改良为了一种格律严谨,形式完备,声腔音乐婉转悦耳柔媚悠长的演唱艺术,人称“昆山腔”、“水磨腔”、“水磨调”。他还将原来南曲伴奏以箫、管为主要乐器,改革为以笛为主,管、苼、琴、弦子等乐器为辅的伴奏形式,让昆山腔的呈现更加绚丽,在诸声腔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正音雅乐”的地位。
夏日苏南:苏州昆曲博物馆(全晋会馆)


魏良辅雕像两侧是八位剧作家画像:沈璟、汤显祖、徐渭、梁辰鱼。
夏日苏南:苏州昆曲博物馆(全晋会馆)


洪昇、孔尚任、李渔和李玉。
夏日苏南:苏州昆曲博物馆(全晋会馆)


进入西庑廊一楼,看到的是昆曲的起源
夏日苏南:苏州昆曲博物馆(全晋会馆)


江浙一带民间古建筑中的各种戏文木雕、石刻。
夏日苏南:苏州昆曲博物馆(全晋会馆)


夏日苏南:苏州昆曲博物馆(全晋会馆)


进入东庑廊一楼,看到的是昆曲近代历史的晚清民国展区、
夏日苏南:苏州昆曲博物馆(全晋会馆)


古典戏台是整个全晋会馆的精华所在。戏台坐南朝北,戏楼分为两层,低层为仪门及两廊,楼层由北伸出式戏台、横列五开间的后台和左右各纵联五间的厢楼组合而成。戏台为歇山筒瓦顶,双戗飞翘。额枋雕饰龙凤及戏文图案,正面悬垂木雕花篮、狮子各一对。
夏日苏南:苏州昆曲博物馆(全晋会馆)


坐北朝南的戏台两层,底层为仪门和东西两侧庑廊。楼层由“伸出式”的戏台、横列五开间的后台,以及左右各纵联五间的厢楼组合而成,整个布局,平面呈“凹”字形。两厢用竹廉隔成开放式包厢,观众与游客既在此观看昆曲表演,亦可休闲品茶。
夏日苏南:苏州昆曲博物馆(全晋会馆)


歇山式的台顶,覆盖黑色筒瓦,龙吻脊,飞檐翘角。檐口额枋饰浮雕,上有双凤对翔、二龙戏珠。金狮倒垂台柱,蝙蝠静伏裙壁;牡丹怒放,彩凤翩飞。拾级登台,可见台顶红底镶黑的鸡笼形藻井。该戏台是苏州现存古典戏台中最为精美的一座,深得建筑大师贝聿铭的赞誉。
夏日苏南:苏州昆曲博物馆(全晋会馆)


与戏台南北相望的,是大殿。会馆的大殿原为关公殿,筒瓦悬山顶,面阔五间。1976年,使用单位不慎失火,关公殿被烧毁。
夏日苏南:苏州昆曲博物馆(全晋会馆)


现存大殿,系1986年从苏州城北的谢衙前巷内残存的灵鹫寺,迁移原汁原味的梁架构件而重建。轩敞高爽的大殿,为单檐歇山顶,龙吻脊,中间塑团龙造型。殿前的花岗岩石板露台,高出地面约1米。露台正对戏台,也是观戏的合适场地。


夏日苏南:苏州昆曲博物馆(全晋会馆)


院子中的休息陶瓷桌椅,现在不是为了看戏,而是为了走累了有地方坐坐。
夏日苏南:苏州昆曲博物馆(全晋会馆)


大殿已辟为小型昆曲戏厅兼陈列室,题额“吴歈萃雅”。
夏日苏南:苏州昆曲博物馆(全晋会馆)


该戏厅是昆博昆曲展演的主要场所,观众席复原明式厅堂陈列、明式家具、匾额、对联、铺上红氍毹,组成明代厅堂红氍毹演出形式。
夏日苏南:苏州昆曲博物馆(全晋会馆)


在室内戏台两侧,陈列展出昆曲服饰(包括服装、盔帽、髯口、面具、脸谱及各种道具),该室内戏厅充满强烈的舞台演出氛围。
夏日苏南:苏州昆曲博物馆(全晋会馆)


夏日苏南:苏州昆曲博物馆(全晋会馆)


满庭芳华陈列厅,此陈列厅以史为纵,以人物、作品、事件为横,充分展示昆曲发展史。博物馆的馆藏珍宝,清末民初堂名“宝和堂”的紫檀木堂名担亦陈列于此,一些老堂名经常在此表演,使其成为名符其实的活化石的演出。旧时苏州大户人家若有婚庆做寿等喜事,时常请堂名班子到家里来唱堂会,班主便将堂名唱台拆卸后用箱子挑到主人家,再将它安装在主人的客厅里,因此称为堂名担。
夏日苏南:苏州昆曲博物馆(全晋会馆)


宝和堂堂名担采用紫檀木、黄杨木镂雕制成,白玉栏杆,双层飞檐,缀镶象牙珊瑚宝石。顶端三面出挑莲茎形铜梗,悬挂玻璃莲花彩灯。这座“宝和堂”堂名灯担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可谓价值连城,现为国家二级文物。
夏日苏南:苏州昆曲博物馆(全晋会馆)


著名的“九如巷张家四姐妹”,在张家十兄妹中,上面四个都是女儿,下面六个都是儿子。张元和、张允和、张充和、张寰和等及其家属先后6次向该馆捐赠昆曲珍贵史料。这是张元和旧藏,绣彩衣。
夏日苏南:苏州昆曲博物馆(全晋会馆)


张元和旧藏,蓝袄。张元和(1907.11.26-2003.9.27)女,著名昆曲度曲家(专工清唱的昆曲专家)。
夏日苏南:苏州昆曲博物馆(全晋会馆)



夏日苏南:苏州昆曲博物馆(全晋会馆)


这里,照样是园林建筑。肚子饿了,只能赶时间看看。
夏日苏南:苏州昆曲博物馆(全晋会馆)


夏日苏南:苏州昆曲博物馆(全晋会馆)




夏日苏南:苏州昆曲博物馆(全晋会馆)


夏日苏南:苏州昆曲博物馆(全晋会馆)


夏日苏南:苏州昆曲博物馆(全晋会馆)


昆博里还有一个作品作家厅,它布置成明代书房的形式,主要展示了馆藏的珍贵脚本,通过脚本剧本介绍昆曲史著名的作家。此外,博物馆内还珍藏有《四音释义》;《改良全图缀白裘全传》;《殿本影印钦定曲谱》等大量昆曲著作。
夏日苏南:苏州昆曲博物馆(全晋会馆)


夏日苏南:苏州昆曲博物馆(全晋会馆)


再往前,有一座幽雅的庭院,铺地为人字形小青砖。院内种植金桂、银桂、芭蕉等花木,点缀湖石小品。
夏日苏南:苏州昆曲博物馆(全晋会馆)


鸳鸯厅。厅内分隔为前后风格不同、面积不等的两部分。前厅的梁架为圆作梁,后厅的梁架为扁作梁。梁架上雕刻的图案也各不相同。馆内布置一堂红木家具,古色古香。精美的落地屏上,雕刻“梅兰竹菊”四雅。马得是现代著名的国画家,以擅长昆曲戏文画著称。栩栩如生的昆曲戏文故事,表现形式有单幅的国画,也有集锦的连环画,令人大开眼界。
夏日苏南:苏州昆曲博物馆(全晋会馆)


路过评弹博物馆,时间关系,来不及看了。

夏日苏南:苏州昆曲博物馆(全晋会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