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苏南:苏州网师园·池南及其他

标签:
蹈和馆小山丛桂轩濯缨水阁引静桥甲辰巷砖塔杂谈 |
分类: 江苏上海 |
网师园,是苏州典型的府宅园林。全园布局紧凑,建筑精巧,空间尺度比例协调,以精致的造园布局,深蕴的文化内涵,典雅的园林气息,成为江南中小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因五峰书屋和集虚斋等楼房体量较大,玲珑剔透的竹外一枝轩和射鸭廊与楼房形成一组高低参差、错落有致的组群,这一轩一廊大小高低,构成中景增加了景物的层次。

东吴大学旧址位于现在的苏州大学本部校区内,想入内参观被保安阻拦,只好沿着西面的小河继续往前走。

望星桥。

小弄堂里七拐八拐,找到这座甲辰巷砖塔, 有个铁栏杆围着,拍照比较受限。

不大的塔身,八面有四面辟壸门,另四面隐出直棂窗,门窗逐层相闪错位。塔内各层有砖楼面,方室逐层转换45度。构造以腰檐架平座,腰檐以菱角牙子、板檐砖叠涩挑出,檐及翼角平缓。八角施华拱三缝转角斗拱,设扶壁拱。

因为是全国文保,所以特地来拜访。当地也专门给它一个空间,以利保护。

相机施展不开,把手机伸进栏杆去,再拍个底部。塔基用青石铺底,八皮砖直接砌于青石之上,构造比较规范、简洁。

出了甲辰巷,来到干将东路,相门广场正在大兴土木。而市区道路也有太湖石装饰,尽显苏州园林风格。
庭院牡丹芍药圃,太湖石无处不在。

蹈和馆南面是园主平时操琴的琴室,有匾额,墙上砖刻“铁琴”,是一座别致小院。

庭前堆湖石假山配以竹丛,枣树与古桩石榴盆景。树龄200年的枣树高出墙头,古桩石榴大盆景放在青砖盆中,底周围刻“寿”字花纹,石榴古桩已有350岁。红枣寓意早得贵子,石榴寓意多子多福。

琴室,这是又是一处封闭式庭院,幽深清静,是抚琴听曲的理想之处。

小山丛桂轩,这轩对小山,上植丛桂,秋时浓香四溢,香藏不散,故而此轩曾名道古轩,旧时为园主花厅,供生活起居兼会客之用。

小山丛桂轩的西南,就是蹈和馆,它的透窗很有感觉。



蹈和馆南面是园主平时操琴的琴室,有匾额,墙上砖刻“铁琴”,是一座别致小院。

庭前堆湖石假山配以竹丛,枣树与古桩石榴盆景。树龄200年的枣树高出墙头,古桩石榴大盆景放在青砖盆中,底周围刻“寿”字花纹,石榴古桩已有350岁。红枣寓意早得贵子,石榴寓意多子多福。

琴室,这是又是一处封闭式庭院,幽深清静,是抚琴听曲的理想之处。

小山丛桂轩,这轩对小山,上植丛桂,秋时浓香四溢,香藏不散,故而此轩曾名道古轩,旧时为园主花厅,供生活起居兼会客之用。

小山丛桂轩的西南,就是蹈和馆,它的透窗很有感觉。


室内雅致、幽静,原为园主宴客场所。

濯缨水阁旁的云冈。


站在云冈上观看网师园的北部水景


濯缨水阁内有两副对联,其一为郑板桥书写:“禹寸陶分,曾三颜四”八个字,引自典故,耐人寻味。

小山丛桂轩是园中主要建筑,作四面厅式,单檐歇山卷棚顶,造型轻巧,舒展飘逸,南面步柱安连续长官,北墙一扇正方形大窗,冰纹窗格中间为圆形大窗景,东西两面平墙以上均装玻璃,四周门窗开朗,并绕以回廊,既可以在轩内居坐安息,观赏周围景色,又能沿廊游览。

该轩一个格窗就是一幅画,通过厅内窗格,环顾四周无数景物画面,真是“四面有山皆入画,一年无日不看花”,人在画中游,山水扑进厅轩,人如在山水中生活。轩北面正中是一扇正方形大窗,窗在云岗下,使人有深山幽谷之感,窗中间为圆形大窗景,窗外重峦迭嶂,乔木丛生,真象一幅天然图画。


濯缨水阁旁的云冈。


站在云冈上观看网师园的北部水景


濯缨水阁内有两副对联,其一为郑板桥书写:“禹寸陶分,曾三颜四”八个字,引自典故,耐人寻味。

小山丛桂轩是园中主要建筑,作四面厅式,单檐歇山卷棚顶,造型轻巧,舒展飘逸,南面步柱安连续长官,北墙一扇正方形大窗,冰纹窗格中间为圆形大窗景,东西两面平墙以上均装玻璃,四周门窗开朗,并绕以回廊,既可以在轩内居坐安息,观赏周围景色,又能沿廊游览。

该轩一个格窗就是一幅画,通过厅内窗格,环顾四周无数景物画面,真是“四面有山皆入画,一年无日不看花”,人在画中游,山水扑进厅轩,人如在山水中生活。轩北面正中是一扇正方形大窗,窗在云岗下,使人有深山幽谷之感,窗中间为圆形大窗景,窗外重峦迭嶂,乔木丛生,真象一幅天然图画。

从云岗向东走便来到了引静桥。这是苏州最小据说也是全国最小的石拱桥,名引静桥。游人过桥三步便成,所以又叫三步桥。用花岩石砌筑,两侧配有石栏,东西各5个台阶,桥面中心有牡丹图案,架于池东南水涧之上,下设东台阶,是一个一平方米大小的篆体“寿”字,寓意走过小桥,健康长寿。
一座不大的网师园,拉拉杂杂写了两篇半。还有留一些篇幅走的其他。去东吴大学路过的牌坊,孤零零地站在民居前。

东吴大学旧址位于现在的苏州大学本部校区内,想入内参观被保安阻拦,只好沿着西面的小河继续往前走。

望星桥。

小弄堂里七拐八拐,找到这座甲辰巷砖塔, 有个铁栏杆围着,拍照比较受限。

不大的塔身,八面有四面辟壸门,另四面隐出直棂窗,门窗逐层相闪错位。塔内各层有砖楼面,方室逐层转换45度。构造以腰檐架平座,腰檐以菱角牙子、板檐砖叠涩挑出,檐及翼角平缓。八角施华拱三缝转角斗拱,设扶壁拱。

因为是全国文保,所以特地来拜访。当地也专门给它一个空间,以利保护。

相机施展不开,把手机伸进栏杆去,再拍个底部。塔基用青石铺底,八皮砖直接砌于青石之上,构造比较规范、简洁。

出了甲辰巷,来到干将东路,相门广场正在大兴土木。而市区道路也有太湖石装饰,尽显苏州园林风格。

走走平江路,这里网红地,总是游客云集。桃花坞前的小桥。
前一篇:夏日苏南:苏州网师园·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