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苏南:苏州罗汉院双塔

标签:
古代石刻艺术兄弟塔七狸山塘罗汉坐像柱础杂谈 |
分类: 江苏上海 |
苏州罗汉院双塔在定慧寺巷,参观东吴大学旧址未果,就让思泉师在这里等我,对他而言,苏州太熟悉了,没必要陪我一直在走路。到这里已经十二点半了,就先在附近找家有特色的苏州面馆品尝“宽汤,硬面,重浇头”的当地面条再来。天空昏暗,不时落雨。

前檐六柱及础为圆形,通体浮雕牡丹、夏莲、秋葵等缠枝花卉婴戏纹饰,构图典雅,线条流丽,堪称宋代建筑石雕艺术精品。


双塔形制模仿木塔,二层以上施平座、腰檐,腰檐微翘,翼角轻举,逐层收缩,顶端为锥形刹轮。约占塔高1/4,整体造型玲珑秀丽,旧时喻之为两支笔。是目前已知的最早大型铁塔刹。内外斗拱全部为木结构。

院中的一对石羊好像在跪拜双塔。



双塔各层外壁表面隐出转角倚柱、阑额、斗拱,均仿木结构式样。平座亦以叠涩砖及砖砌栌斗、替木构成。底层原有副阶周匝,现在仅存角梁和砖石台基。

塔壁每层四面辟壶门,另四面隐出直棂窗。进壶门经过道导入方型塔室,内无塔心柱。方室逐层错闪45度,各层门窗方位也随之上下相闪,只是现在无法登塔参观。

走廊上的石雕,玻璃罩着,反光麻烦。

双塔的大门,有刘海粟的题匾。作为全国文保单位,进门需要购票,价格合理。
两廊的墓葬石刻展,无法一一看过。重要的有南宋绍熙元年(1190年)《吴郡寿宁万岁禅院之记》、绍定二年(1229年)《平江府双塔寿宁万岁禅院归田之记》、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重修双塔记》和《重修双塔寺殿记》、隆庆五年(1571年)《重修双塔禅寺殿记》,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重修双塔寺大雄殿记》

正面进去,就可以看到正殿遗址。唐咸通二年(811年)始建般若院,吴越时改称罗汉院。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王文罕三兄弟建双塔。清咸丰十年(1860年)庚申之劫中罗汉院正殿毁于战火,仅存遗址。


正面进去,就可以看到正殿遗址。唐咸通二年(811年)始建般若院,吴越时改称罗汉院。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王文罕三兄弟建双塔。清咸丰十年(1860年)庚申之劫中罗汉院正殿毁于战火,仅存遗址。

根据柱础排列位置可知,正殿面阔与进深皆为三间,东、西、北三面绕匝副阶,属正方形平面,明间有露台向南伸展。若根据宋《营造法式》复原,此殿应为单檐歇山式。

现存四周石制檐柱16根,大多完好,高约4米,上端有安木枋榫头的卯槽。造型有雕花圆柱、瓜棱柱、八角柱三种。石柱础30个皆为覆盆式,檐柱础的盆嘴形均与柱形相配。

现存四周石制檐柱16根,大多完好,高约4米,上端有安木枋榫头的卯槽。造型有雕花圆柱、瓜棱柱、八角柱三种。石柱础30个皆为覆盆式,檐柱础的盆嘴形均与柱形相配。

前檐六柱及础为圆形,通体浮雕牡丹、夏莲、秋葵等缠枝花卉婴戏纹饰,构图典雅,线条流丽,堪称宋代建筑石雕艺术精品。

苏州双塔是东西比肩而立的两座七层八角楼阁砖塔,形式、结构、体量相同,一座叫舍利塔,另一座叫功德塔,建筑形式一模一样,因此又叫“兄弟塔”。

双塔形制模仿木塔,二层以上施平座、腰檐,腰檐微翘,翼角轻举,逐层收缩,顶端为锥形刹轮。约占塔高1/4,整体造型玲珑秀丽,旧时喻之为两支笔。是目前已知的最早大型铁塔刹。内外斗拱全部为木结构。

院中的一对石羊好像在跪拜双塔。



双塔各层外壁表面隐出转角倚柱、阑额、斗拱,均仿木结构式样。平座亦以叠涩砖及砖砌栌斗、替木构成。底层原有副阶周匝,现在仅存角梁和砖石台基。

塔壁每层四面辟壶门,另四面隐出直棂窗。进壶门经过道导入方型塔室,内无塔心柱。方室逐层错闪45度,各层门窗方位也随之上下相闪,只是现在无法登塔参观。

走廊上的石雕,玻璃罩着,反光麻烦。
石狮戏球, 明代
八仙·曹国舅像,清代
四面佛原先是沧浪亭结草庵里的。佛像手势不同含义不一。

青石雕石马,明代

青石三狮戏珠抱鼓石,明代

青石八字墙外壁基座,明代

青石镜面灯笼形高脚柱础,明代

青石雕双龙戏珠柱础,明代


青石雕花开富贵柱础,明代

青石雕包袱锦柱础·青石雕须弥座柱础, 明代

青石雕腰鼓形云龙柱,明代

汉白玉雕云龙柱,明代

青石螭兽礅柱础,元代

青石雕螭兽墩柱础,元代


赫然发现这里也有一块张士诚纪功碑,和在北寺塔那里的一模一样。搞不通哪块是真品,没有说明。

武康石雕柱础,清代


青石雕石马,明代

青石三狮戏珠抱鼓石,明代

青石八字墙外壁基座,明代

青石镜面灯笼形高脚柱础,明代

青石雕双龙戏珠柱础,明代


青石雕花开富贵柱础,明代

青石雕包袱锦柱础·青石雕须弥座柱础, 明代

青石雕腰鼓形云龙柱,明代

汉白玉雕云龙柱,明代

青石螭兽礅柱础,元代

青石雕螭兽墩柱础,元代


赫然发现这里也有一块张士诚纪功碑,和在北寺塔那里的一模一样。搞不通哪块是真品,没有说明。

武康石雕柱础,清代

时间差不多了,算是到此一游。还有其他活动,需要提早往吴江而去。
后一篇:2019暑热走山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