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东海边的蚬子
东海边的蚬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2,059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夏日苏南:江阴·徐霞客故居

(2019-08-05 06:29:50)
标签:

李寄

晴山堂

徐霞客墓

徐霞客游记

杂谈

分类: 江苏上海
徐霞客故居在江阴市马镇,现在这里改成了霞客镇,随意改名不敢恭维呀。从苏州观前街过来有60几公里,到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一点,中午时候经过无锡的惠山大道,特地拐一下吃了便餐。故居对面有个旅游博览园加碑刻文化园,需要购票,看这么新,没去。
夏日苏南:江阴·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也需要门票,好在不是太高,12元,老少免票。这个故居明末遭兵燹,清顺治年间徐之侄孙徐君铨重建。至1984年,仅存面阔七间二进瓦房,1985年,当地拨款大修。现在看这么新,应该又重修过。
夏日苏南:江阴·徐霞客故居


门厅挂有“徐霞客故居”匾额,故居标志有游圣二字,提的高度到圣了。两边立盘陀石。
夏日苏南:江阴·徐霞客故居


进了门厅,是天井。门楼有“绳其祖武”题额。绳:继续;武:足迹。踏着祖先的足迹继续前进。比喻继承祖业。
夏日苏南:江阴·徐霞客故居


第一进前为天井庭院,两侧厢房,东西置花坛,大厅前有“承前裕后”砖刻,厢房和大厅辟为展览室,陈列徐霞客生平事迹及溶岩标本。
夏日苏南:江阴·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生活在明朝末年,自幼博览群书,不喜欢做官,立志考察名山大川。徐霞客在22岁到55岁的34年间到过当时全国的16个省区,对各地的山脉、水道、地质、地貌有详细研究并记载。特别是对湖南云南一带的岩溶地貌的成因等有科学研究,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岩溶地貌的人。
夏日苏南:江阴·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游记》能留存后世,还要多亏徐霞客的私生子李寄。李寄的生母原先是霞客的侍妾,怀孕后被以“嫁婢女”嫁到了李家,故取名“李寄”。李寄生于明末,长于清初,曲折的身世,给李寄蒙上了阴影,也造成就了他愤世疾俗、傲岸不群的性格。他也是位盛有文名、著称乡里的饱学之士,成为霞客四个儿子中学识最渊博、成就最巨大、声名最远播的一个。
夏日苏南:江阴·徐霞客故居


第二进大厅为“崇礼堂”,陈列当代书画家为纪念徐霞客所作的书画作品,以及拍摄的徐霞客游历过各地的风光照片。
夏日苏南:江阴·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的四个儿子,分别由四个妻妾所生,排辈徐氏十八世。三个儿子取名为屺、帆、峋,与“山”有关,道出徐霞客“以身许山水”之情趣,此三子得载于宗谱。
夏日苏南:江阴·徐霞客故居


夏日苏南:江阴·徐霞客故居


在正厅东南角的院墙内,据说是徐霞客少年时代亲手所移栽的罗汉松。 原本这松是在盆里,一直长不大,后来他把松树移到院中,就长得越来越大,生机勃勃。这棵树应该是徐霞客故居唯一的遗存了。
夏日苏南:江阴·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去世后,徐家当时在江阴也还算名门望族,与多少社会名流有着来往,有着雄厚的社会资源和经济实力。但是遗憾的是,在徐霞客死后不久,整个家庭受到了二次重大的打击,使得整个家庭及其家族很快衰落了。
夏日苏南:江阴·徐霞客故居


1645年中元节,清兵围困江阴城,这时江阴的乡下也极不平静,一场席卷江南各地的奴变正在展开,徐霞客家族,这个在江南地区存在了上百年历史的大家族,迎来了家族史上最大的一次打击,在这次打击之后,进一步走向衰落,从缙绅地主变成自耕农。
夏日苏南:江阴·徐霞客故居


后院,小房里展现徐母织布的场面。
夏日苏南:江阴·徐霞客故居


中国旅游日,是每年的5月19日,非法定节假日。该节日以《徐霞客游记》首篇《游天台山日记》开篇之日(5月19日)而来。
夏日苏南:江阴·徐霞客故居



夏日苏南:江阴·徐霞客故居


故居全景图
夏日苏南:江阴·徐霞客故居


生平年表。
夏日苏南:江阴·徐霞客故居


故居对门就是仰圣园,是当地政府为了纪念徐霞客逝世360周年而建造的。2001年建成开放。故居门票含这里。仰圣园是以《徐霞客游记》碑廊为主体的景点,介于故居和晴山堂之间,将故居和晴山堂融为一体。
夏日苏南:江阴·徐霞客故居


水上的小船应该是徐霞客时代的风格,想当年他就是这么出游的。
夏日苏南:江阴·徐霞客故居


仰圣园是典型的江南园林建筑,园内水面开阔,体现了江南水乡的特点。环湖有曲廊、水榭、扇轩、廊桥以及厅、亭等仿明式建筑。格调简洁朴素,布局爽朗雅致,体现了徐霞客“一介布衣”的身份和学养深厚的文化氛围。
夏日苏南:江阴·徐霞客故居


碑廊以《徐霞客游记》中的名段佳句作为主体碑文,由总序、游记、俯录、后记四部分组成。由作家艾若撰稿,中国书协副主席刘炳森等书写,启功、沈鹏作诗代序。
夏日苏南:江阴·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的首次出游是在万历丁未年(公元 1607年)。是年,正是他与江阴许氏的新婚之年,婚后不久,徐霞客便“始泛舟太湖,登眺东西洞庭两山,访灵威丈人遗迹”。
夏日苏南:江阴·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的游历大致可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始自丁未年(1607年)泛舟太湖、登洞庭山,但因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虽然他的母亲也鼓励他,并为他制作远游冠,以壮行色,但直到天启五年(1625),他每次出游的时间都不会太长,甚至有些年整年家居未出。
夏日苏南:江阴·徐霞客故居


第二阶段则自天启五年(1625)他母亲王孺人逝世后直到崇祯十二年(1639),他的旅游“不计程亦不计年,旅泊岩栖,游行无碍”,这期间历游浙、闽、赣、楚、粤西、黔、滇等地。
夏日苏南:江阴·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的游历日记,在他自己有生之年并未加以整理编次。他于崇祯十三年(1640)从云南回到故家之后,将游历所记原稿托给他的家庭教师季梦良整理。《徐霞客游记》形成一部完整著作形式,是季梦良的整理之功,这也是《徐霞客游记》的第一个抄本。
夏日苏南:江阴·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游记》中描写事物所采用的清新优美文笔,使读者爱不释手。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以前的一百三十五年间,完全靠读者用笔抄写来流传。乾隆四十一年以后,才有刻本流传。
夏日苏南:江阴·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游记》的史料价值,涵盖层面甚广。徐霞客对于山水地理方面的贡献,除了对山形地貌的观察外,对于水文分布、江源探寻以及山水与气候关系的体验,也有翔实的记录。徐霞客对于当时政治情势的观察也很深入,他游历各地看到整体政治风气的败坏、藩镇的巧取豪夺、土司制度的紊乱、人民生活的困顿以及边关军事防卫的松弛,都显示出晚明政治的腐败现象。
夏日苏南:江阴·徐霞客故居


他的游记登录许多书院、古迹、碑碣、辞匾以及少数民族的特殊文化等等,对于文化古迹方面的记录保存,发挥很大的作用。另外,徐霞客对于各地的宗教信仰、道观寺庙也多有记载,为儒、释、道各种宗教在各地的传布情形,留下了历史的轨迹。
夏日苏南:江阴·徐霞客故居


夏日苏南:江阴·徐霞客故居


夏日苏南:江阴·徐霞客故居


夏日苏南:江阴·徐霞客故居



夏日苏南:江阴·徐霞客故居


晴山堂位于沈塘河畔,是徐霞客在明万历四十八年,为了庆贺母亲大病初俞而盖的堂舍,当时正是“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这样的时日落成的堂舍,就命名为“晴山堂”。并表达了愿母亲“寿比南山”的心迹。
夏日苏南:江阴·徐霞客故居


我们来的时候,整个景区空无一人。1978年重建晴山堂,堂坐西朝东,三面环水,仿明式建筑,古色古香。正中“晴山堂”匾额,为朱穆之所书。
夏日苏南:江阴·徐霞客故居


堂中塑像:母子深情
夏日苏南:江阴·徐霞客故居


晴山堂石刻原为纸文,是年,徐霞客开始请人镌刻于石,以示纪念。明崇祯三年,徐母逝世后,为纪念贤母,又请人镌刻于石,并把它砌嵌在故居晴山堂内壁,故称之为“晴山堂石刻”。
夏日苏南:江阴·徐霞客故居


晴山堂石刻集中了明代洪武三年至崇祯五年前后262年之间,84位名人名家为徐家撰写的墓志铭,传、序、记等共90篇,计76块石刻,为明代书法艺术的缩影,很为宝贵。
夏日苏南:江阴·徐霞客故居


晴山堂毁于兵灾,而刻石幸存。重建后的晴山堂北、西、南三面壁上整齐地嵌着当年的晴山堂石刻和2块晴山堂帖叙略木刻,其中不乏宋濂、倪瓒、祝允明、顾鼎臣、高攀龙、董其昌、文征明、米万钟、黄道周等大家的手笔。
夏日苏南:江阴·徐霞客故居


石刻内容可分三大部分:(一)称誉霞客祖上的诗文;(二)赞扬徐母教子的颂词;(三)记述霞客生平活动的史料。
夏日苏南:江阴·徐霞客故居


夏日苏南:江阴·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墓在晴山堂后院,仿明式移葬墓。1978年从马湾迁入,1985年按《徐氏宗谱》 所附墓制图重建。
夏日苏南:江阴·徐霞客故居


墓坐西朝东,竖有清初花岗石原碑,碑顶横书阴刻“十七世”3字,中间直书阳文“明高士霞客徐公之墓”。碑前有青砖侧砌铺成的祭台,墓园内遍植松柏,并有鹅卵石小径环绕。
夏日苏南:江阴·徐霞客故居


广场上,有徐霞客塑像。塑像左右两侧各立卧式纪念碑1块,左为领导题词“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尊重实践”;右为徐霞客塑像碑文。
夏日苏南:江阴·徐霞客故居


这一片,可以成为徐霞客纪念园。

夏日苏南:江阴·徐霞客故居


夏日苏南:江阴·徐霞客故居


夏日苏南:江阴·徐霞客故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