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苏南:江阴·要塞司令部旧址·刘氏兄弟故居

标签:
吴汀鹭刘天华刘半农江阴名人馆江阴要塞杂谈 |
分类: 江苏上海 |
江阴要塞司令部旧址位于市区最繁华的人民路步行街与高巷口交叉路口,入住酒店后我们首先来到这里。附近正好有公共停车场,还算方便。它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群,精美绝伦的石雕、砖雕、木雕、灰雕集中西建筑艺术之大成。
这座建筑由江阴近代著名实业家吴汀鹭先生于1921年建造,为近现代优秀建筑,旧址1937年被日军侵占为驻澄部队司令部,抗战胜利后,1947年底为国民党江阴要塞司令部,渡江战役期间,中共地下党成功策反了国民党官兵起义。其后,一直为解放军驻澄部队营房。2004年当地通过产权置换方式对该建筑进行全面修复,2013年5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座北朝南,有照壁、花园、前中后房屋共三进,前二进建筑为中式古典建筑形式,继承了晚清时期建筑的工艺和风格,属中国传统民居形式。


建筑座北朝南,有照壁、花园、前中后房屋共三进,前二进建筑为中式古典建筑形式,继承了晚清时期建筑的工艺和风格,属中国传统民居形式。

吴汀鹭,江阴东大街人,其先世于清同治年间由峭岐迁城,后遂定居。入南菁书院读书,毕业后致力于地方实业。1905年,创办江阴第一家华澄布厂。1908年,与几位名流创办利用纱厂。1913年集股创办华明电灯厂,使城区由油灯改为电灯。1915年创办轮船公司,1916年创办电话局。另还创办了丰泰源钱庄等。

墙门与第二进之间为天井,麻石铺地,东西两侧为厢房,有廊与第二进相同。第二进为厅,歇山式屋脊,面阔7间,进深8架。南廊为翻轩,东西山墙顶部骑马墙亦呈半圆形,嵌砌灰色砖雕。


墙门与第二进之间为天井,麻石铺地,东西两侧为厢房,有廊与第二进相同。第二进为厅,歇山式屋脊,面阔7间,进深8架。南廊为翻轩,东西山墙顶部骑马墙亦呈半圆形,嵌砌灰色砖雕。

吴氏故居中大量运用了当代盛行的装饰技艺。各个技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精美绝伦的石雕、砖雕、木雕、灰雕集中西建筑艺术之大成,具有深邃的文化内涵。雕刻图案的表现题材相当广泛,大多是人们所喜闻乐见、寓意吉祥的内容。以人物为主的,内容包括神话传说、戏曲图谱、民间故事和习俗等;以花鸟、动物为主的,有梅兰竹菊、荷花、石榴、牡丹、蝙蝠、鱼等。人物故事图案周边一般都是以拐子龙纹围合,寓意富贵。无论是从雕刻技艺,还是在题材选择之上,都称得上巧妙,而且深含寓意,值得细细欣赏。

第三进吸收了西洋巴洛克建筑的风格,为一座西式的二层小洋楼,建筑的外墙体均用清水方砖砌成,红灰相间,古香古色,别具特色,整个建筑气势宏大,布局严谨,连接巧妙,既有中国古典的特色,亦有国外建筑典雅的风格,体现了中西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

当地利用这样的特殊建筑,改建江阴名人馆。


第三进吸收了西洋巴洛克建筑的风格,为一座西式的二层小洋楼,建筑的外墙体均用清水方砖砌成,红灰相间,古香古色,别具特色,整个建筑气势宏大,布局严谨,连接巧妙,既有中国古典的特色,亦有国外建筑典雅的风格,体现了中西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

当地利用这样的特殊建筑,改建江阴名人馆。

东西两侧均有木质楼梯可供上下,二楼西侧另有楼梯直通三楼,楼梯栏杆、栏板均雕刻各种图案。天花板饰有八边形、六边形、四边形等几何图案。山墙顶部骑马墙呈三角形,饰有浮雕。除正厅外,其余室内都有壁炉,为典型的西洋风格。

故居中大量运用了灰雕技艺,几乎囊括了所有建筑的屋顶正脊处,也大量运用于欧式建筑的表面装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江阴历代科技人才辈出,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晚清名医刘宝诒、“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等科技名人。

江阴自古为泰伯化育之邦,季子躬耕之地,文化源远流长。唐宋元明清,代有才人,各领风骚。涌现出了现代文学家刘半农、杰出的民族音乐家刘天华、“近代图书馆之父”缪荃孙等文化名人。

抗金重臣丘崇、明嘉靖年抗击倭寇、清顺治二年(1645年)抗清守城81天,1949年4月配合人民解放军渡江。。。


故居中大量运用了灰雕技艺,几乎囊括了所有建筑的屋顶正脊处,也大量运用于欧式建筑的表面装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名人馆分先贤厅、教育厅、佛教厅、科技厅、军政厅、实业厅和文化厅,介绍江阴的历代名人。江阴地处“江尾海头”,是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江南古城,自古至今,江阴名人辈出,史不绝书,他们为江阴的开发、建设和繁荣,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积淀,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江阴历代科技人才辈出,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晚清名医刘宝诒、“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等科技名人。

江阴自古为泰伯化育之邦,季子躬耕之地,文化源远流长。唐宋元明清,代有才人,各领风骚。涌现出了现代文学家刘半农、杰出的民族音乐家刘天华、“近代图书馆之父”缪荃孙等文化名人。

抗金重臣丘崇、明嘉靖年抗击倭寇、清顺治二年(1645年)抗清守城81天,1949年4月配合人民解放军渡江。。。

出了要塞司令部旧址,我们前往适园。因为篇幅关系,把隔天走的刘氏兄弟故居提前。刘氏兄弟故居位于西横街49号,它坐西朝东,前后二进十间三庭院,是一座具有江宅特色的清末建筑,距今约有150年,与兴国塔很近。位于闹市的马路之间,四周的高楼大厦,大约是因为故居的关系,才没有被拆除。
修缮后的故居保留了原来的风貌和格局,为三开间两进两侧厢八个小天井,纯粹复原故居功能,即展示刘氏兄弟的生活起居环境,分别布置序厅、私塾、思夏堂、纺织间、卧室、厨房等。这里刘家兄弟父母的卧室。


刘半农卧室。《教我如何不想她》是由刘半农在1920于英国伦敦大学留学期间所作,是中国早期广为流传的重要诗篇。该诗由于音韵和谐,语言流畅,1926年被著名的语言学家赵元任谱成曲,广为传唱。刘半农在这首诗中首创了“她”字的使用,受到广泛的赞誉。


正堂悬挂着“思夏堂”牌匾,匾两侧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仙露凝珠滋翰墨”,下联是“卿云流彩焕文章”。刘半农从法国获得博士学位荣归故里,思念从小抚育他的祖母夏氏,提议把家里的客堂改名为“思夏堂”。刘半农的祖母夏氏是个了不起的人。她年轻时守寡,从丈夫堂兄膝下过继了一个男孩,取名宝珊,以自家微薄的财力培养他读书识字,后来刘宝珊中了秀才。几年后在河边捡了一个女弃婴抱回家抚养。女婴长大后,成了刘宝珊的童养媳。刘宝珊夫妇先后生养了三个儿子,长大后都成为教授级的名人——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

刘半农卧室。《教我如何不想她》是由刘半农在1920于英国伦敦大学留学期间所作,是中国早期广为流传的重要诗篇。该诗由于音韵和谐,语言流畅,1926年被著名的语言学家赵元任谱成曲,广为传唱。刘半农在这首诗中首创了“她”字的使用,受到广泛的赞誉。

后院有一个长方形的晒酱台,这在江南人家很常见。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革命浪潮很快波及江阴。为向家人表示自己投身革命的决心,刘半农不说话、不吃饭,晚上躺在这方大石板上不回卧室睡觉。这种斗争精神和爱国热情终于感动了父亲和妻子。是年冬天,他便赴苏北清江参加了革命军,实现了投身革命的愿望。

刘天华卧室。刘天华的音乐创作成就,主要在民族器乐曲方面,共作有十首二胡曲:《病中吟》、《月夜》、《苦闷之讴》、《悲歌》、《空山鸟语》、《闲居吟》、《良宵》、《光明行》、《独弦操》、《烛影摇红》,三首琵琶曲:《歌舞引》、《改进操》、《虚籁》。


刘天华卧室。刘天华的音乐创作成就,主要在民族器乐曲方面,共作有十首二胡曲:《病中吟》、《月夜》、《苦闷之讴》、《悲歌》、《空山鸟语》、《闲居吟》、《良宵》、《光明行》、《独弦操》、《烛影摇红》,三首琵琶曲:《歌舞引》、《改进操》、《虚籁》。

前一篇:夏日苏南:江阴·徐霞客故居
后一篇:夏日苏南:江阴园林·适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