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苏南:苏州博物馆·下

标签:
文化雕镂神工文房雅事锦绣浮生片石假山杂谈 |
分类: 江苏上海 |
白玉皮子桃榴佛手摆件
清
清


白玉牧童骑牛摆件

白玉人物船
清
渔船系整块和阗玉雕成,玉色乳白,有黄色沁斑。运用阴刻、阳雕、透雕、圆雕等多种技法刻划了一组渔家乐的生活场面,人物形象生动、个性鲜明,透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代表了清代中期高超的琢玉工艺水平。

白玉牧童骑牛摆件
明
民国

碧玉蟾
清(1644-1911) 长49厘米 宽28厘米
高13.8厘米
此蟾用重达25.5千克的整块天然碧玉,经苏州能工巧匠精心雕琢而成,生动逼真,极富艺术效果和审美意境,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20世纪50年代由苏州博物馆征集,此前供奉在苏州玉业公所——周王庙内。


白玉螭虎圆盖瓶
清 乾隆 高18.5厘米 宽7厘米 厚3.7厘米
瓶为长颈,深腹,有盖。腹底、颈部用褐色的玉皮俏作螭虎数条。该器的螭虎琢得活灵活现,生动可爱,体现了清代玉雕的最高水平。

白玉皮子琢达摩山子
清


红木凸雕凤穿牡丹大笔海

白玉三镶如意
清 长57厘米
和田玉,色泽泛青,质地温润,如意头浮雕灵芝、蝠纹,寓意吉祥,三湾式柄,其上饰灵芝数朵,蜿蜒缠绕,刻画细腻。采用浮雕、镂雕等技法而就,造型优美典雅,线条婉转流畅,取材硕大,琢磨精良。玉雕如意,为一种寓意吉祥的陈设品,有独梗与三镶两种形制。

雕镂神工
竹、木、牙、角与金、石、玉甚至果壳、果实诸器,同为雕镂巧技,并无严格分工,多爲文具或案头清供,属于明清文人日常最相亲傍的玩好之物,也是文人与工艺结盟的斯文载体,尤其是竹、木、石类,不太孱弱的文人甚至不必假手于人,直接就揎拳捋袖的铁笔挥洒起来。
明清良工大都集于擅江湖之利,兼海陆之饶的江南地区,这里是竹木材章的原产地,紫檀、沉香、花梨以及象牙、犀角等舶来品的集散地,也是鬻奇售巧的消费区,更是闲赏文化的主流区。
清



锦荔纹犀角杯

象牙雕鸟摆件
清
利用圆雕手法,使鸟立于枯干之上,双目凝神,羽毛自然纹理逼真,活灵活现。象牙即上颚的两颗门牙,由于牙的组织较竹木更为细密、坚韧,便于雕刻并可染色,是名贵的手工艺材料,倍受人们的珍爱。
象牙雕亭台楼阁山子
清

象牙雕人物船
民国
此船取象牙一段,运用浮雕、透雕、圆雕等多种技法携雕而成。舱轩篷楫,什物俱全,皇帝嫔妃篷内对弈、宦官船头欣赏评论、宫女扇风暖酒划桨、侍童摇橹撑船掌舵,15个人物,刻划精致,神态逸然,同舟畅游荷花池,清风凉爽之意。

锦荔纹犀角杯
剔红海马圆盒
清 乾隆
近代


象牙雕狮阵

象牙雕渔樵耕读
民国
运用浅浮雕、高浮雕及镂雕等技法镌刻而成,反映了村落田舍间四老翁的生活乐趣和享受。渔翁手提鱼篓,持拿棍杖,两条跳动的活鱼生动自然;樵翁手持砍柴刀,扁担撑于柴束上,砍柴归来正小歇;耕翁手指夹烟杆,篮子串于锄头柄上,口吐烟雾,似与君畅谈;读翁头戴幞头帽,右手持书卷,左手抚书籍,正朗读言教。

象牙雕狮阵
苏州自钱镠国吴越而至两宋,稍免干戈之难,故物资之阜,井邑之富,冠盖之多,人物之盛,跃起而为东南冠,其文化之影响力,自兹愈深愈远。
贝聿铭建筑师有感于斯,特辟宋式书斋以标揭宋代江南文人文化之内涵,以令后人陟降仰瞻可以悠然思。此非刘禹锡之陋室自安,取米南宫之雅人深致也,而草堂雍和,绮疏青琐,摄卷散帙,临池墨戏,用厥泉石,陶厥风烟,若将无事人世者。遂委托东南大学朱光亚教授主理其事,并由苏州文物古建公司鸠工承建。
墨戏堂宋斋三间六椽,阔二丈四尺,深一丈八尺(宋营造尺),宋式江南民间厅堂建筑也,大木架用梓、栎、榉诸材,用“四椽柎对乳栿用三柱”厅堂造,并以栌斗连柱式,彰显宋式建筑之地域特征,举凡叉手、托脚、驼峰、鹰嘴等等,皆有所本;柱、栌斗、柱础等等,亦有所旨。门窗则拟宋《营造法式》之两明格子门,略有改进。墙体以编竹夹泥墙做法,而涂泥抹灰,悉遵宋式。屋面草顶,是贝先生基于美感经营之要求,殆王摩诘辋川别业文杏馆之“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之自然林泉意境耶,兹以苏北匠人以红茅草追拟之。地面以陶缸为点式龙骨空铺地砖,俨然馆娃宫响屧廊遗制也。家具有榻、桌、椅、香几、高足箱、圆凳,灯架等,皆本自宋画中所见,由苏州昊轩定制。庭院以赏石为主景,辅以石灯、石桌,间植芳卉为衬,简约雅致是尚也。
墨戏堂宋斋之落成,美哉轮乎,美哉奂乎,观者自有心得,而规擘匠缔,皆为一时首选,是无憾矣。



文房雅事
注重闲赏,讲究品味,追求格调的明清文人,对于其书斋中文房用具材质形制的良窳雅俗,是真有所癖的。
明高濂《遵生八笺》就说过:“文房器具,非玩物等也。古人云:笔精墨良,人生一乐。”
在文房四宝中,以砚为首,而湖笔、徽墨、宣纸和端、歙砚,则是其中名牌。苏州灵岩蠖村亦以砚名,惜不入流;苏州顾二娘以治砚名,则士林共仰。顾二娘是惜售其技的,非端溪老坑佳石不肯奏刀,故鉴识砚材是其所长,只须以脚尖点石,即能辨别优劣新旧,这种渲染有传奇色彩的绝技,当时就有唱词赞道:“玉指金莲为底忙,墨花犹带粉花香。”
文具除笔墨纸砚外,明屠隆《文具雅编》还列举出四十三种文房附属用具来,如笔格、笔筒、笔洗之类,今人已不常见的贝光、麈、韵牌之属,甚至还有剪刀、如意、镜等,不厌其详的逐一介绍并界定雅俗,俨然是风雅的广大教化主。而高濂以各种秦汉古玩取用作文具,变清赏为实用,更是雅驯得另类而高致。



锦绣浮生
宋元以来,江南便是我国丝织业中心之一,及至清明,更有“衣被天下”之称。当时官营的织造机构,也以江宁、苏州、杭州三地最为倚重,其中苏州织造局除特供上用、官用织染缂绣、锻疋服饰外,入清以来,还兼任宫廷多余物质的营销,故从“宫廷样,苏州匠”演为“苏州样,广州匠”的时谚,尽可窥知苏州织造局所带动的社会文化风尚的趋变。
苏州民间大量存在的机户,更是杼轴冠天下的,其产品亦堪与官府织品媲美;苏绣也因为藉了露香园顾绣的精华,针黹锋芒起来,故明人张瀚所谓“吴制服而华,以为非是弗文也;吴制器而美,以为非是弗珍也。四方重吴服而吴益工于服,四方重吴器而吴益工于器”,该是春秋之笔。
作为东南一大都会的明清苏州,俨然是当时物质文化消费的中心区,是时尚、品位与流行的滥觞地。服饰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一种表征,一种符号,最是一叶知秋的。
仿宋赵佶“芙蓉锦鸡”双面绣地屏
现代


龙袍

出了展厅,进入庭院,亭子的设计也不是传统式的。

光影之下连绵的山峦和水,山水神韵呈现眼前,“借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片石假山”,仿佛以白墙为纸,借用几片石泼墨,硬朗的石头竟在此显现出了温柔。



刺绣蟠金女套
清(1644-1911) 丝

龙袍

出了展厅,进入庭院,亭子的设计也不是传统式的。

光影之下连绵的山峦和水,山水神韵呈现眼前,“借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片石假山”,仿佛以白墙为纸,借用几片石泼墨,硬朗的石头竟在此显现出了温柔。


前一篇:夏日苏南:苏州博物馆·中
后一篇:夏日苏南:太平天国忠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