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苏南:吴江同里·退思园
标签:
坐春望月楼畹芗楼荫余堂任兰生老人峰 |
分类: 江苏上海 |
这里走同里,最关键的退思园留在最后。福州有句老话,好料沉底。据说这是同里最吸引人的去处,于201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退思园。 退思园是清光绪年间(1885年),安徽兵备道任兰生回归故里后建造的一座私家花园,取《左传》中“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而建造“退思园”,该园1887年完工,面积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设计者名袁龙,同里画家。

安徽兵备道,相当于军分区司令的官职了。因地形所限,还有风水因素,退思园自西向东,西为宅,中为庭,东为园。 宅分为内宅和外宅,外宅有轿厅、茶厅以及正厅三进。茶厅有启功的题匾。

匾下两侧悬挂着一副由里人陈旭旦先生撰写的对联:“昔为女学,尚忆童年旧梦,琴韵起亭心,歌声飘水面;今是名园,欣看盛世韶光,游踪来瀛海,辙迹贯江乡”。联中的“女学”,系指退思园第二代主人任传薪创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的丽则女学,该校初创时期十分艰难,任传薪先生以祖传退思园作为校舍,将园内退思草堂、琴房、旱船、桂花厅等处辟为教室。

往里,是正厅。轿厅和茶厅是停轿及接待一般客人所用的场所,如果遇上主人家的婚嫁喜事、祭祖典礼或有贵宾造访,园主必敞开正厅大门,以示隆重。


堂正中上方悬挂的横匾由著名诗词、书法家沈鹏题写,匾下两侧悬挂着两副对联,其一为:“水榭风来香入座;琴房月照静闻声”。另一副联为:“快日晴窗闲试墨;寒泉古鼎自煮茶”。


内宅建有南北两幢以主人之字命名的“畹芗楼”,各五楼五底,以前为主人与家眷居用。楼与楼之间由双重走廊贯通,廊下各设楼梯供上下,雨天可不湿鞋,晴天又可遮阳,俗称为“走马楼”。


宅之尾、园之序的中庭里,樟叶如盖,玉兰飘香,令人顿生清雅幽邃之感,并觉有引人步入佳境之妙。


进入中庭。

中庭与内园之间有月洞门相通,九曲回廊漏窗镶嵌“清风明月不须一钱买”九字。

庭中有一旱船,似一艘时时靠岸的“到客船”,为好客的主人请来一批批嘉宾。旱船两旁,分别种了广玉兰和白玉兰。对应园主名字叫兰生,既为兰生,就不可无“兰”。

庭之北的坐春望月楼,俯视内园,赏月吟咏,别有一番雅趣。如果远道而来的亲朋好友要留多日,坐春望月楼既可吟诗酬唱,也可静赏花木,使客人不觉客居异乡。


退思园尽管十亩地不到,但园内亭台楼阁一应俱全,且建筑尺度适宜,既小巧玲珑,又朴实无华。这里的游客也最集中。

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内阁学士周德润弹劾任兰生盘踞利津、营私肥已。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正月,解任候处分,旋因查所勋都不实,部议革职位。任兰生落职回乡,花十万两银子建造宅园,取名“退思”。


三曲桥的北侧里是琴房,这里近可俯视窗前的曲桥流水,远可仰观隔岸的楼台亭阁。


三曲桥的南侧里,重重叠叠的太湖石围筑成一座嶙峋的假山,山巅上翼然一亭,名为“眠云亭”,登亭而坐,令人心旷神怡

退思草堂是全园的主景,古朴素雅,稳重气派,体现了主人的身份。退思草堂内隔屏后有元代书画家赵孟頫所书的《归去来辞》碑拓,尤为珍贵。




安徽兵备道,相当于军分区司令的官职了。因地形所限,还有风水因素,退思园自西向东,西为宅,中为庭,东为园。 宅分为内宅和外宅,外宅有轿厅、茶厅以及正厅三进。茶厅有启功的题匾。

匾下两侧悬挂着一副由里人陈旭旦先生撰写的对联:“昔为女学,尚忆童年旧梦,琴韵起亭心,歌声飘水面;今是名园,欣看盛世韶光,游踪来瀛海,辙迹贯江乡”。联中的“女学”,系指退思园第二代主人任传薪创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的丽则女学,该校初创时期十分艰难,任传薪先生以祖传退思园作为校舍,将园内退思草堂、琴房、旱船、桂花厅等处辟为教室。

往里,是正厅。轿厅和茶厅是停轿及接待一般客人所用的场所,如果遇上主人家的婚嫁喜事、祭祖典礼或有贵宾造访,园主必敞开正厅大门,以示隆重。


堂正中上方悬挂的横匾由著名诗词、书法家沈鹏题写,匾下两侧悬挂着两副对联,其一为:“水榭风来香入座;琴房月照静闻声”。另一副联为:“快日晴窗闲试墨;寒泉古鼎自煮茶”。


内宅建有南北两幢以主人之字命名的“畹芗楼”,各五楼五底,以前为主人与家眷居用。楼与楼之间由双重走廊贯通,廊下各设楼梯供上下,雨天可不湿鞋,晴天又可遮阳,俗称为“走马楼”。


宅之尾、园之序的中庭里,樟叶如盖,玉兰飘香,令人顿生清雅幽邃之感,并觉有引人步入佳境之妙。


进入中庭。

中庭与内园之间有月洞门相通,九曲回廊漏窗镶嵌“清风明月不须一钱买”九字。

庭中有一旱船,似一艘时时靠岸的“到客船”,为好客的主人请来一批批嘉宾。旱船两旁,分别种了广玉兰和白玉兰。对应园主名字叫兰生,既为兰生,就不可无“兰”。

庭之北的坐春望月楼,俯视内园,赏月吟咏,别有一番雅趣。如果远道而来的亲朋好友要留多日,坐春望月楼既可吟诗酬唱,也可静赏花木,使客人不觉客居异乡。

坐春望月楼内。

退思园尽管十亩地不到,但园内亭台楼阁一应俱全,且建筑尺度适宜,既小巧玲珑,又朴实无华。这里的游客也最集中。

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内阁学士周德润弹劾任兰生盘踞利津、营私肥已。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正月,解任候处分,旋因查所勋都不实,部议革职位。任兰生落职回乡,花十万两银子建造宅园,取名“退思”。

光绪十四年(1888年)黄河决堤,在退思园过了两年多安静日子的任兰生,在山东巡抚张曜和曾国藩的保举下,又奔赴安徽抗洪。根据记载:他不慎从马上摔下来,“疽发尾闾,未几竟卒”,病逝于颍州任上,终年51岁。


揽胜阁旁,环水步道。





揽胜阁旁,环水步道。




三曲桥的北侧里是琴房,这里近可俯视窗前的曲桥流水,远可仰观隔岸的楼台亭阁。


三曲桥的南侧里,重重叠叠的太湖石围筑成一座嶙峋的假山,山巅上翼然一亭,名为“眠云亭”,登亭而坐,令人心旷神怡

退思草堂是全园的主景,古朴素雅,稳重气派,体现了主人的身份。退思草堂内隔屏后有元代书画家赵孟頫所书的《归去来辞》碑拓,尤为珍贵。



菰雨生凉轩贴水而筑,菰雨生凉四字取意于彭玉麟题西湖三潭印月联句:“凉风生菰叶,细雨落平波。”内园里还有一座特殊的桥——“天桥”。这天桥为一旱桥,堪称江南一绝,将两边的“菰雨生凉轩”和“辛台”连成一体。

眠云亭上观景。


天桥北侧,矗立一块独体太湖巨石,形着驻足老人,故称老人峰。老人峰巅有灵壁石,酷似昂首寿龟,神形兼备。

在退思草堂西后侧的揽胜阁,揽胜阁与坐春望月楼相连悬挑在花园西北角,独具匠心的设计,既可使宾客中的女眷足不出户就可饱览满园景色,又能按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的要求顺乎自然地将男女分开。



这座具有晚清江南园林建筑风格的百年古园曾历经劫难,遭到严重破坏,后于1982年开始动工修建,并于1984年对外开放。

桂花厅,原是任家收租米的一处粮仓,当年修复的时候改建。


从今天角度的来说,退思园的建筑格局似乎印证了风水“东西长”先凶后吉的说法,下面列举三件事。一、退思园落成未满半年,园主任兰生就死于任上。二、任孝端搬入退思园不久,其长子任友刚就遭人绑架撕票,任孝端爱子心切,想用重金赎回,最后钱是用了不少,而儿子永远没有再回来。三、解放初,任孝端以不法地主的罪名被枪决了。

许多人来同里,主要为了退思园。在深巷之中,高墙之内,营造出一片自己钟情优美闲适而与世无争的小天地。从众多苏州园林的题名中,一眼便能看出园主造园的用意。


眠云亭上观景。


天桥北侧,矗立一块独体太湖巨石,形着驻足老人,故称老人峰。老人峰巅有灵壁石,酷似昂首寿龟,神形兼备。

在退思草堂西后侧的揽胜阁,揽胜阁与坐春望月楼相连悬挑在花园西北角,独具匠心的设计,既可使宾客中的女眷足不出户就可饱览满园景色,又能按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的要求顺乎自然地将男女分开。



这座具有晚清江南园林建筑风格的百年古园曾历经劫难,遭到严重破坏,后于1982年开始动工修建,并于1984年对外开放。

桂花厅,原是任家收租米的一处粮仓,当年修复的时候改建。


从今天角度的来说,退思园的建筑格局似乎印证了风水“东西长”先凶后吉的说法,下面列举三件事。一、退思园落成未满半年,园主任兰生就死于任上。二、任孝端搬入退思园不久,其长子任友刚就遭人绑架撕票,任孝端爱子心切,想用重金赎回,最后钱是用了不少,而儿子永远没有再回来。三、解放初,任孝端以不法地主的罪名被枪决了。

许多人来同里,主要为了退思园。在深巷之中,高墙之内,营造出一片自己钟情优美闲适而与世无争的小天地。从众多苏州园林的题名中,一眼便能看出园主造园的用意。

后一篇:夏日苏南:吴中宝带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