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苏南:吴江同里·耕乐堂

标签:
耕读传家鸳鸯厅三友亭耕乐小筑朱祥 |
分类: 江苏上海 |
走进“耕乐堂”却使人感到别有洞天豁然开朗。外陋而内华,这亦正如同里当初叫“富土”,后“富”字不露头拆字而为“同里”一样,内敛淡定不事张扬。正门后第一座门楼上是“乐善家风”四字。

现在这里成了根雕美术师张正作品展馆。

耕乐堂是传统的前宅后园布局,前宅由门厅、正厅、堂楼,后园由荷花池、三曲桥、三友亭、曲廊、鸳鸯厅、燕翼楼、古松轩、环秀阁和墨香阁组成,园西还有西墙门,可通郊外,是典型的明清宅第。初建时,共有五进52间,后历代兴废,已非原制。现有三进41间,有楼、园、斋、榭、厅、堂、楼、阁。

前堂楼为第二进,是三明两暗五开间,门厅与前堂楼之间有天井相隔,南北两侧均有二间厢房相连接。均可以上楼参观。



后堂楼为第三进,亦为三明两暗的五开间,上为房间,下为厅堂,前后堂楼之间有二个天井,二天井之间有门楼相隔,门楼与后堂楼南北两侧有厢房接连。

前楼后面为第二座门楼,中间是“耕乐小筑” 四字,上方有“五鹤祥云”浮雕,下部还有蝙蝠、葡萄、竹等雕刻。








根雕作品为耕乐堂添彩。

花园由回廊与大门北侧的备弄相接。园中间有一荷花池,池上有三曲桥,池周假山高低错落,参差有致。
鸳鸯厅,四周以回廊相绕、隔窗将其隔为前后两部分,装饰陈设不尽相同,故为鸳鸯厅之称,鸳鸯厅亦为“花篮厅”。厅北贴水,面池皆为落地长窗。窗明几净,古朴典雅。该厅的屋顶结构架式,前后各一个轩廊,以鹤胜三弯椽相接,中间用大坡隔开,给人以层次分明之感,体现了明代建筑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