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雁洋镇,叶帅纪念园

标签:
文化旅游教育杂谈 |
分类: 赣琼两广 |
从阴那山灵光寺下来,来到雁洋镇的叶帅纪念园,距离不远,中午前就到了,这么大的纪念园,居然没有改自驾车开辟一个停车场,只好停在大门对面的餐馆前,承诺出来后来他们家用午餐。纪念园的大门,有对叶帅的高度评价。

汉白玉碑,分别镶嵌着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的放大。

这座牌坊是为了纪念叶帅而兴建的。右边“剑气凌云精忠社稷叱咤风云铁马啸”,左边“英才盖世满腹经纶匡扶政局国基安”。横批是“盛世愚德”。

这面墙表现叶帅少年时期的生活浮雕墙。从就读三宝学堂、东山中学到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表现出他少年壮志、一心报国的远大抱负。


汉白玉碑,分别镶嵌着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的放大。

这座牌坊是为了纪念叶帅而兴建的。右边“剑气凌云精忠社稷叱咤风云铁马啸”,左边“英才盖世满腹经纶匡扶政局国基安”。横批是“盛世愚德”。

这面墙表现叶帅少年时期的生活浮雕墙。从就读三宝学堂、东山中学到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表现出他少年壮志、一心报国的远大抱负。

经过的这一座是福智堂,它是以叶帅祖父“叶福智”的名字命名的,是客家“二横二进”式民居,类似于潮汕的“四点金”

当年由叶帅在南洋谋生的伯父们寄钱回来,其父叶钻祥在家主持修建,抗战时期叶帅的儿女曾在此暂住。

4

现在所在的地方叫虎形村。叶帅就是在这里度过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的。

虎形村,现在都是纪念园的一部分。

村前,很大的一个水面。

水边,一座宏大的纪念馆。



叶帅铜像,是由著名雕塑家刘焕章雕刻而成的,高有2米,重达1吨。铜像身着中山装,右手拿着大圆草帽,它是以一个坐在石头上与群众促膝谈心的形态,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叶帅艰苦朴素、深入基层、平易近人、始终与群众打成一片的优良作风。

“叶剑英元帅纪念馆”,它是在1987年7月动工兴建的,在1989年10月的时候竣工,历时两年。

国际友人的赠品。

元帅服。

场景再现,1980年5月,83岁高龄的叶帅回故乡。

奔驰,是叶帅平时在北京工作的专用车。

美丽乡村


来到叶帅故居,它建于清代,2001年成为全国文保单位。


当年由叶帅在南洋谋生的伯父们寄钱回来,其父叶钻祥在家主持修建,抗战时期叶帅的儿女曾在此暂住。

4

现在所在的地方叫虎形村。叶帅就是在这里度过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的。

虎形村,现在都是纪念园的一部分。

村前,很大的一个水面。

水边,一座宏大的纪念馆。



叶帅铜像,是由著名雕塑家刘焕章雕刻而成的,高有2米,重达1吨。铜像身着中山装,右手拿着大圆草帽,它是以一个坐在石头上与群众促膝谈心的形态,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叶帅艰苦朴素、深入基层、平易近人、始终与群众打成一片的优良作风。

“叶剑英元帅纪念馆”,它是在1987年7月动工兴建的,在1989年10月的时候竣工,历时两年。

国际友人的赠品。

元帅服。

《叶帅生平事迹陈列》 陈列分九个章节,以编年体与小专题相结合的形式,在对他生平进行客观、真实介绍的同时,着重表现在几个革命危难时刻的伟大贡献,充分向世人展现他伟大光辉的一生。

叶帅的父母相片




八一南昌起义前夜



叶帅的父母相片




八一南昌起义前夜


场景再现,1980年5月,83岁高龄的叶帅回故乡。

奔驰,是叶帅平时在北京工作的专用车。

美丽乡村


来到叶帅故居,它建于清代,2001年成为全国文保单位。

故居的灶台间。

这是叶帅父母的卧室,还保留原样。叶帅是家中长子,是叶氏“宜”字辈子孙,父母按照族谱给他起名叶宜伟。父亲叶钻祥年轻时是清朝武秀才,但很不得志,只得靠摆摊经营小本生意维持生计。叶钻祥为人厚道直爽,在横山(今松口横西村)帮助穷苦人家杀猪、打鱼,兼做“水客”,

从介绍看,15间的房间,只有四间是叶帅家的,其他都是他伯父们的。1916年,叶帅完成中学学业后漂洋过海到马来亚怡保投靠伯父,恰逢云南都督唐继尧派代表赴南洋招收华侨子弟回云南讲武学堂就学,他毅然报考,并于1917年夏回国进入云南讲武学堂,从此开始了他一生的军戎生涯。

1980年5月,83岁高龄的叶剑英回到故居,看到自己小时候吃饭的小桌子还在,摸着父母房间的古旧木窗,感慨万千,吟出“八十三年一瞬驰,木窗灯盏忆儿痴”的动人诗句,表达对儿时生活的怀念和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这是叶帅父母的卧室,还保留原样。叶帅是家中长子,是叶氏“宜”字辈子孙,父母按照族谱给他起名叶宜伟。父亲叶钻祥年轻时是清朝武秀才,但很不得志,只得靠摆摊经营小本生意维持生计。叶钻祥为人厚道直爽,在横山(今松口横西村)帮助穷苦人家杀猪、打鱼,兼做“水客”,

从介绍看,15间的房间,只有四间是叶帅家的,其他都是他伯父们的。1916年,叶帅完成中学学业后漂洋过海到马来亚怡保投靠伯父,恰逢云南都督唐继尧派代表赴南洋招收华侨子弟回云南讲武学堂就学,他毅然报考,并于1917年夏回国进入云南讲武学堂,从此开始了他一生的军戎生涯。

1980年5月,83岁高龄的叶剑英回到故居,看到自己小时候吃饭的小桌子还在,摸着父母房间的古旧木窗,感慨万千,吟出“八十三年一瞬驰,木窗灯盏忆儿痴”的动人诗句,表达对儿时生活的怀念和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故居单门,两排对面式,单间面积都不大。
前一篇:梅县,阴那山中灵光寺
后一篇:梅县,国家级的客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