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一日:盘门三景寻旧地,吴国春秋尊子胥

标签:
吴国一池三山盘门伍子胥瑞光塔 |
分类: 江苏上海 |
吃过午饭,直奔盘门三景。快到景区,看到路边一个辉煌的仿古建筑群,近前一瞧有吴宫,是个大酒店,了不得,吴王阖闾,夫差醒来,都未必认得这宝地。到了景区门口,和对面闹市一样的批发市场来说,这个对比就显得很强烈。园内的瑞光塔、水陆城门、吴门桥分别为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购票入门,就见明朝皇帝留的碑刻立在门边,皇恩浩荡是该彰显。
刚才在门口所见的古塔,一下展现在面前。介绍说“瑞光寺塔”始为三国时代吴国赤乌十年(公元247年)孙权在“普济禅院”内所建造。宋宣和间(公元1119-1125年)修建时,朱励把塔改建成13层的“天宁万寿宝塔”。因塔现五色光,易寺名为“瑞光禅寺”,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改建为七层。寺毁于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也就是太平军攻进苏州的时刻,仅存“瑞光寺塔”傲然耸立。
游客想上塔是不行的,大锁把门。外观已经焕然一新的古塔,还得严加看护。介绍说从塔的第二层塔心的窖穴发现的文物中,在年号题记的下限是北宋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可以肯定,现存“瑞光寺塔”一至三层地塔身是北宋初期遗物。
这一部分,就是以塔为中心,往前正面就是四瑞堂,这里开始都是新修的景点。
再前是“一池三山”。当地政府于1987年开始搬迁了700多户人家和单位,腾出地盘,给这个新景点。然后盘门景区修复古城墙,整治瑞光塔院,重建四瑞堂、伍相祠、放生池,还营造一池三山、种树植草,精工修造丽景楼、涛隐翠埜、双亭廊桥、水濂洞等诸景点。
走过新修的桥梁,盘门景区现在面前,这1986年重建的城楼,说明以前只剩下城垣。
关于端午节起源,我们福州一带的说法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勾践请和,夫差答应了。子胥建议彻底消灭越国,但是夫差不听,吴国大臣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结果夫差相信了,并赐子胥宝剑要他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便命人把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后世相传端午节是为纪念伍子胥的日子。
伍相祠居然空荡荡的,除了我的走动,只有伍子胥的坐像在祠堂静静地呆着。所有的旅游团都直奔盘门。
忠臣往往都不得善终,古往今来的例子比比皆是。这伍相祠苏州园林般的设计,善哉,善哉。
登上盘门看祠堂。
“盘门”始建于春秋吴国阖闾元年(公元前514年)。说起历史,是够悠久的,全国各地找不到几处这样的地方。因吴越之争,以示吴国征服越国之意,故名“蟠门”。后因水萦回交错,改称“盘门”。盘门是苏州仅存的古城门遗迹,其水陆城门并存在全国已绝无仅有。
为吴国“阖闾大城”八门之一,至今已有2500余年。当年,吴王阖闾命伍子胥筑城。今城垣是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所建。瓮城,是张士诚增筑。
“吴门桥”傍近“盘门”,始建于北宋。今桥为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重建,因此处水陆要冲,有吴中门户之意,而为桥名。桥横亘于大运河上,桥洞高大,木船可扬帆而过,是一座典型的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大型单拱石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