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林读苦瓜和尚画语录--运腕章

(2015-12-08 09:51:44)
标签:

画语录

石涛

远腕章

文化

收藏

分类: 论书画
家林读苦瓜和尚画语录--运腕章

运腕章第六

或曰:绘谱画训,章章发明;用笔用墨,处处精细。自古以来,从未有山海之形势,驾诸空言,托之同好。想大涤子,性分太高,世外立法,不屑从浅近处下手耶?异哉斯言也。受之于远,得之最近;识之于近,役之于远。一画者,字画下手之浅近功夫也。变画者,用笔用墨之浅近法度也。山海者,一丘一壑之浅近张本也。形势者,槨皴之浅近纲领也。苟徒知方隅之识,则有方隅之张本。譬如方隅中有山焉,有峰焉。斯人也,得之一山,始终图之;得之一峰,始终不变。是山也,是峰也,转使脱缻雕凿于斯人之手,可乎不可乎。且也,形势不变,徒知槨皴之皮毛。画法不变,徒知形势之拘泥。蒙养不齐,徒知山川之结列。山林不备,徒知张本之空虚。欲化此四者,必先从运腕入手也。腕若虚灵,则画能折变;笔如截揭,则形不痴蒙。腕受正,则中直藏锋;腕受仄,则欹斜尽致。腕受疾,则操纵得势;腕受迟,则拱揖有情。腕受化,则浑合自然;腕受变,则陆离谲怪。腕受奇,则神工鬼斧;腕受神,则川岳荐灵。

家林云:古法之高者古人所推高也,古人之高让后人越过还是阻挡前进,不言自明,石涛非方外立法,实从世间来,人在世间,法何会起于世外,从一画始,此绘画之本来所来,故为最浅近简明处,或者最为简单处,绝非从极高处下笔也,世人的讥讽因不识一画之要,只尊古之迹不尊已之本心,所以不明,心有障,故离道远。所以瞎尊者自己辩解云:“异哉斯言也。受之于远,得之最近;识之于近,役之于远。”意思是这话说得太那个了,尊受那个远古的本心,所得也就真实而贴近,这样所明了的技法知识运用从自己本有自为而非古人衣钵的一笔开始,便能图千山万水,绘到水穷处,画到云起时,水穷处更远便是云外也。这样心游万仞之上,笔亦随之,从一画始,成于万画,法与画同也。笔墨之成为腕所自由自在的运行,从本心,从尊受之心,从蒙养精神生活之心,以此心统领而运腕行笔布墨,则所绘之图生机勃发,气象万千。山海者,读过山海经的人知地理山川的走向,高低,起伏,南北,东西,玄武,朱雀,青龙,白虎,来龙去脉,各地山之风格特征,不仅是地理山川之形势,亦有阴阳家的风水理论含蕴,以此学理而入画,并从一丘一壑开始,甚至一水一石开始,胸有全体之气象与脉络,然后从零开始,一水一石,不断增添变化,便成画者胸中之画也。地理之形势从古堪学中有丰富的内容,亦当成为画者尊受之内容,以此牛刀杀鸡,画之胜者,无往而不利也。山川之形势与纹路,此为皴法是本来处,识得此来龙去脉,山石肌理之纹理,便是皴法之运用处,虽不与古人合,但与所绘山川地理形势相合也。所以瞎尊者日:“形势者,槨皴之浅近纲领也。”有的人比如四王中的某些人,心理局限还重,总是从古人一山一水中来,反反复复的运用,不知变通化蝶,陈画滥墨,故原济先生云“苟徒知方隅之识,则有方隅之张本。譬如方隅中有山焉,有峰焉。斯人也,得之一山,始终图之;得之一峰,始终不变。是山也,是峰也,转使脱缻雕凿于斯人之手,可乎不可乎。且也,形势不变,徒知槨皴之皮毛。画法不变,徒知形势之拘泥。蒙养不齐,徒知山川之结列。山林不备,徒知张本之空虚。”此一段批判泥古不化者之表现形式,然后笔锋一转,教人如何的化解:“欲化此四者,必先从运腕入手也。腕若虚灵,则画能折变;笔如截揭,则形不痴蒙。腕受正,则中直藏锋;腕受仄,则欹斜尽致。腕受疾,则操纵得势;腕受迟,则拱揖有情。腕受化,则浑合自然;腕受变,则陆离谲怪。腕受奇,则神工鬼斧;腕受神,则川岳荐灵。”如此能通神明的运腕之法,便是石涛理想的运腕之法,要求做到到的腕虚灵松活,那么笔画能够转折变化,笔如能截断掀揭,笔笔肯定,则所绘之形质不痴顽而蒙昧。腕从心尊受奇伟崛起而心理精神中正纯如,则所运之笔能够做到锋藏而在画中运行。腕受心理之奇斜,则运笔亦呈偏锋态势。运腕疾风劲,则行笔呈获得笔画大体形势之要。运腕迟涩舒缓,则笔画运行阙状态是朝揖拱头而顾盼有情,依依不舍,腕从蝶变通脱变化之情形,那么笔画运行之迹呈浑然天成融合无间自在自如之态势。腕从心如更新,创变,无法无天,那么光怪陆离,奇瑰峥嵘之迹呈现纸面。腕从奇伟胸襟统领,则笔下之迹便是神工鬼斧,百变精怪之态,腕从于神灵,则是山口河岳呈现灵光神迹于你的笔下。一切奇奇怪怪具从腕底来,当时当地的心理状态决定笔下运行的呈现是如何的,所谓当你从一画,从本心时,则是立于千仞岗,濯足万里流,起点高不在笔在腕,不在腕在心,心在受,或者尊受,蒙养,强精神,立于一画,归于本来,回返于混茫,然后再出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