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眠启蒙的老师梁伯聪谈到梅县“文化高于一省强,自宜满目富琳琅。欲寻古董无商肆,美术如何不发皇。”生在这样一个文化浓郁的环境里,林风眠也是充满灵性,富于诗意,他在梅县曾组织“探骊诗社”,与现代象征诗人之祖李金发是好友,无任是现代诗、古典诗,林都倾心学习。后来他为梅县美术发皇成大师。
林风眠早年在梅县,已闻到高剑父等人的风向,买来印刷品临摹,这是他接触岭南画派的开始,加上他晚年定居香港,也是他具备岭南大师的原因,中西合璧的进展使岭南画派光辉灿烂,也使林风光无限,他用他那犀利的线条作画(这是他用多年奋力作画练成的),用他特殊的手法写诗,画纸上的诗,总是芦荻鸿雁--
在林风眠的画中,莲塘、芦雁的意象反复出现,那正是他诗意的抒情、表现,秋色、小桥、渔人、鱼鹰、流水、俨然村落,反复出现,这也是中国古典诗中常常出现的意象,还有他的芦塘与大鸟,杜甫诗的‘渚青沙白鸟飞回’的意境,充塞其作品中,画纸上的诗,似乎承传了王维以来中国文人画家的精神,画中有诗。
与古典文人画不同的是,林风眠的画具有国际视野,中西两种风格的交融,两种文化精神的交融,或者说是多种元素的浓缩,这便是其超越前代的地方。
(近来的博文以早先微博文字整理而成,图就不发了,网上多的是。祝各位新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