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身心合一
身心合一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3,316
  • 关注人气:42,18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此心之外,更无他求

(2017-03-08 11:54:07)
标签:

民间国学

身心合一

文化

分类: 民间国学堂
        司马迁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很多人眼里,金钱就是快乐的先决条件。可是,很多人拥有了金钱,却依然得不到快乐;拥有了一切,却往往迷失了自己,蒙蔽了自己那颗原本简单纯粹的心灵。
此心之外,更无他求

 有一个有钱人去拜访一位哲学家,请教他一个问题:“为什么自己有钱以后,内心越来越不安,心胸也变得越发狭隘了呢?”

哲学家把他带到一扇窗前,对他说:“向外看,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

富人说:“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哲学家又将他带到一面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

富人回答:“我自己。”

此心之外,更无他求
 

 

哲学家笑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银子。但就是因为这一层薄薄的银子,便令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世界”。

黄庭坚诗曰:“利欲熏心,随人翕张”,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一经世俗的染缸,曾经澄澈的心灵便污浊了。在财色名利面前,有几人能保持内心的清净光明,不被贪欲染污呢?如柳下惠,坐怀不乱;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如王阳明之父王华,“欲借人间种,恐惊天上神”;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如此这般的人,古时不多,今日更少有了吧?

 

 此心之外,更无他求

 

至于哲学家所作的窗子和镜子的比喻,台湾作家林清玄另有一番高明的论述:“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通过窗子才能看见世界的明亮,使用镜子才能看见自己的污点。”

其实,窗子和镜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你的心如窗,就看见了世界;你的心如镜,就观照了自我;你的心广大,生命就无比开阔;你的心明亮,世界就充满光明。

此心之外,更无他求

心,是一切温柔的起点。一个人心怀柔软的那一刻,才能斩断过去的忧愁和未来的恐惧;而唯有斩断过去的忧愁和未来的恐惧,才可以得到真正的自由——心灵的自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名累,不为利牵;此心之外,更无他求。

当亚历山大大帝问躺着晒太阳的第欧根尼:“有什么可以为您效劳的吗?”第欧根尼的回答是:“有的,就是——不要挡住我的阳光”。

此心之外,更无他求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第欧根尼心灵自由的境界,也许唯有孔子可以与之相媲美吧。

    有讽刺意味的是,第欧根尼曾被人称为“犬儒”,孔子也曾被讥为“累累若丧家之狗”,东西方两个不同世界的圣人,却同样背负“狗”的骂名——圣人尚且如此,还有什么不是浮云呢?

(注:文中插图乃画家赵春秋国画小品)

 

 

“合一三部曲”之《知行合一》已上架,敬请指正。
此心之外,更无他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