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

(2017-03-10 16:43:12)
标签:

民间国学

身心合一

文化

分类: 民间国学堂
庄子曰:“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积财而不得尽用,其为形也亦外矣”。杜审言诗曰: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凡富贵之人,也并非如人们看到的那样光鲜,一生苦身疾作,背后付出的汗水和血泪,唯有自心知。
 

人,吃多大苦,享多大福,不用总想福大财大,先问问自己能承受多少苦难;人,出多大名,撑多大风险,不用总想扬名立万,先问问自己能承担多少风险。若没有“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的坚韧,便没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笑颜。

 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

只是,正如庄子所言,“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一旦无常到来,今生积累的财富再多,纵然富甲天下,也无福享用了。一旦无常万事休,到此方知,钱财实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此前的知,不是真知;至此始信,世上有很多东西,不是金钱能够换来的,比如健康,比如生命,比如快乐,比如幸福——此前的信,不是真信。

 

顺治皇帝诗曰:“莫道老来方学道,孤坟尽是少年人”。有些简单的道理,平日看似明白,然而不到生命的终点,却很难真正明白。即如生死之事,死亡是生命的必然道理,然而多数人都会想当然的认为,死亡离自己还很遥远;却看不到,死神就在每个人身边,在看不见的暗影里,时时处处地陪伴着自己。

 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

庄子曰: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即使是常把生死挂在嘴边的修行人,又有几人能像印光大师一样,“但将一个死字,贴到额头上,挂到眉毛上”,时时刻刻警醒着死亡之神的逐影随行呢?

 

 

“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富足的生活,和高贵的人生,自然是人人都渴望拥有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古代的读书人,寒窗苦读十余载,凄风苦雨、寒夜孤灯之时,一直激励他们永不放弃、自强不息的,就是“金榜题名时”的无限风采。衣锦还乡,荣归故里,那种高高在上的荣耀,那种“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自得,其实,饱含着满腹的辛酸。

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

安徽桐城县的“六尺巷”,至今尤传诵着康熙朝文华殿大学士张英的一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历史不会否认帝王的功业,但,即使贵为人皇,终究只是一扑黄土。

秦始皇灭六国,一天下,一座极尽奢华的阿房宫,“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其规模之浩大,建筑之精美,以致到秦朝灭亡都未曾建完;然而到最后,“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曾经不可一世的辉煌,一夕之间化为灰烬;除了留下杜牧一句“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的感叹,又何曾留下过什么?

 

《明心宝鉴》里有四句话:“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世事静方见,人情淡始长”。绚烂之极,而后能平淡;喧嚣之盛,而后能宁静。人生只有经历过后,才能真正懂得:恬淡的生活,才是最美的人生。

 

 (注:文中图片选自网络
 
“合一三部曲”之《知行合一》已上架,敬请指正。
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