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身心合一
身心合一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767,821
  • 关注人气:42,18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酒趁年华

(2017-01-15 14:43:55)
标签:

民间国学

身心合一

文化

分类: 民间国学堂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因此,中国人起名字,引经据典,极为用心,素有“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之说。比如近代的才女林徽因,原名“林徽音”,“徽音”二字即出自《诗经·大雅》:“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而“雨巷诗人”戴望舒,“望舒”两个字,即出自《楚辞·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人的名,树的影,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往往蕴含着很深的寓意,寄予了父母深切的希望。

 

可怜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名字上就下足了功夫,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一“名”惊人。然而,人生在世,如浪沙淘金,真正青史留名的,又有几人?俗众如你我,终将被岁月掩埋。不如,趁此身未老,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在有限的时光里,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在琐碎的生活中,用细节把日子过成诗;简单而精致,朴素而美好,人生况味若此,也不枉来世上走一遭。

 

诗酒趁年华

现在人的名字,大多数都是有“名”无“字”;而过去的人,基本都是有“名”有“字”的,尤其是文人墨客和士大夫阶层。清代王应奎曾说:“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名”是用来区分彼此的,“字”则用来表示个人德行。《礼记》曰:“幼名,冠字”“名”是幼时起的,供长辈呼唤。男子到了二十岁成人,要举行冠礼,就要取“字”。《仪礼》曰:“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有了“字”以后,“名”就只有父母长辈可以称呼,其他人只能称“字”,若直呼其“名”,就是对人的不尊敬。

过去的女子,到了适婚年龄,而又尚未许嫁时,有个很美好的词,叫“待字闺中”。《仪礼》曰:“女子许嫁,笄而礼之,称字”。女子到十五岁成人,若已许配了人家,就要行笄礼,也要取“字”;若尚未许配人家,就叫“待字闺中”。女子有了"字",就表示已经嫁出去了。《木兰诗》曰:“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豆蔻年华,对镜梳妆,在额头上贴上几瓣黄花,点缀着青春的梦想。“黄花闺女”,“待字闺中”,多么美好的词句;古人的文化,虽然崇男抑女,但对未出嫁的女子,却也形容的如此诗意。

诗酒趁年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