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身心合一
身心合一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761,152
  • 关注人气:42,18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嫦娥应悔偷灵药

(2016-11-16 08:14:06)
标签:

民间国学

身心合一

文化

分类: 民间国学堂
         于是诗人又有了一种新的寂寞。世俗的寂寞既是人人都有的,便也十分寻常了,不寻常的是另一种寂寞。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这是一种高贵的寂寞——圣贤的寂寞。圣贤的寂寞高贵无比,却也不胜其寒,如月中的嫦娥,“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那是何等的高贵,却又何等的孤寒?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人生往往到了极处,却又渴望最平常的事物,向往最平凡的生活。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山珍海味吃的久了,贫苦人家的山村野菜就成了世间最美的味道。简单,淳朴,没有丝毫岁月的侵染,没有世间芜杂的牵绊,所有质洁的美丽,都还是山静水长的安然姿态,任世事变迁,初衷不改。

绚烂荼靡花事了,荣耀光彩一生,到头来,却只想找一处人烟罕至的山林深处清幽的隐居,从平凡中来,再到平凡中去;从哪里开始,就在那里结束。人生就像一个圆,当我们走完了全程,发现又回到了最初的原点。人的一生,注定了只是一场重复上演的舞台剧,同样的开始,同样的结局。如同一片树叶,根于泥土,又归于泥土。

 

 嫦娥应悔偷灵药

古来圣贤皆寂寞。不只俗众如你我,平凡的时候渴望绚烂,绚烂之后又渴望平淡——人似乎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即使尊贵如佛陀,最初在菩提树下悟道之时,看透人生的荒谬,识破世事的幻相,达到人生最美妙的“开悟”境界——这已是人世间至高、至乐的境界了,而此时的佛陀却也会感到旷世的孤独,升起对俗世尘劳的厌倦,想要脱下肉身的束缚,入无余涅槃,离开世间。后因诸天梵王的祈请,才勉强住世,为众生说法四十九年。

俞伯牙遇到钟子期,高山流水,千古知音,这无疑是世间最唯美的友谊。而一旦钟子期因病亡故后,世上再无知音赏,伯牙便毅然割断了琴弦,从此孤老一生,终生不再弹琴。“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一个人无论有多美妙的境界,多高超的才艺,多深情的爱恋,若此生无一人理解或欣赏,也终将是人生一大憾事,画家梵高甚至因“恨无知音赏”而走上绝路,更有不知多少痴男怨女,因为得不到心中的爱恋而一脚踏入绝情谷,永别尘寰。尊贵如佛陀尚有厌世之感,何况我等凡夫俗子?人世高贵的法王、世间最美的情郎仓央嘉措,不也只能无奈的发出“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的感叹吗?
 

孔老夫子在《论语》开篇就说了这样一句劝慰的话:“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在周游列国处处碰壁之后,自然明白真正的知音是最难寻觅的,于是不免自嘲的劝慰自己说:即使此生永远遇不到知音,即使世间没有一个人理解自己,而我也丝毫不会因此而感到寂寞或难过,如此情怀不也不失为一种君子的风范吗?

人生到了落魄困顿的时候,适度的自嘲,安贫乐道,倒也不失为一种洒脱,一种超然。

嫦娥应悔偷灵药
(长按上图或扫二维码即可进入淘宝店购买链接。新店开张,买一赠一!你的身心你做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