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身心合一
身心合一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761,508
  • 关注人气:42,18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地合一,秋水长天(2)

(2016-11-07 10:22:14)
标签:

身心合一

民间国学

文化

分类: 民间国学堂
著名学者顾随先生说,王绩写《野望》时心是寂寞的,是无着落的,是无可奈何的。或许,他写的本就不是诗,而是一颗寂寞的心。

寂寞的心是看不见的,也是不可言说的。而通过整首诗来看——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童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王绩在诗中表达了两种不同的寂寞,一种是世俗的寂寞,一种是圣贤的寂寞。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这是世俗的寂寞。一个人此生无论做些什么,心总是要有所依托,不见得一定要有什么信仰,但信念一定是要有的,要让心灵有一个安处,心无旁骛,不惊不扰,只为实现心中的夙愿,成就无悔的人生,让漂泊的心不再漂泊。而王绩的心此刻是漂泊无依的,“徙倚欲何依”,始终找不到一个宁静的安处,找不到灵魂栖居的方所。因为心灵无处安顿,便有了一种无法言说的寂寞。

这种寂寞,是世俗人共有的。不过,一个人的寂寞,算不上寂寞。于世俗而言,最深的寂寞,不是一个人的孤独,而是身处喧嚣的人群中,心却如大漠一样荒芜。恰如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写的那样:“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每一步迈出的都是寂寞,每一脚跨出的都是孤独!”

天地合一,秋水长天(2)

 

然而,很多的空虚和寂寞其实都是无端的,无端的来,无端的去,无端的去了又来,来了又去,自己的心自己却做不得主。因为我们总是不甘于平凡,不甘于普普通通、默默无闻的虚度此生。其实,对于平凡的我们,真正的绚烂和美好,不在于做了多少伟大的事业,取得了多少辉煌的成就,而在于能够平平静静的,把琐碎的日子过成诗一般的生活。

其实平凡的日子里原本都还是安稳的,有一份可以养家糊口的工作,有一处可以遮风避雨的房屋,有一个可以长情陪伴的爱人,更有可爱的孩子,慈祥的老人,柴米油盐酱醋茶,人生纵然没有太多的诗意,至少也不会过于失意。只要自己不贪不奢,衣食无缺,懂得知足,懂得享受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不妄求自己所没有的,如此,岁月自然是静好的,心灵自然是安稳的。

何况,生活在现代都市的我们,享受着当今科技带给我们的一切便利,住着手可摘星辰的百尺高楼,坐飞机扶摇直上九万里乘风归去,一部手机在手就可以足不出户而知天下,古人遥不可及的梦想,于我们早已是轻而易举的事,相比之下,我们本应是人类发展以来最无忧无虑、幸福无边的时代了。

然而不,科技越来越先进、物质越来越丰富、生活越来越优越的我们,内心却越来越没有安全感了。莫名的,总是会担忧;无端的,总是会寂寞。其实,静下心来想一想,于生活所需的一切,我们真的什么都不缺,到底在担忧什么呢?无非是内心不懂得满足,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多。可见,无论时代怎样发展,今人同古人的心却还是一样的,一如王绩的“徙倚欲何依”,真正空虚的是心灵,不是生活。

可是,要如何安住这颗寂寞无主的心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