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为何没有大名(外一则)
(2023-02-26 12:03:30)
标签:
贾宝玉贾环杨玉环连生珍儿 |
分类: 公开发表 |
贾宝玉是没有大名的。这个名字被《红楼梦》读者叫了三百年左右,可能很多人并没注意到,宝玉是他的小名,也就是中国人特有的乳名,按今天的说法,这个名字是写不进户口本和身份证的,只有家里人自己叫叫,社会不承认。即使学堂上也不允许叫,如果“囡囡”、“宝宝”等小名满校园飞,校长立马崩溃。当然,清朝时贾宝玉去考功名,也不能报上小名的,真不知续书者是如何把这件事糊弄过去的。有关宝玉之名也不见前赴后继的红学家们是如何解释的,要么避而不谈,要么装傻充愣没看见。网上有人将贾府“王”边旁(应为“玉”字,为便于理解,下面写“王”)字辈的人通通罗列出来,再翻出康熙字典,找到“王”字边旁的字,先剔除掉作者已经用过的名字,然后根据排列组合、生辰八字、男女有别、富贵穷困、天干地支等等只有他自己能理解的所谓高科技方法,为贾宝玉、也是为作者起了个名,并信誓旦旦地说,这个字,就是作者给宝玉起的真正大名。这个比作者还厉害的朋友,其想象力和演算力似乎已超越了给曹頫找儿子的曹学家,令笔者钦佩不已。
实际情况是:作者自始至终没给贾宝玉起过大名,压根儿就没打算给他起大名。其根本原因是“宝玉”之名来源于作者一生最钟情的《长生殿》主人公“杨玉环”,唐明皇得玉环如得宝,并高唱《得宝歌》(见唐代段安节《乐府杂录》),此名足矣,何需其他名字来掺和?任何名字都无法表达作者对这个名字倾注的全部心血和泪水。谓予不信,我们接下来看。
贾宝玉有个唯一的同精同种兄弟,叫“贾环”,虽是妾生,却无法否认他与宝玉亲兄弟关系。他的起名情况正好与贾宝玉相反,他从来没有小名,只有大名,你道怪也不怪?同是一个父亲生的,起名情况为何恰恰相反?只有一个解释,他也是只能用大名,不能起小名,起什么小名也不能表达作者心里真正的情怀。这个“环”字因是“王”边旁,总不能叫“宝环”吧?所以只能是大名,还不能给任何人用,包括贾琏、贾珍、贾琮、贾瑞、贾璜以及贾珩、贾琛、贾琼、贾珖、贾璘等等只闻其名、不见其人之辈,其他旁支族人就根本轮不上了,因为他们与贾宝玉都隔着一张肚皮,不是一个父亲的精子里孕育出来的。
请朋友们将“宝玉”之名与“环”之名放在一起念,念之前去掉那个修饰词“宝”,这个名字就是:“玉环”。杨玉环,是《红楼梦》作者洪昇无法摆脱的名字。有人又要说巧合了,他就不想想,汉字里有几十个“王”边旁的字,为什么单单将“环”字给了与宝玉一父同种的兄弟,而不给其他人呢?
当然,贾宝玉有个从没出场的嫡亲哥哥叫“贾珠”,珠,从玉,示珠玉同珍,“珠”和“玉”其实是一回事,但不能让他实际存在,所以要写他早已去世,不然念成“珠环”也挺别扭的。
百多年来,红学界对曹寅的“雪樵”之号遮遮掩掩不予承认,盖因与“雪芹”相讳犯冲,近期迫于学界压力“百度百科”已添加,估计没有红楼梦学会大佬的旨意谁也不敢妄加,大有“我就承认了,爱咋咋地”之势。穷尽清代所有史料,曹寅只有一个嫡传孙子,名叫“曹天佑”,是曹顒的遗腹子,官做到知州助理,书中将自己的名字给了吴贵妃的父亲吴天佑,令人困惑不解,至今不见红学家出来解释是何原因,生怕看官们不知是曹寅孙子曹天佑所写?所谓“伏脉千里”更谈不上了,这是赤裸裸的宣示主权啊。曹寅孙子虽只一个,但儿子却有仨:曹珍,早殇;曹顒,嫡亲,二十四、五岁时病故;曹頫,过继子,总不是太纯。这仨儿子,珍儿尚未长大就不幸夭折;接着曹顒竟然又英年早逝,留下遗腹子;曹頫不但是过继的,还没有生育子女的记载,你现在硬要说他有儿子,只能是杜撰,是千方百计想要他生一个儿子的人捏巴出来的,是“寻宝”节目上专家嘴里常常说的臆造品,不值钱,有的人出了演播大厅就砸在地上,摔了个粉粉碎。这个曹家孙子也特怪,专门与长辈过不去,他在书中给贾府“玉”字边旁中坚人物起名时常常与自家父辈的名字相冲,比如贾琏,就犯了曹顒的名讳,曹顒有个小名,叫“连生”,连康熙皇帝老儿都知道这个小名,他在给内务府主事的折子上都不提大名,只写小名,请看:
曹寅在织造任上,该地之人都说他名声好,且自督抚以至百姓,也都奏请以其子补缺,曹寅在彼处居住年久,并已建置房屋,现在亦难迁移。此缺着即以其子连生补放织造郎中。钦此。(《曹家档案》105页)
连生即曹顒。“连”与“琏”,不但字形相近,读音完全相同,封建社会士大夫家小名要避讳吗?回答是肯定的,林红玉就是因犯了宝黛名讳(也是小名)被改成小红,但曹雪芹却将父亲的“连”字给了笔下的浪荡子贾琏,请问学富五车的红学家们如何解释?还有曹寅提起就伤心的“珍儿”,有着白纸黑字的史料记载,请看:
辛卯三月二十六日闻珍儿殇,书此忍恸兼示四姪寄西轩诸友三首
就是这样一个让祖父忍恸神伤的珍儿,不孝之孙曹雪芹却将其名给了他笔下的败家子贾珍,请问各位红学爱好者,这说得通吗?曹寅在诗里叮嘱四姪曹頫(后来还过继成了自己的儿子)要“程朱理必探”,曹雪芹难道有偏执狂,不但不听祖训,违拗程朱理学,专门将父辈们的名字赋予书中算不得正面的荒淫角色?《红楼梦》的这一起名事实就足以推翻红学家们强加于他头上的著作权,而与真正的原创者洪昇却脱不了干系,因为他把“琏”字顺手就给了晚年最后一部作品《四婵娟·谢道韫》的男主人公谢朗(史载实有其人),生生将“朗”字去掉,换名“谢琏”,将他《红楼梦》著作权的曲折伏笔巧妙地隐埋于《四婵娟》中,令人欷歔不已又拍案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