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红楼梦》著作权
《石头记索隐》
《樗散轩丛谈》
《小浮梅闲话》
《批评新大奇书红楼梦
|
分类:
公开发表
|
笔者近段时间在“今日头条”发表了多篇质疑曹雪芹《红楼梦》著作权人的文章,引起读者留言置评,反响热烈;总的来说,赞同者居多,反对者也不少,其中有一条留言语出惊人,独一无二,最后两句颇有文革遗风,无知无畏,令笔者感慨不已,几欲涕下,现全文照录:
曹雪芹就是《红楼梦》的作者,这是个常识性问题,不是学术性问题,说曹雪芹不是《红楼梦》作者,任何一个有一点儿常识的人都不会答应,绝不答应!
请看,《红楼梦》作者问题,不是学术问题,是常识问题。换言之,就象李白、杜甫一样不可推翻的历史性定论。习惯思维的强大令人瞠目,也感叹“愚M”宣推的力量。一个历史人物真实存在的定义,起码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1,正式的文献档案记载,包括国家文献(如《史记》、《汉书》、《新
标签:
绛芸轩
绛云轩
芸香吏
红云
紫云
|
分类:
公开发表
|
红学中有许多不解之谜,其中“究竟是‘绛芸轩’还是‘绛云轩’”也是谜题之一。学界基本认定是“绛芸轩”,最通行的说法共两种,其一是指贾宝玉爱“红”,“绛”即“红”,“芸”是芸草,即香草,又称“芸香”,因有驱书虫功效,书卷中多置芸草,古时书斋、书馆、藏书处等多以“芸”代之,如“芸窗”“芸馆”“芸扃”等,以至于从东汉起设置的校书郎官职后来用“芸香吏”作为别称。所以“绛芸”就是宝玉爱读书走科举道路的意思。其二是指作者将“红玉”和“贾芸”的名字结合在一起,暗示宝玉最后得到此两人的帮助度过险境,揭示了后四十回的宝玉故事和命运。
这两种解释靠不靠谱呢?我们先说第一种。“芸香吏”是校书郎的别称,此官级别虽不高,但非及第进士中的佼佼者或制举登科的非常之才是不会授予的,待遇优厚,升迁快速,被唐人视为“文士起家之良选”,对于贾宝玉这位极度厌弃仕途经济的人他会在林黛玉面前将自己的书斋起带做官意
标签:
“遗簪”、“更衣”
洪昇
史笔
台本
《长生殿》
|
分类:
公开发表
|
土默热红学洪昇说自有其完备的体系支撑,本文再向红学爱好者提供一条证据。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及《靖藏本》在第十三回都有如下一条批语: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者?其事虽未行,其言其意,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是以此回只十页,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去四五页也。
首先,所谓“史笔”绝对是史书上有记载的事件,而不可能用曹雪芹家庭内部发生的家长里短琐
标签:
林黛玉
杨贵妃
洪昇
花解语
埋玉
|
分类:
公开发表
|
土默热红学的著作权人洪昇说,是红学发展史上学人们得出的唯一正确结论。红学爱好者们总说作者洪昇没有证据,笔者要问:文学/文化对比的结果不是证据吗?土默热红学其中一个要义就是《红楼梦》从《长生殿》中化来,重要人物的特征和故事里蕴含着杨贵妃的身世元素,当然主要体现在林黛玉身上,薛宝钗、秦可卿、探春、袭人、晴雯、甚至宝玉等人身上都多少带有一点影子,如果集中在黛玉一人,也太过明显。本文就从这一侧面,来证明洪昇就是《红楼梦》原创者的结论。
在本文展开之前,我们先来看《红楼梦》的回目名称,先不说“风尘”“薄命”“红楼”“云雨”“宫花”“风流”“风月”“黄泉”“芳心”“余香”这些熟词熟语反复出现于《长生殿》,就说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典出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解语花》,是唐明皇夸赞杨贵妃象善解人意的花,聪慧可人;第二十一回“贤袭人娇嗔箴宝玉”,源之《长生殿》“含娇带嗔”(《献发》)、“惯娇嗔”(《复召》)、“进规箴,悟当今
(2024-12-07 20:06)
标签:
《梦稿本》
“佛眉”
秦光第
具德禅师
红楼
|
分类:
公开发表
|
红学中人皆知,《红楼梦》大约有十四、五种版本(解放后各正规出版社出版的不算),其中有抄本和刻印本,抄本占绝大多数。除了不值一驳的《癸酉本》以及未露真容的《靖藏本》遭人质疑外,其他版本从没人说是作伪本,这个结论可以固定下来。《梦稿本》原稿上出现六个人的题签,他们分别是:佛眉(次游题写)、次游(秦光第)、堇堇(或为董之)、辛白(于源)、兰墅(杨继振题写)、杨继振,另外在七十八回回末题有“兰墅阅过”四字,不能断定是高鹗手迹。秦光第、兰墅(高鹗)、杨继振、于源四人都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堇堇(董之)其名无法确认,“佛眉”字体清晰,足以判断是否实有其人。笔者的《〈梦稿本〉上的“佛眉”究为何人?》一文已作初步考订、厘剔,应是历史上
标签:
《梦稿本》
佛眉
秦光第
具德弘礼禅师
朱彝尊
|
分类:
公开发表
|
近期(今年7月)有位自称“新秦学开山人”的作者上传多篇对《梦稿本》(即《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又称“杨藏本”)的研究文章,引起红学爱好者的注意。他的解析过程颇有新意,但得出的判定是值得商榷的,比如说“杨藏本”是一切《红楼梦》古抄本的母本,尤其是最终结论,《红楼梦》第一作者是废太子胤礽、第二作者是康熙孙弘暟,荒诞不经,全无史实依据,与其他几十个《红楼梦》作者一样,是拍脑袋的产物,没有一丝史料证据和文化根基可言,不值一驳。
“杨藏本”的收藏者杨继振身处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是清代晚期的著名收藏家,
标签:
《红楼梦考证》
《石头记索隐》
“相隔已百年矣”
清康熙朝政治小说
|
分类:
公开发表
|
红学史上曾有著名的“蔡、胡之争”,即胡适的《红楼梦考证》是以批驳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起头的。洋博士胡适先生祭起当年时髦的“科考”大旗,几乎将蔡元培的“猜笨谜”式索隐方法驳得体无完肤,引得当时一批人及后世的红学爱好者纷纷拜倒在其饰以“科学”、“可靠”彩绘的石榴裙下,至今难以自拔。俗话说:时间是块磨刀石,岁月越久,越露出它的真容。难道说蔡元培先生当年的研究真的一无是处吗?
红学中人皆知,说“曹雪芹”是《红楼梦》的原作者并不是胡适的发明,是书中开首一连串化名中的一个,前人
标签:
《牡丹亭》
《长生殿》
《红楼梦》
郭英德
《三妇合评本》
|
分类:
公开发表
|
《红楼梦》作者在创作时深受《牡丹亭》影响是红学界的共识。如果作者是曹雪芹,毫无疑问,就应该根据相关史籍对比、研究他在生活和写作中与《牡丹亭》或戏曲的关系,但是,曹雪芹本人就毫无正规档案史料可立足,更谈不上与戏曲有任何的联系。这不打紧,并不妨碍学者们自顾自地将研究文字全安在曹雪芹头上,极尽想象、赞美之能事。换言之,这个作者是张雪芹、李雪芹也是合适的、成立的,可以说整个红学界上百年来都是这么干的,从来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妥。
标签:
“通灵宝玉”
《幽通赋》
杨通幽
“集灵台”
媒介物
|
分类:
公开发表
|
“通灵宝玉”是《红楼梦》作者独创的专属物品,空古绝今,独一无二,戏剧中可称专业道具;它不但是故事引子,还是男女主人公的化身;是宝玉、凤姐生死关头的救命符,更是贾母口中的命根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即便说它是《红楼梦》的灵魂也不
为过,没有它,贾宝玉的命保不了,故事也无法展开下去,由此作者云“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所以,谁孕育、创造了它,谁就是《红楼梦》的生父,这点是确定无疑的。《红楼梦》一开头就讲述“通灵宝玉”的来历,是女娲弃之未用的一块补天之石,经来自仙界的僧人(癞头和尚)施展幻术,将它变成一块扇坠大小的美玉,上镌“通灵宝玉”四字,打算
标签:
京口
毗陵驿
皇华馆
孤舟
貂裘
|
分类:
公开发表
|
记得曾在红学权威刊物《红楼梦学刊》上看到一则消息,说是有一个地方的红学会搞了个纪念大会,省市有关领导如何重视,红学(毫无疑问是指“曹雪芹”)与该地关系的学术研究如何繁荣,成果累累,前景一片光明,云云;读后着实令人羡慕不已,“曹雪芹”与该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且研究成果喜获丰收,凭《红楼梦》在中国的魅力,这个地方能不令人神往吗?这个地方就是江苏镇江,也就是《红楼梦》在第六十九回提到的张华死于非命的地点:京口地界。在《红楼梦》这部云山雾罩、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小说中好不容易有个真实的地名,引起“京口”地方人士的关注、重视和研究也天经地义、无可非议。但是,要让“曹雪芹”与“京口”有交集、有联系,在百多年来挖掘殆尽的曹学档案史籍中可有一丝半毫文字记载吗?答案是零,什么也没有!这些研究成果和大好前景又从何而来的呢?不都是凭空的扯淡吗?窥一豹而知全身,可见曹学都是靠什么堆积起来的。
一个作家,创作一部现实主义作品,不管他如何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在描写亲历亲闻的故事时,多多少
标签:
“风流榜”
李龟年
黄幡绰
绰板
檀板
|
分类:
公开发表
|
《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口中的“风流榜”最后名单开列如下:
再如李龟年、黄幡绰、敬新磨。卓文君、红拂、薛涛、崔莺、朝云之流,此皆易地相同之人也。
这8人几乎都与戏曲有关,李龟年、黄幡绰、敬新磨乃梨园中人;卓文君、崔莺是戏中人物,卓文君虽是历史人物,但其形象在元、明杂剧《私左相如》中已经出现;红拂、薛涛、朝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