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乐山大佛的眺望
(文)海笛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地处四川省乐山市东,位于乐山市城东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处,北距成都160余公里。这尊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的 弥勒坐像,高71米,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大佛,比号称世界第一大雕刻的阿富汗帕米央大佛站像,还高出二十多米。史载 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
1982年,乐山大佛被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96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1年7月,这里被 授予5A级国家旅游景区。

虽是四川人,知道乐山大佛,还是八十年代刘晓庆主演的电影《神秘的大佛》,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拍摄的第一部动作片。我喜欢刘晓庆演的侠女角色,影片 中“神秘的大佛”更让我入迷,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对乐山大佛有一种向往。工作后,当中学教师,带学生来到这里。那时游客少,从凌云寺山顶上是看不见大佛全身的,需要顺栈道而下。乐山大佛的头顶与山齐高,足踏大江,双手抚膝,体态匀称,神态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我和学生从栈道到大佛脚下,大佛脚背就有8.5米宽,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那时人们可坐在大佛的脚背上休息或者是拍照,我和全班学生在大佛脚背上照过一张合影,后来搬过几次家,可惜不知放到哪去了,现在已经不许再爬到大佛身上去了。大佛确实非常的宏伟巨大,给人一种庄严的感觉,让我们不得不感慨古人的智慧。在没有先进的开凿工具及精准的定向爆破技术,竟然用原始的雕琢技术,硬是一凿一凿的雕凿出了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这是需要怎样的虔诚和毅力,历经多少艰辛才能做到的啊。
去年暑假,带六岁的孙子去乐山,陪他乘船观大佛,又别是一种感受。那天船到江心,很快驰过佛像,于佛像停了几分钟,看山般巨佛,把人衬得极其渺小。整个大佛是面向三江水正坐着,两只手放在膝盖上 ,眼睛细长细长的,表情很严肃。大佛温文尔雅的神情,和蔼可亲的神态,以及凝思中蕴含智慧,威严中带有慈祥的面容,让人情不自禁产生崇敬与亲切的感觉 ,惊叹乐山大佛高大与壮观的同时,赞叹着它的造像工艺的精美。再看那些从山上下到大佛脚底的人,像蚂蚁一样众多的人群人头攒动,极像一群来自小人国的 客人,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数百上千尊石刻塑像中涌动,宛然犹如融入庞大佛教石刻艺术群中的活体。

回船时导游告诉大家乐山大佛有一套巧妙设计,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第9层和第18层各有一 条横向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也有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但互未凿通,这些水沟和洞穴,组 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防止了大佛的侵蚀性风化。

导游还让大家看乐山大佛远处几处山体,连起来象不象是一个睡佛?那天天气不好,没拍下片子。但透过薄雾,见睡佛时隐时现,似真非真,在那里朦朦胧胧的仰卧。据说这尊天然睡佛是1989年5月11日,广东顺德潘鸿忠先生游览嘉州发现的。他也是无意中摄得一张照片,让人们见识了“山形如佛身仰卧”的。远远望去 ,乌尤山如同佛首,眉眼清晰可见;凌云山为佛身,其身形神态逼真,堪称天下一绝,更给人无尽的遐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