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都江堰洗礼

(2020-09-25 11:25:14)
标签:

文化

旅游

分类: 原创散文

都江堰洗礼

都江堰洗礼

(图\文)海笛

512大地震后,曾到过都江堰,那时江边有裂纹,二王庙神像倒塌,离堆的建筑被损严重,人们正忙于修复之中。十多年后再次来到这里,玉垒浮云,山河依旧,地震后的创伤已荡然无存。从离堆公园进去,这里仍是都江堰一道瑰丽的风景,它集都江堰,宝瓶口,飞沙堰于一体,这三项工程,结构严谨,布局完善,相互依存,互相制约,形成有机整体。收到“引水以灌田,分洪以减灾”的效益。内江水流过宝瓶口,再经大干渠分成千万条灌溉渠道,组成一个纵横交错的扇形灌溉网,浇灌了川西平原沃野千里,是四川成为“天府之国”的保证。

都江堰洗礼

都江堰水利工程建于公元前256年至今已2千多年历史了,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每次来都会受到一次洗礼。

都江堰洗礼

离堆公园那条林阴大道,两旁排列整齐的迎宾树,音乐喷泉就在旁边,四个碗口粗的卧铁放在中间,卧铁上有铸造的日期,这是淘滩时用来确定的河底深度的标尺。原来李冰治水用石马埋在河底作为标准,后来演变为这种卧铁,这几个卧铁是明朝万历四年、清朝同治三年、民国十六年和1996年四川省政府埋下的.喷泉周围有竹条编织,中间放置卵石的竹笼和杩槎,这些是维修河道时挡住水流的治水工具。喷泉呈圆形,共有32个喷口,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喷出各式水样。人们来到这里,见“卧铁”,间歇不断的喷泉,就会自然而然想起水利工程,一股浓浓的水文化氛围在这里发散,勾起大家对远古劳动人民智慧的遐想。

都江堰洗礼

“离堆”原是玉垒山的一部分,当年李冰父子为了引岷江水灌溉川西平原就率领民众开山凿了宝瓶口。于是,就有了离堆,离堆之上,便是殿宇三重巍峨矗立的伏龙观。相传,李冰父子治水时曾制服岷江孽龙,将其锁于离堆下面的伏龙潭中,后人依此立祠祭祀。伏龙观三面悬绝,一面用42级石阶和开阔的大坝相连,显得异常雄伟庄严。公园里亭榭错落有致,绿植盆景姿态万千,水池喷泉布局精巧,卧铁模型等,处处给人神奇惊人之感。

都江堰洗礼

绕过喷泉,是宽敞的“堰功道”,两旁塑有12位为古堰建设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历代功臣石像.他们分别是西汉的文翁、三国的诸葛亮、初唐的高俭、益州长史章仇兼琼、宋代的刘熙古、赵不、元代的吉当普、明代的卢翊、施千祥、清代的阿尔泰、强望泰和丁宝桢等.瞻仰这些石像,令人肃然起敬。在川蜀任职期间,这些功臣在整治、管理和维护都江堰工程上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被人们永远铭记。堰功道两侧摆放许多造型别致的大型古银杏盆景,加上溪流喷泉的点缀,古色古香。道路两旁各有一条小溪,溪岸有64个小石龙,它们不断地喷出清泉,水落在小溪中向西流去,只留下清脆的水声回荡。水很清澈,阳光给它披上瑰丽的色彩,到这里犹如仙境。人们在岁月里穿梭,看着历代功臣的石像,想着雄伟的水利工程,为祖国有这样的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而自豪。堰功道的尽头,是四十多级的阶梯,上面的伏龙观雄踞于离堆之上,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里面陈列着关于都江堰的文物,李冰的石像在大殿中央,是为了让人们永远都记住这位造福于人民的大英雄。

都江堰洗礼

都江堰洗礼

隆隆的水声响在耳畔,我来到伏龙观后面的观澜亭远眺,群峰巍峨、万山叠翠,青城秀色尽收眼底;俯视脚下,江水浩荡,滚滚涌入宝瓶口,一泻千里,何等壮观。顺着伏龙观后的阶梯,下到了宝瓶口。宝瓶口位于离堆脚下,为内江引水咽喉,是李冰当年开凿的一条宽20米、高40米、长80米的口子,形如瓶口而名。内江水冲到这里被离堆迎头顶托,形成壅水和漩流,使水更澄清,然后流入成都境内。在洪水期则迫使内江不致大量涌入狭窄的宝瓶口,只好随着漩流回壅,从飞沙堰排向外江,起节制闸的作用,又确保成都平原的安全。

都江堰洗礼

走在宝瓶口的台阶上,我想起了1958年毛主席在成都会议时到这里视察的一段故事来:毛主席走到这里,询问了身边陪同人员都江堰岁修的情况后,看着宝瓶口的奔腾江水,说想下去游泳。这让陪同的人员面面相觑,难以回答。也许在主席眼里长江大河他都游过来了,这小小的宝瓶口又算的了什么?他见大家无语,就用手指了指离堆: “这岩石会不会被冲毁? 不会的,这是砾岩,很坚硬。”“一百万年后会不会?”又是一个惊人的问题。主席站得高,看得远,他想到了今后川西平原的安全,想到了子孙万代的幸福。大家都还没想到这个问题,经他这么一提,大家理解了他的心思。在后来当地政府把这个问题列入了议事日程,于1970年冬,灌区人民第一次堵口截流,抽干深潭,从两岸基础起,共浇注混凝土8100多立方米,用钢筋水泥把这里加固了。后来宝瓶口在512大地震和几次和今夏的大洪水中,都安然无恙,没有一点损毁,这是给主席和当地政府的关怀、建设分不开的。也是世代都江堰人民共同维护的结果,这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之处。

都江堰洗礼

都江堰洗礼

都江堰洗礼

都江堰洗礼

都江堰洗礼

都江堰洗礼

都江堰洗礼

都江堰洗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