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旅游 |
分类: 原创散文 |
西昌月
(文)海笛
当知青的第一个年头的中秋节是在乡下度过的,她永远朗照在我的心里。白天劳动,晚上教夜校,人虽然累些,但觉得充实。一晃就到中秋节了。
“今晚是八月十五,夜校就别开课了,让老师也休息下。”那晚收工时队长对农民说。听到不开课,收工回来,我反而松弛了,饭也不想做,就倒在床上。
不知过了多久,一抹银色的月光从窗口透了进来,抬头望窗外,那是一轮灿烂的满月月。这是凉山地区有名的西昌月,那银盘般的西昌月在碧蓝的夜空中显得分外迷人。
我走出小屋,站在门外的山冈上,晚风习习,柔柔的、静静的月光洒在我的身上,一种没莫名的思绪在我心中飘逸,在这青山碧水之间,夜晚的清凉,宁静,加上那淡雅的月色,总是撞击着我的心扉......
这是我独自一个人,没有亲人,没有朋友第一次在异地过中秋节,连同来的几个知青也不知他们到那里串队去了。
当地民间有这样传说,西昌的邛海一年四季湖水清澈明净,水平如镜,景色绝美,与天上的明月相得益彰。晴朗微风之夜,月光亮若明烛,把四周群山照耀得清晰如同白昼一般。
当圆圆透明的月亮移至邛海上空时,只见水天一色,天上,水中两个玉盘银光四射,交相辉映,上下通明,故这里的月亮分外迷人。
西昌有月城之说。农民告诉我,邛海是月光仙子沐浴的地方,每逢农历八月十五之夜,月光仙子便翩翩起舞,慢慢地从天上降临人间,在邛海中尽情嬉戏。月光仙子下来沐浴的这一天月光最明,月色最美。
当时我把妇女队长认做干妈,她给我讲当地民间中还有这样一个神话传说:上古时代,天空中有10个太阳,4个月亮,整个大地上天天烈日曝晒,草木枯萎,天黄地焦,人间因此苦不堪言。后来,青年后生后羿因力大无比便受广大民众推荐,历经千辛万苦用神弓射落9个太阳,才使人间万物得以生存。但后羿回家后,得知自己的妻子嫦娥偷吃了长生不老之药,飞天入月而去,止不住怒火冲天,他随即举起神弓连发三箭,射落了三轮皎洁的月亮。
射下的月亮,一个落到了青藏高原,一个落到了云贵高原,还有一个月亮落到了川西西昌这一代,把攀西大峡陷落成了一个深坑,形成了邛海。这个月亮就躲在邛海里。因此,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地方,月亮都没有西昌月亮那么明净,它是沐浴着川西邛海洁净海水而升起来的。
我想着这些传说,望着晴朗夜晚晶莹体透的月亮,惦念起远方的故乡来,身在它乡,思念天各一方的亲人,不知何时才能团聚和见到他们呢。一种从未有过的孤独的感觉在侵袭着我的灵魂,我感觉月亮已升高了。
忽然我听到远处有孩子唧唧喳喳的声音,一些人影在向我的知青小屋聚集拢来。
“文老师,你好。”啊,是一个叫秀玲的农家女孩带着干妈家的小菊妹妹、小帽、狗娃等一些生产队里队里的孩子来了。
那晚,这群山里的孩子,从他们各自的家里分别给我带来了山里人的纯真和友好,几个麦饼,一捧板栗,一把瓜子,一些石榴,一串柿饼,说和我一起度中秋之夜。那晚我和这些孩子一起,坐在门外的草地上,赏着月,嚼着他们带来的东西。我的知青小屋充满了了欢乐,充满了笑声。
那晚我忘记自己的孤寂,和这些山里的孩子,望着天空的明月,说了许多许多话。我和他们谈到了未来,谈到了理想,谈到了人生,谈到了大山外面的界......
“等我长大后,也要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小帽对我说,又习惯的舔了舔流到嘴边的鼻涕,把鼻子耸了耸。
“你别添鼻涕,别耸鼻子还不好。”秀玲说着小帽,小帽有点尴尬的样子。
“以后要漱口,把脸洗一洗,鼻涕把它擦掉,不能把它舔到嘴里和又吸进鼻腔里啊。”我模着小帽的头,他一个劲的点头。
“文老师,以后我要读大学,我要到外面去读书。”小菊妹妹天真的对我说。
“好啊,好啊。”我也一个劲的回答小菊妹妹,但我的心里却没有底,因为我知道文革以来,大学早已停止了招生,我真不知道怎么回答她。
“我,我,能不能到外面去读书啊?”那个狗娃结结巴巴的问我。
“可以、可以,不过你要好好学习,先把手指数清楚了多哈。”想起他才来夜校时十根指头都数不清的样子,我故意这样逗他。
“我现在都可以数一百多数字了。”
“我爹说了,我长大了就到外面去当解放军。”还有一个叫小军的孩子对我说,他的乡音把解放军说成了“改--放军”。
这群孩子叽叽喳喳围着我说着话没完没了,秀玲却在一边插不上话,只看着皎洁月亮出神。她那张张红扑扑的脸,弯弯的眉毛,明净的大眼睛,头发辫着,扎在脑后的样子在月光下构成一个亮丽的剪影。
这些农家孩子一双双渴求的目光,如月光穿透深邃的夜空,朗照在我的心里,我们一起有过的憧憬,如同那深邃的月亮在我朦胧的记忆中穿行,至今还在我的心中翻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