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旅游 |
分类: 原创散文 |
重游峨眉山札记(5)清音湖山水连世界
(文\图)海笛
从清音阁到五显岗停车场这段路,较为平坦,走起来非常轻松。没走多久,一个坝子,一湾平湖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让我们的眼睛为之一亮。向当地人打听,才知这里叫清音平湖,面积约30万平方米,是景区为了打造“中国第一山”而修建的峨眉山新十景之一。
在清音阁脚下,突兀这么一个新景,不由得我们放慢了脚步,欣赏这里的湖光山色。这里的湖水清幽干净,湖面蓝蓝的,将周围的村庄、栈桥,以及远处云雾缭绕的山峰倒映其中,尽显峨嵋山的清秀。
山有多高,水有多长。峨眉山的水有两大支流,南北二源,北源名黑水河,南源称黑白二水(又名黑龙江、白龙江)。白水源出大乘寺和洗象池附近的石笋峰,黑水源出九老洞,黑白二水殊途同归,在清音阁汇合,名宝现溪,清音平湖即为其一部分。一位当地人说,清音平湖内有上下两座拦河坝堤,上坝叫金龟坝,下坝叫通龙坝,是当年白娘子与侍女青儿要离开峨眉前,当地人们为挽留他们特此筑建的。但白娘子听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便与青儿结伴出游,在西湖遇到来峨眉山采过药的许仙,演绎出一段闻名天下的中华姻缘白蛇传传奇。
白蛇是在峨眉山修炼,从这里出山的。我想清音阁附近的白龙洞应该是她的家,可惜已被山体滑坡掩埋,但这里人们对白蛇娘娘的热爱却是一往情深的。清音平湖有斗龙坝,曾是白蛇和青蛇比武斗法的地方。相传蛇仙白娘子在白龙洞修行时,常到宝现溪嬉水玩耍,而青蛇喜欢白娘子美丽,想与之为妻。白蛇好胜,提出比武斗法胜方可。两人便在宝现溪斗法,最后,白娘子取胜,降服了青蛇,青蛇甘愿变为侍女小青陪伴。斗龙坝旁,有座石台,相传昔日普贤、文殊两位菩萨追随释迦牟尼佛来到峨眉山,相会于此,故名叫聚佛台。游人至此,如入清净世界,静心礼佛,又名洗心台。
金龟坝的溪水之上,有座铁索吊桥。桥桩很别致,上部雕有人像头,整座桥带有浓郁的日本情调。走过吊桥,是一片开阔的石砌平地,有座圆形草顶的日式凉亭,亭中一匾,上书“中日诗碑亭”。这亭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1825年夏,峨眉山山洪暴发,有一座木桥被冲毁,其中一根长8尺7寸、粗2尺9寸的桥桩被冲进岷江,流经三峡,出东海,漂流了6000多公里于当年冬到了日本新泻县海边的宫川滨。这根桥桩被当时日本著名的高僧和诗人良宽大师拾得,他看到上面有五个篆刻汉字“峨眉山下桥”,知道来自中国,便视为珍宝,并在上面题诗一首:“不知落成何年代?书法遒美且清新;分明峨眉山下桥,流寄日本宫川滨。”此诗在日本民间广为传诵,影响甚广。
1990年8月,日中友好汉诗协会在乐山市和峨眉山市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这里修建了铁索桥和良宽诗碑亭。诗碑亭的两旁,立方形石碑二块:一块刻有良宽大师的肖像及其生平简介,另一块刻着峨眉山下桥桩东流图和峨眉山下桥桩来由的文字。碑亭的亭额,由日中友好汉诗协会会长柳田圣山题写的。正面镌刻的便是良宽大师的那首《试题峨眉山下桥桩》诗,背面镌刻的则是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唱和良宽和尚的诗文:禅师诗句证桥流,流到宫川古渡头。今日流还一片石,清音长共月轮秋。下图是良宽大师像,还有当年桥桁出峨眉、经青衣江、过岷江、入长江、漂洋过海至日本宫川的流程示意图。碑亭的右边绿草丰茂,象征峨眉山的繁荣;左边那星罗棋布的石块,是日本诸岛的象征。鹅卵石嵌的水波纹饰,象征着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这个诗碑亭是两国人民之间友谊的见证。
峨眉山高水长连接天下四海五洲,置身这里的青嶂翠峦,听白蛇传传奇和观“中日诗碑亭”,看湖水蓝绿清亮,秀美景色。赏掩映在绿树之中,环绕湖边有很多农家乐和民宿,在这里流连,真让人心旷神怡,不忍离去。一个老板娘以为我们要在这里住宿,迎了上来,给我们介绍说,这里的农家乐是近几年退耕还林发展起来的,吃住都有自己的特色,丰简由人价格可谈,每家都可接待游客,清音湖的清晨与黄昏最美,只有住下来才能见到哈。我们有点动心了,但遗憾的是我们已在山下定了宾馆。下次再来,我们向热情的老板娘挥挥手,最后不得不怀着依依难舍的心情,往五显岗停车场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