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27岁的娄底小伙子邓锦杰跳入孙水河中抢救落水人员,落水者被救上岸后漠然离去,连声谢谢都没说,邓锦杰却溺水身亡。昨日,邓锦杰生前所在公司的老板晏建伟带头拿出1万元悬赏,希望市民能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帮助寻找被救者。晏建伟说,“只希望被救者能现身,说一声谢谢。”
对于悬赏寻找被救者,记者作了随机采访,九成市民对此表示赞同。
九成市民赞同悬赏寻找被救者,充分说明了这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包含了要懂得知恩图报。对于被救者冷漠的态度,相信凡是有点社会良知的人都会从内心深处强烈谴责,因为这既不符合社会主流的价值观,也不符合中国多年来既有的文化传统。
作为受害者的朋友和老板,拿出万元悬赏,希望市民协助寻找被救者,是出于朋友的情谊;作为普通市民,大多数人赞同通过悬赏的方式“揪出”冷漠的被救者,是出于内心深处对被救者的鄙视,以及对救人者的尊敬;作为受害者的家人,同样也期望找出被救者,更多的可能是希望让遇难者走得明白和安心。
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被救者不愿露面,可能是对事情的严重程度不知情,可能是害怕受到社会的谴责,也可能是不愿被媒体和社会过度的关注,当然也有可能是没有知恩图报的善心。无论如何,这就是现实。现在有人愿意出“重金”悬赏,希望找出被救者,希望被救者能当面的对遇难者说一声谢谢,这样的做法看似不过分,社会上大多数人也支持这样的行为?但是我们或许都没有想过,花钱找出被救者,除了让其当面对遇难者表达感谢之情外,我们又能怎样?
花“重金”悬赏找出冷漠的被救者的行为看似十分仗义,但实际上是残酷的。
首先,遇难者在救人的那一刻,从内心深处可能压根就没有想得到任何人的感谢。在救人的那一刻,可能只是出于人的本能的意识,没有任何的金钱牵绊。但如今朋友和家人都希望找出被救者,希望当面对遇难者说声感谢的话。这和遇难者在救人之时的初衷相违背。作为朋友也好,家人也罢,希望遇难者走得安息,不带任何的遗憾,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同时也应该想想遇难者的想法。如果仅仅是出于悲伤的情绪,而将找出冷漠被救者作为让遇难者安息的方式,则有点曲解遇难者的真实想法了。
其二,作为遇难者的朋友和家人,只是希望通过找出被救者,在遇难者入土之前对曾经救过其一家三口的英雄说声感谢的话。仅此而已,没有金钱纠葛,也没有谴责和埋怨。但是社会公众可不这样认为。绝大多数的市民赞成悬赏揪出冷漠的被救者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这九成市民中,大多数人的内心可能并不如遇难者朋友和家属一般的平静,可能更多的人的想法是希望被救者做出某种表示,来弥补遇难者家人的损失,尽管这并不是遇难者家属的本意。但大多数市民有了这样的想法,则注定了被救者一露面,就会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被推向道德批判的无底深渊。对于被救者来说,这似乎有点残酷。或许这也是为什么直到今天,被救者依然不肯露面的原因。
这个社会需要适度的仇恨,对那些与人民利益为敌的人;但这个社会更多的需要包容,包容那些有一些瑕疵,但还不至于危害社会的行为。
对于被救者的冷漠,我们需要谴责,谴责其不知知恩图报的基本道理;但我们同时也应该包容,毕竟这不是什么有违人伦,违法乱纪的恶劣行为。
对于这样一起引起舆论轩然大波的事件,希望尽快过去。
首先,我们应该对遇难者的行为表示肯定,并应该对遇难者致以哀悼,对其家属表示尊敬。
其次,我们应该更多的顺应遇难者的想法,在救人之初的想法或许很单纯,就是为了救人而救人,没有其他过多的要求,既然是这样,我们应该将这种单纯的救人之心延续下去,不要愤愤不平的非得揪出冷漠的被救者。
最后,对被救者我们应该在谴责的同时,适当的给予一定的包容。尽管在知恩图报这件事上,这家人做得确实不那么地道。但是相信社会的正力量一定会感染这家人,让其最终认识到面对救了一家三口性命之人的冷漠转身,是多么的不恰当。我也相信这种感染,以及被救者的重新认识,会让这个社会少一个冷漠的家庭,多一个知恩图报的范例。而一个又一个的感染的汇集,一定会让这个社会的冷漠感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