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甩客”事件中的是非对错
(2012-04-25 16:40:25)
标签:
庆辉
时事
评论
机场
维权
极端
航班延误
航空服务
改善
杂谈
|
分类:
杂谈
|
因航空管制,海航HU7269次航班延误数小时。乘客提出索赔,遭到拒绝后,37名乘客拒绝登机。凌晨1点多,飞机卸下行李,“甩”了37名乘客呼啸而去。直到昨天下午2点50分,随着最后一批乘客的改签,157名乘客才全部返回宁波。
前不久发生的两起乘客上跑道维权的事情还未尘埃落定,如今又出现乘客拒绝登机,航空公司“甩客”的事件。对于此事件,真的很难对孰是孰非下结论。飞机延误4小时,乘客维权本是正常行为,但为了维权而拒绝登机的行为确实不明智,毕竟还得顾及该航班上其他旅客的感受。
在中国,航空公司和机场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确实不高,尤其是对航班延误的沟通与处理方式饱受社会批评。另外,航空公司对航班延误的旅客赔偿机制几乎还处于空白,和国外的航空公司比起来,国内的航空业确实存在比较大的问题,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完善的地方。
旅客维权不是不可以,我本人也非常赞成旅客通过正常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因为只有旅客敢于站出来维权,航空公司和机场才会更加的重视提升服务水平。但维权也应该讲究方式方法,不是任何形式的维权都是合适的。像前段时间发生的乘客上跑道阻止飞机起飞的极端维权方式就绝对不可取,也属于违法行为,应该成为乘客维权的反面教材。
针对此次航班延误后引发的乘客拒绝登机和航空公司的“甩客”事件,我认为拒绝登机的37名乘客的做法也欠妥,尽管还不如乘客上跑道维权极端,但实在不值得推崇。航空管制是导致现在国内航班延误成为常态的最大理由,我不懂航空管制的具体做法,但是因为航空管制导致航班延误成了平常之事,本身就说明航空管制的问题重重。责任在谁,我不便评论,也不敢妄加评论。但作为为乘客提供飞行服务的航空公司,在出现航班延误之后应该保持和乘客的沟通,并根据影响程度不同提出不同的赔偿方案,将乘客的损失程度降到最低。既然航空公司没有做到,乘客维权是应该的。但乘客在维权的同时也要意识到,在自己维护自身权益的同时,尽量不要影响到其他乘客的权益和打乱航空公司的正常运营。拒绝登机固然可以飞航空公司施加一定的压力,有利于促进航空公司尽快的解决问题。但同时延误的还有飞机上等待起飞的其他乘客,对于这些乘客来说,他们是无辜的,不应该受37名乘客维权而影响形成。如果37名乘客的维权得到圆满的解决,飞机上其他乘客的延误又应该谁来负责呢?除此之外,飞机的起飞降落都是由严格的时间限制的,如果因为37名乘客拒绝登机就打乱航空公司的飞行计划的话,那又将有多少人要为此而付出代价?
对于此事件中的情况,有几个解决途径。第一是航空公司将航班延误处置流程规范化,包括对不同的延误时间形成不同的补偿方案在内的详细细则都应该有一套明确的章程。在航班出现延误时,航空公司要第一时间主动的通报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保持和乘客的良好沟通,将乘客的抱怨降到最低。第二是乘客维权方式。出现该事件中的类似情况,乘客应该和航空公司积极沟通,要么在起飞之前改签,要么到降落机场和航空公司协商解决方案。总之是不影响飞机的正常起飞。当然,改签对乘客的影响可能会更大,而到降落机场寻求赔偿也可能困难重重,这是在当前的航空管理制度上的缺失,并非凭借少数人的一己之力可以改变。但乘客有这样的敢于站出来维权的意识是值得推崇的。
最后要说的是,航空公司的制度缺陷确实成了航空公司服务提升的瓶颈。这些年来机票的费用一降再降,但公众对航空公司服务水平的满意度越来越低,这不但让航空公司陷入亏损的循环怪圈之中,也让航空公司的形象大打折扣。毫不夸张的说,面对如此现状,航空公司如果不从服务上下功夫改善的话,面对崛起的高铁抢占客源的压力,航空公司的生存将更加的艰难。
其次,旅客维权不是任何方式都可以采用。要在合法维权的基础上,更多的从大局考虑,在自己维权的同时,不要以牺牲其他乘客的利益为代价。总之是,旅客维权要讲究方式方法,也要顾全大局,将影响程度降到最低。当然,在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时,我们应该鼓励合理合法的维权行为!■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