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泰坦尼克号》是如何拍摄的?

(2012-04-20 17:03:27)
标签:

泰坦尼克号

拍摄

3d

特效

制作团队

制作过程

rose

性感

电影

杂谈

3D版的《泰坦尼克号》正在全国各大院线上映。这部来自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的团队耗时60周,花费1800多万美元转制的3D影片,在中国大陆一上映,就和15年前老版的《泰坦尼克号》在中国上映一样,获得了影迷追捧,必将创造中国外译片史上的新奇迹。
3D电影的转制已经有了很多的实践,在技术上已经有了经验的积累。相对于3D转制技术,我更感兴趣的是《泰坦尼克号》原版是怎样制作的。因为像这样的灾难片,不可能实景拍摄,运用电脑特效是必然之选。但电脑特效运用的奥秘在哪里,相信和我一样的普通电影观众都期望了解一二。
查了很多资料,对《泰坦尼克号》的制作过程有了一些了解,在这里总结一下和广大网友分享之。需要申明的是,这里总结的所有资料都来源于互联网,不见得十分准确,望大家谅解。
总的来说,《泰坦尼克号》的制作过程分几部分完成。海底的残骸镜头有一部分是真实的,而有一部分则是利用模型来拍摄的。其余的镜头几乎都是通过特效合成得到的效果。
这部影片的制作花费了二亿多美元,是当今电影史上制作最昂贵的电影,也是至今最成功的电影之一,它是用现代最先进的技术完成的一部最壮观的故事片。
《泰坦尼克号》特技的部分由世界最大的、最有权威的数字工作室Digital Domain(DD)公司完成,Digital Domain(DD)公司以其在特技电影、商业广告和CD-ROM方面惊人的革新技术而获得过诸多荣誉。它备有在 SGI超级多处理器工作站上运行的10INFERNO20FLINT视觉效果制作系统。
他们于1995年开始对《泰坦尼克号》的制作制定计划,19965月正式开 始制作,总共用了一年半的时间,为了让泰坦尼克号显得非常真实,DD工作室必须解决许多非常大的技术问题,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动用了300多台SGI 超级工作站并派出50多个特技师一天24小时轮流地进行制作。
这部影片的制作最大的困难是必须制作出有展示这条巨大的船体以及船 上二千多乘客的全景镜头,这是电影中惯常使用的表现方式,好象是用长焦镜头或从直升机上向下拍摄一样。很明显,若展示船上二千多乘客的唯一办法就是制作 轮船模型放在海洋中,模拟从"直升机"上拍摄的全景镜头,用三维动画来制作海水和人物并进行画面合成。 
美国Microsoft公司的三维动画创作系统Softimage|3D被重点地应用在这部影片的动画制作上。三维动画的工作被分成五个工作小组。由 Matthew Butler领导的工作组主要负责做摄象机的跟踪,在电脑中确定实拍镜头中的物体位置和摄象机的位置,然后把这个数据提供给制作海洋、轮船、人物和其他场 景的小组。这些数据使得由三维动画制作的乘客的脚能够接触到甲板、行走在走廊上或倚靠在栏杆上;由电脑动画制作的海水能够冲刷船体;烟雾能够从烟筒中冒出 来等。这些工作非常艰巨,需要来自以不同规格建立的模型的运动控制数据,并进行运动匹配。由Richard Kidd领导的小组主要负责利用三维动画制作海洋,这个工作将建立一些用于时辰、风速、海浪起伏、太阳位置以及反射的参数,使之更接近实拍镜头中的海洋, 或用于创建一个完整的数字化的海洋,在其中挖出一个区域,将作好的船体模型镜头替换这个区域,再制作轮船驶过时留在水面的余迹,并利用运动虚化使海洋显得更有活力。RichardPayne领导的小组主要负责轮船的三维动画制作,他们首先制作了一个长45英尺、比例为1/20的轮船模型,然后把所拍摄的轮船模型镜头合成在由三维动画制作的海洋中挖好的区域里,同时与制作的许多不同的模型轮船外景进行合成。由Kelly Port领导的小组主要负责用三维动画制作除了人物以外的所有布景,如:海鸥、旗子、鱼、天空中的星星、撞船时从船上落下的碎片、海水与轮船之间溅起的浪 花、绳子、烟雾、波动的船帆、冰山、甲板上的冰块、撞碎的玻璃等等。当这些制作与实拍镜头合成时,可以想象上千个电脑制作的人物将最具吸引力,由 Keiji amaguchi领导的小组利用了动作捕获系统捕捉演员表演的各种动作,并把数据应用到三维动画制作的人物模型中。当与轮船模型合成后,使人难以相信这些 如此具有生命力的人物是用视觉效果制作的。在影片中的夜晚沉船场景中,制作人员在来自演员表演的动作捕获中增加了关键帧动画,因为没有人愿意模拟从230 英尺高度跳入大海。这种带有正常运动曲线的关键帧动画是很容易修改和扩展的,当你看到船尾开始倾斜到90度,上千人绝望地惊叫着逃命的场景,其中85%的动画都是使用了关键帧动画技术完成的 
INFERNO/FLAME/FLINT被重点地运用在这部影片的几百幅画面跟踪和合成制作上,其中最典型的是在沉船最壮观地出现在银幕时的那组镜头里,这个镜头被DD工作室称为"TD35",是这部电影诸多艰难制作的镜头之一,当泰坦尼克号船徐徐地离开南开 普顿港口驶向茫茫的大西洋,站在船头的Jack Dawson激动地挥舞着手臂喊着我是这个世界的国王,这时摄像机的镜头越过他的头部上方拉向了整条船,展示了泰坦尼克号巨大的身躯以及船上所有用电 脑进行合成的乘客。
美国Digital Domain数字工作室的Rob Legato先生在谈及此部影片的制作时,他最常用的词就是逼真在我开始这部影片的制作以前,我根本不能想象沉船的那个可怕的夜晚会是怎样的景象。你可以看到人们从230英尺的高度坠下摔断了胳膊和腿,烟筒落在了他们身上,绳索发出了噼叭的声音并断开,轮船的一头正在迅速下沉,惊慌失措的人们是这样害怕,不明白发生了什么……这种惊人的视觉效果技术再创了当时可怕的情景
这部影片的制作花费了二亿多美元,是当今电影史上制作最昂贵的电影,也是至今最成功的电影之一,它是用现代最先进的技术完成的一部最壮观的故事片。其中 围绕在处于两个不同阶层的男女主角之间的爱情更是吸引了无数的观众并使此影片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由于对历史的准确把握和高超的视觉效果使这部影片更充满了真实性。导演Jame Cameron说:我们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将观众带到泰坦尼克号轮船上,让他们真实地去感受当时的情景。这部三个小时的影片中关于沉船部分的描述长达 80分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