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成毒品,药监部门难辞其咎
(2012-04-16 08:38:59)
标签:
时事
评论
央视
每周质量报告
修正
工业明胶
蓝矾皮
药监局
杂谈
|
分类:
杂谈
|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了修正药业等9家药厂13批次药品违规使用工业明胶导致铬超标的新闻。一时间群情激愤,不但有对药企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良心的谴责,更有对药监部门监管不力的质疑。
这次曝光的铬超标的药品,主要是药用胶囊使用了一种俗称“蓝矾皮”的原理制成的工业明胶。工业明胶在我国是明令禁止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于食品加工的。涉案的9家药企明知用工业明胶对人体健康有害,但为了追求利益而违规使用。更让人激愤的是此种被称为“蓝矾皮”的原料竟然是由废弃烂皮鞋经过加工处理而来。不要说食用,就是想想也能让人恶习好一阵子的了。
药品的功能是治病。但现在,你不得不相信,在中国,治病的可能不是良药,而有可能是毒药。网上流传一种言论,说中国人的抵抗力是世界上任何国家中最强的。因为中国人每天吃的用的,都充斥着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对诸如三聚氰胺、苏丹红、吊白块一类的东西,国人早已司空见惯了。中国没有出一个诺贝尔化学家,但中国人个个都是化学天才,国人在化学上最大的成就就是在各种食品中添加添加剂。这样对商贩而言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省成本,大赚一笔,同时也可以让食品看起来更美观,吃起来更美味。所以,有人得出结论,在中国,最有前途的专业是化学。
尽管这话带有调侃的意味,但细细思考,却可以得出是对中国食品安全的一种莫大的讽刺。
现如今,不但食品安全问题重重,而且药品安全看上去也不那么乐观。
当救命的药品变成了毒品的时候,中国老百姓的健康谁来保障?
在这起事件中,药企的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以及为了追求利润而不惜损害病人健康的做法绝对值得唾弃,企业法人和相关责任者也应该受到最严厉的制裁。
说到这里,说两句题外话。中国对涉及食品安全和药品安全犯罪的处罚太轻了。很多地方接二连三的出现违规使用添加剂造成的有毒食品事件,但却屡禁不止。而且有的涉及食品安全的违法犯罪,只是简单的罚款处理了事。对黑心老板而言,即使犯罪窝点被端掉,也大可另寻窝点东山再起。因为违法所得的利润很高,加上违法犯罪的成本很低,所以,商贩才会如此猖獗,中国的食品安全才会如此不堪。
药企相关人员应追责,而作为药品安全的监管部门同时也应该追责。
药监局的中大职责之一是监管药品的安全。对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广告进行监督;实施药品监督抽查检验,发布药品质量公报。在国内,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不合格药品的通报,但这不足以说明药监局在这起事件中可以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药监局被企业公关后将不合格产品改为合格。这样的新闻可信度有多少我不去做评论。但我个人以为,在中国目前的大环境下,这样的事情药监局做得出来。至于到底有没有做,不去深究了。
但是对于像使用工业明胶制作药品胶囊的事件,药监局是无论如何也应该担责的。作为药品的监管部门,出现了这样波及范围广,影响面大的事件,足可以说明药监局的监管不力了吧。
只是在目前的国家机关单位考核中,恐怕这样的明显失职行为也难以被问责。★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