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种思维让我在演讲学研究中受益良多

标签:
讲课思维 |
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非常重要。一旦这种思维习惯形成了,他就会自动运行,给你持续带来收获。
我的第五本书《练好口才的第一本书2》,重点就是总结了我在演讲学上突破创新的七种思维方法:
大道至简思维;点状突破思维;实践第一思维;深思熟虑思维;持之以恒思维;一箭多雕思维;创新思维;大道至简思维。
这些方法已经形成了我的思维惯性,在讲演讲课,写演讲学博客,写演讲书上,天天都在无意识的使用这七种思维方法。
这七种思维方法真的已经变成我的潜意识了吗?今天我突发奇想,想以我前天的微博文章《提问啰嗦怎么治疗?》为例,来检验一下。
一、点状突破思维。我的博文都是围绕着一个点:公众演讲。其它的内容一概不写。正是因为围绕着这一个点,我才能够像打井一样往深里钻,把公众演讲的内容讲深讲透。在这篇博文中,我讲了三个问题:“提问啰嗦”这个问题,具有普遍性;“提问啰嗦”的原因;解决“提问啰嗦”的办法。紧扣着主题展开论述。(可参看我11月4日的微博文章《提问啰嗦怎么治疗?》)
这样,既为读者透彻的解答了类似的问题,也为我自己树立了在演讲领域的专家形象。
二、持之以恒思维。演讲课我教了20年,关于演讲教学的文章我也写了20年。《提问啰嗦怎么治疗?》这篇文章,是我在微博上写的第1083篇文章。这就用数字来验证了我的持之以恒思维。
三、一箭多雕思维。写这篇博文有三个用处,一是丰富自己今后教学的内容;二是发表供读者参考;三是为写第六本演讲书积累资料。
四、实践出真知思维。我的这篇博文内容从哪来的?不是从书上来的,不是自己凭空想出来的,是从我在大学做演讲讲座的实践中来的。从实践中发现了“提问啰嗦”这个问题,又经过自己的经验+思考,针对性的回答了这个问题,对读者有所帮助。先实践,再总结,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这就符合了认识论的正确道路。
五、深思熟虑思维。写博文本身就是最好的思维训练。在这篇博文中,从三位研究生提问都存在“提问啰嗦”情况,总结出这是个有普遍性的问题,这是一种善于概括提炼问题的思维训练。再分析提问啰嗦的原因,是“没有想清楚”;最后给出解决“提问啰嗦”的方法是:先写+后读。这又是一种思维缜密的训练。
六、创新思维。大创新一定是从微创新积累而来。这篇博文的微创新体现在两点:一是提出的问题有新意。我查了网上的文章,都是谈“说话啰嗦怎么办”的问题的,没有一个关于是“提问啰嗦怎么办”的问题的。我从演讲学的角度,提出这个问题,让问题更聚焦,就是个微创新。
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微创新。就是提供了定量的方法。“提问要先写后读,提问问题的字数不能超过20个字”。这“20个字”就是个定量方法,便于操作。而且这个方法是我在教学中独创,经过验证有效的。
七、大道至简思维。体现在观点简练。解决“提问啰嗦”的方法是“先写+后读”,两个观点,每个观点都是两个字,目的是为了让读者好记。观点能用一个字,不用两个字,能用两个字,不用一句话,这就是我表达观点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