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新年好!
2008年,您公司最大的变革方针是什么?
应该说很多公司的回答就是“用工形式的变化”了吧。那其次应该就是“节能”了。
1月1日起,新的劳动法开始生效,许多企业在年前就已在忙活着修改用工制度了。最近我们也采访了一些大小零售企业的高管们,从他们那里得出了以下几种改革方法,仅供大家参考:
1. 零售店面将更多录用小时工(计时员工)
2. 大型商场将把员工的签约形式将“直接”改为“简直”,更多采用派遣员工制
3. 更多采用外来从业人员,减少当地员工的录用(例:上海人录用率降低),减少因4金交纳而发生的成本提升
上海人
:
企业承担基数的42~44%(养老保险:22%、医疗保险:12%、失业保险:2%、工伤保险:0.3%~0.5%、生育保险:0.5%、公积金:7%)
外来从业人员:
企业承担“上海市社会平均工资”的12.5%(下限)+20元/人的管理费
以上列举的数据只是原因其中的一部分,仅供参考。
除了“缴纳保险费用”这个成本上的原因外,很多企业高管们认为,上海人(也指一般大城市出生的人群)“吃不起苦”。一方面绝少不了“保险费用”的要求,一方面嚷着“拿多少工资,做多少事”。外来从业人员就不一样了。他们有“生活的压力”,如果不努力赚钱,既付不了在上海的高额生活成本,也不能寄钱回老家,对他们来说,再苦再累的活儿、再苛刻的上司、再计较的顾客,他们都是能忍下的,更是不乏工作热情和上进心。本地人就不同了,不用担心太多生活成本问题,做得不开心就走人。
通过这样一个变革,我们现在起应更多观注员工录用、员工教育、员工激励机制、薪资福利制度等环节了。录用新人的成本将不断提升,教育新员工将是更大的投入。变革后的“留人”机制将是我们下一个课题。当然,怎样合理使用“派遣公司”和“派遣人员”,也将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不难发现,更多使用“派遣公司”的确是降低了一部分“人员成本”和风险,但是从另一个侧面我们也不难发现,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将大大降低,“新技术开发”的过程也许会因为这个原因需要花费的时间将是原先的几倍,高端人才的成本将越走越高。
今后我们还是会针对这个问题不断地研究和探讨,希望大家多给意见、多留言。
凌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