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饮食四大关注

标签:
高血压食疗饮食健康 |
分类: 防病强身 |
http://www.nlm.nih.gov/medlineplus/ency/images/ency/fullsize/8693.jpg
素食:对血压最有帮助的饮食是素食。素食的人通常血压都较正常,而且心脏病机率也较低。这是因为五谷蔬果中含较多的钾离子、粗纤维、不饱和脂肪酸、钙离子、镁离子、维生素C等,这些都是有助于控制血压的养分。其中最有帮助的食物包括了:深绿色蔬菜(富含钾、镁、钙、维生素C)、坚果(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粗粮和豆类食物(富含纤维)。
钾盐:高钠低钾的饮食常与高血压联系起来。钾和钠一样,是溶于水而能导电的电解质。钾除了能帮助平衡水分和控制血压,还有助于体内的酸碱平衡,调节肌肉、心脏和脑细胞的活动。在代谢方面,钾有助于糖原的生成。糖原是肌肉的主要能量来源,因此缺钾的第一症状常是肌肉疲软无力。
饮食中钠钾失衡会导致钠盐更容易升高血压。健康的钠钾比例应为1:5,而现在大部分饮食的钠钾比例是2:1,也就是说,现今的钾摄入应再升高10倍才是健康的。蔬果通常含有1:50的钠钾比例,而富含蔬果五谷的饮食可以将这一比例拉到1:100。
不但饮食中优化钠钾比例能降低血压,一些研究表明使用钾补充剂也能降血压,大部分采用的钾补充剂量为每天2.5克至5克。但使用钾补充剂有一定的风险:由于钾对心肌和脑功能的作用,而肾又是排泄钾的主要器官,肾功能不全的人使用钾补充剂会造成高钾,尤其是因肾病进行人工肾脏透析的人,不能轻易使用。
一般的血检能检测血液中钾的含量,但血液中钾过低通常是因为脱水、呕吐、腹泻、药物中毒(包括用来治高血压的利尿剂)或醛固酮增多等需要及时治疗的情况造成的,并不能反映钠钾平衡。通过增加素食来优化钠钾平衡安全可行,并且完全可以满足正常成年人每天所需的4.7克的钾。
硬水:早在70年代人们就发现,水质硬的地方心脏病和高血压患者较少,研究者将之归功于硬水中较高的钙离子和镁离子。硬水相对于软水的另一个好处,是没有软水中那么多的铅,软水的酸性时铅更容易流失于水中,而铅也能使血管硬化而影响血压。
镁离子对血压的调节作用是多重的,因为它除了能直接调节心脏和血管的功能,镁的缺乏还能引起钙质和钾的缺乏,间接也能影响到血压。
血中的镁离子可以通过血检测量,血中镁浓度过低常意味着较为严重的镁缺乏。血中的镁离子仅为全身镁离子的1%,其它大部分存于骨骼,当血中不足时,骨骼就释放镁来缓解,因此轻度缺镁血液是检测不出的。但长期缺乏镁的饮食就能导致血液中镁过低。
镁多数存在于植物性食物,尤其是深绿色蔬菜、粗粮、豆类(如黄豆)、坚果中含有较多的镁。一般成年女性每天约需310-320毫克,成年男性约需400-420毫克的镁。
一些研究表明钙质不足的人更容易得高血压,而含钙较多的硬水又能减少高血压。可见钙质充足对血压是有帮助的。
和镁一样,人体中大部分的钙均存在于骨骼中,仅有1%在血液中。血液中的钙有些以钙离子形式存在,有些则与蛋白相结合,通常测量的血钙是这两者的中和。除非是严重缺钙或缺维生素D,低血钙极少是饮食引起,多数是因为疾病,如肾病、胰腺炎或甲状腺旁机能低下等造成的。但酗酒或营养不良也能造成血钙过低,症状上常表现为腹疼、肌肉痉挛、手指发麻等。
不同年龄层钙质需求不同,但都在1000至1300毫克之间,约为4至5杯(250毫升)牛奶中所含的钙质。
除了奶制品,大部分蔬菜都有钙质,尤以绿色蔬菜居多。豆类、坚果、动物骨头、贝壳类海鲜都含有钙质,但含量一般无法满足一天的需求。因此,如果不爱吃奶制品,应当多吃绿色蔬菜或豆腐、豆干(生产过程加了钙盐)等来补钙。
脂肪:
虽然常被视为坏物质,食物中的胆固醇并非血液中胆固醇过高的主要原因。相反地,完全不摄取胆固醇反而会促进人体生产更多的胆固醇。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饮食中的高胆固醇一般不会造成高胆固醇血症。但如果已检测出有高胆固醇血症,饮食中也应尽量减少高胆固醇的食物。
胆固醇来自动物食物,所以,所有的动物食物均含有一定量的胆固醇,其中以动物内脏(特别是动物的脑)、虾、鱿鱼和鲍鱼所含量最多。
相对于胆固醇,食物中的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更能升高血液中的胆固醇,是高胆固醇血症的主因。反式脂肪酸在零食、西点、奶油蛋糕、冰激凌、油炸食品等食物中最多,是最能升高血中胆固醇的罪魁祸首。而饱和脂肪酸则多见于动物食物中,但多数鱼类和海鲜的饱和脂肪酸比例较低,这一特征加上海鲜中富含的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血中的三磷脂,海鲜自然成为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