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引导孩子健康饮食的八条准则

(2010-02-27 20:57:29)
标签:

饮食习惯

从小培养

幼儿

辅食

儿童饮食

健康

分类: 母婴健康
有一则在美国流传的笑话,说的是美国父母给孩子吃的第一样蔬菜就是炸薯条。事实上,薯条是美国儿童吃得最多的蔬菜。难怪许多学者把美国今天70%的肥胖率部分归咎于家庭和学校对儿童饮食的错误引导。儿童时养成的饮食习惯常奠定了日后的喜好:从小建立的良好饮食能受益一生,而养成的坏习惯则长大后就很难改掉。那该如何才能帮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呢?

常有爸妈跟我抱怨,“我的孩子不吃青菜”。“我的孩子不吃肉,会缺蛋白吗?" 好习惯的建立并非一朝一日,除了要有耐性,也要有恒心。希望以下的八条规律能帮助爸妈们因材施教,找到为孩子们培育好饮食的度身良方。
  1. 我们的共性是偏爱甜食。有些食物是我们天生就喜爱的,因此也不必刻意去改变。但在给宝宝添加辅食时,可以先蔬菜后水果,让蔬菜有先入为主的优势,这样不致让宝宝由于对水果中糖分的偏爱而拒绝接受蔬菜。
  2. 不要拿甜食或垃圾食物作奖赏。孩子懂得,被拿来奖励的食物一定更具价值,因此也更值得喜爱。如果你告诉孩子,做完功课就可以吃冰淇淋,那他们对冰淇淋就更会情有独钟。
  3. 不要置之高阁。把食物藏起来只会让孩子对那些食物更好奇。如果一样食物爸妈要花那么多心思藏起来,那一定是美味珍品。所以,假使不让孩子吃太多的炸薯片,那把薯片束之高阁反非明智之举。
  4. 不厌其烦。许多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如果要让孩子接受一样他们从未接触过的食物,那新食物的出现率必须在十次以上。即使是象生豆腐这样的食物,研究人员发现,只要一屋里的大人们都埋头享用,反复十次之后,所有的孩子都开始吃豆腐。可见,反复推荐能推动孩子接受新食物。
  5. 不要贿赂。“吃了这些菜,妈妈就带你去玩。”如果一种食物还要有附加值才有吸引力,那它本身一定不好吃。贿赂常会让孩子对好食物失去兴趣。
  6. 不要伪装食物。将蔬菜汁混在奶昔中并不会使孩子更喜欢蔬菜,反而妨碍了孩子全心全意地享用奶昔。要引导孩子吃菜,就将蔬菜最真实地呈现在他们面前。
  7. 以身作则。如果我们自己不吃蔬果,就不能指望我们的孩子会吃。孩子会模仿父母和家长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以身试教远比淳淳教诲有效。
  8. 避免填鸭式饮食。孩子的身体已有控制食欲的反馈,饿了就会吃,饱了就收手。当给幼儿做坐便训练时,我们不会要求孩子想小便时先等上一个小时。那么,孩子饿了时我们也不能要求他们等个把小时再吃。依此类推,他们饱了时也不应再将食物硬塞给他们。
好的饮食习惯能预防成年肥胖症和慢性病,从小打好基础,将来就事半功倍。愿大家为孩子的未来把好这至关重要的第一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