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三国》这回把书变成戏

(2010-05-10 13:58:24)
标签:

电视

影视

《三国演义》

貂蝉

杂谈

 

 

 

 

 

    在当时的大环境下,这种电视剧剧本需要进行严格的层层审批,编剧稍加改动就得在各种会上解释半天,最后还有可能在各种批驳声中败下阵来

徐健博

 

    备受期待的新《三国》终于在本周亮相,看了几集后不禁感慨,新《三国》终于把书变成了一部电视剧。

    这话自然是拿新《三国》与1994版《三国演义》进行比较。在我看来,1994版《三国演义》更像是一部在电视上播演的小说,不但大量采用了文言文,连剧情发展也按照原著进行,除了一些必要的删减基本上改动不大。这并非不尊重编剧,而与当时的大环境有关。

    《三国演义》拍摄于1990年至1994年,当时这种大型题材电视剧与其说是商业行为,不如说是工作任务。跟其他三部古典名著改编相似,在当时的大环境下,这种电视剧剧本需要进行严格的层层审批,拍摄前会找相关文学界的专家开会反复论证,不是论证剧本有哪些精彩之处,而是论证你对原著改了多少,为什么这么改,意义是什么,是不是对原著不尊重,等等。编剧稍加改动就得在各种会上解释半天,最后还有可能在各种批驳声中败下阵来,创作者们自然不愿意给自己找麻烦,所以干脆把重点放在对小说的还原上。弊病就是跟很多观众看小说一样,就看那几个著名片段,赤壁之战一烧完后面的故事就不看了,就图个热闹,可惜了那么多艺术家的心血。

    不过就结果来看,1994版《三国演义》做得相当成功,不但保持了极高的艺术水准,而且塑造了一大批经典人物,至今无法超越。1994版有点像《建国大业》,明星云集,就像很多影迷对周星驰、刘德华等人当年在1983版《射雕英雄传》中跑龙套的往事津津乐道一样,1994版《三国演义》中也有很多日后大红大紫的明星在其中饰演小角色,比如姜超、高亚麟、吴刚、刘桦、杨立新、何冰、丁志诚等。还有一个特殊的角色现在也为观众所熟知,那就是央视亲民派主持人代表毕福剑“毕姥爷”。毕姥爷在1994版中担任摄像,当时他在央视只是一名普通的摄像师。那些当时的所谓大腕看到这个小摄像日后有这般成就,不知道心里是何种滋味。即使现在回头去看,1994版《三国演义》在制作水准上依然不输给现在的很多电视剧,毕竟在当时的条件下,花费了1.7亿人民币,动用群众演员40万人次进行拍摄,已经是一个奇迹。

    新《三国》的创作者们非常清楚,不管他们如何在制作成本与演员阵容上精雕细琢,也不可能超越观众对1994版的印象。一方面是由于先入为主的心理定势,就算请来再大的腕儿也无法让观众完全认同;另一方面现在的拍摄环境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拍摄变成了一种公司的投资行为,制作方不可避免地要核算成本来保证盈利,不可能把国内所有一线大腕都请来演一部戏,人家也不会来,更没有这个必要。高希希导演和编剧朱苏进老师把精力用在了讲故事的方式方法上,依照电视剧的规律在人物关系上下足工夫,以曹操为男一号来搭建故事,按照曹操的人物逻辑线来进行讲述。这一点从演员阵容上也可以看出端倪,曹操的饰演者是全组最大牌的演员陈建斌,以他为中心,搭配一批实力与名气俱佳的二线演员共同完成。从观众的反馈看,除了少数观众提出非议,认为这部戏更应该改名叫《曹操传》外,大多数观众对此还是表示认可,至少大家已经把这部戏当成是一部电视剧来看了。

    至于网友争论的其他问题,那就是见仁见智的事了,比如说陈好饰演的貂蝉不够漂亮又太老。这本来就是各人审美不同,新《红楼梦》选出一大批正当年的绝色佳人,也没见观众普遍认可哪个好看。况且貂蝉本来就是一个虚构人物,长什么样谁说了也不算,1994版中陈红饰演的貂蝉,一脸的婴儿肥再抹上两撇高原红,怎么看怎么像二嫂,大伙不也挺满意? 

     (编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