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怎么跟癌症病人说话
很多时候,击垮癌症病人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因患病造成的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癌症患者确诊一年内,自杀和因事故而死亡的风险是其他人的20倍左右。今日,英国德比大学心理学专家指出,通过“话疗”解除癌症患者的心病,可以提高他们战胜病魔的机会。
“癌症”绝不等于绝望
对疾病与死亡的恐惧、对治疗方法的恐惧、对健康每况愈下的无助等情绪交织在一起,造成癌症患者的负面心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一项针对2000名肿瘤病人的调查发现,超过50%治疗期肿瘤病人存在心理障碍。中国医学科院肿瘤医院防癌科教授袁凤兰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时尤其需要周围人用适当的安慰和鼓励,鼓励患者不良情绪,增强与疾病斗争的信心。
患上胃癌的张大爷曾经历经过几乎放弃到积极配合治疗的心理转换过程。改变主要源于邻居老李的一句鼓励:“您这病,我见多了,5年前我二哥也得了这病,值得挺好,现在身体好着呢”总怀疑自己肯定没救了的张大爷,这才生出些信心,决心积极治疗。
老李的鼓励并非虚言。被人们看作绝症的癌症,早就摘掉“不治之症”的帽子。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提出,癌症是一种可以调控的慢性病。只要发现及时,805%d 早期肿瘤患者可以治愈;中晚期癌症患者也能有效延长生存时间,其中不乏治愈者。
袁凤兰告诉记者,得知亲友患癌后,家属及周边任应该宽慰、鼓励患者,让他们知道,患上癌症也不需要绝望。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做不到这一点,还可能因意识和行为上的偏颇,无形中还加剧患者的精神压力,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一是情绪低沉,部分家属痛哭流涕或情绪紧张,让患者更加恐慌;二是过于谨慎,与患者交谈时小心翼翼,目光不敢对视,顾左右而言他,甚至连一个与病相关的敏感字眼都不敢提,这样的态度反而容易让患者起疑心,对生命失去信心;三是过度关心,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尤长宣说,部分家属为了表达关心,过度频繁探视,反倒让患者产生时日不对的负面想法。
有些话不该说
安慰和鼓励患者时,需要讲究谈话技巧,若说不对,适得其反,美国《赫芬顿邮报》刊文总结了最不该对癌症患者说的几句话。
“我知道这可能很难受,但......”除非亲身经历癌症,否则很难感同身受,这种话会让人觉得你有点居高临下,是人不舒服,请不要让这样的言语再次触痛患者的心。
“我明白你的痛苦。”化疗、放疗、器官移除......癌症患者身体上的痛苦,常人无法体会,真正经历过的人,反而不会讲这句话挂嘴边。
“这可能就是命吧。”对命运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是康复的重要动力之一。在聊天过程中,引导患者抱怨命运或质疑自己,甚至一起流眼泪,都会勾起患者伤心,导致情绪低落。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这种苍白的安慰,只能显示出你没有用心理解他人的感受与处境。
“别伤心了,明天你就能好起来。”这种不实际、不客观的安慰,反而让人觉得希望渺茫。
“好好养着,想吃什么就吃点好的......”类似这样的话在敏感的患者听来,就像判了死刑,从而万念俱灰。即使后来把说这些话的真正意图解释清楚,患者的心理伤害也难以挽回。
学会五个安慰技巧
谈话聊天是个技术活。跟癌症患者说话,更要掌握一些技巧。哪些内容能说,又该怎么说?两位专家给出一些建议。
告知病情要因人而异。袁凤兰建议,对早中期患者,可暂时隐瞒病情,避重就轻,比如把肝癌说成“肝硬化”减轻恐惧、焦虑感。对病情较重的患告知病情,最好渐进性的透露。
鼓励患者多用成功案例。为了让患者树立信心,一定要传达出这样的意思:他的病不是最糟的,是可以缓解甚至治愈的。最好用举例形式,但现在很好;看报道,某个明星得过类似的病,可现在很健康。
科普常识缓解治疗恐惧。有些患者一提起“化疗”,就会产生极大的恐惧心理,可以用必要的医学知识、心理知识向病人解释,告诉他们化疗的副作用已经减少。还可以告诉患者,现在已经有了很多先进药物和技术手段,治疗希望很大。但需要注意,相关内容最好由具有专业知识的人说,切忌靠网上查到的内容乱科普。
用与癌症无关的事分散注意力。比如,谈谈天气、宠物或某电影;患者状态较好时,邀他出去走走,有助于让患者短时间内忘记病情,提升情绪。在聊无关病情的话题时,不要表现得太刻意,比如小心翼翼不提一个跟疾病有关的字眼,否则会有反作用。你需要做的就是坦然真诚,尽量不把对方当成一名癌症患者。
多聆听胜过太多。当一个聆听着,不用可以讲话。尽力与他保持眼神交流,让他感觉到你的坦率,尤长宣说,表达关爱的抚摸、微笑和眼神都可以告诉病人,虽然他们病了,但你对他们的关心一如既往,你会尽己所能提供帮助,和他们一起战胜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