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新年伊始的市场依然冷清,购房者观望情绪愈加浓厚,近来也没有无新盘上市,市场形成短暂的空窗期。本周无新盘上市,江宁楼盘华菁水苑虽然以低价悄然加推,但是去化一般,而一些大盘也开始玩起了“花招”。政策没有加码,资金面也有了一些宽松,但为何市场依然看不到回暖迹象?
低价走量为何依然遇冷?
江宁楼盘华菁水苑打响了今年的第一枪,240多套房源,均价在6950元/平米,主力户型为88平米和109平米,全款98折,但最终去化却很惨淡,据说只有十多套。与这个项目年前推盘的较高比例去化相去甚远。为什么同个楼盘差不多的价格会有如此大的差异?笔者以为除了蓄水不足,前期积累客户消化干净之外,买方陷入深度观望是最主要原因。前期做市场访谈之时和很多买房人谈到买房的话题,得到的结论是:很多买房人的心态由“侥幸”变为“确信”,之前认为房价较大可能会降,而现在认为房价肯定会降了。这样的心态对于一些没有亮点的项目极为不利,没有品牌优势,区位和品质也不是很出众,即便是价格的回落也很大打动买房人。
乱象下的市场迷局
但也有玩小聪明的,某大型房企,在春节前偷偷调高楼价15%,并给全员放大假,是为金三的三月酝酿更大幅度的降价提供“技术可能”。暗自把价格调高,在开卖是然后高调降价,给购房人造成“大降价”的心理错觉。而掌门人最近也是高调的紧跟最高决策层的口径,楼价要理性回归,为3月降价风暴做舆论铺垫。这种自己玩自己的做法不是低估了买房人的智商就是高估了自己的智商。
乱象下的市场何去何从?
当下市场的冷淡包含了一部分群体的不理性,价格越是回落,买卖双方的心理拉锯战就会越激烈越反复。所以只有寄希望于刚需,价格回落到一定的层面之后一些纯刚需就会择产品选择性出手。毕竟,近来没有任何调控政策加码,银行信贷也有放松迹象,而地方政府在土地市场上已经叫苦不迭,托市的可能性比较大。而以上的这些判断只能说是一种可能性,开发企业急需紧跟市场动向,及时做出调整。
市场乱象丛生下的市场,每个角色都在变化调整,都在彼此适应的过程中。但是最终都会找到一个双方都合适的平衡点,这个点有多远?希望不远。